四川省成都市六校聯(lián)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聯(lián)考”高2015級第三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一、基礎訓練題1、下列加點詞語中,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敕造(chì) 盥洗間(guàn) 鏨銀(zhàn) 間或一輪(jiàn)B.宮絳(tāo) 美人觚(gǔ) 監(jiān)生(jiàn) 少不更事(jīng)C.按捺(nà) 攥。▃uàn) 訕訕(shàn) 啐了一口(cuì)D.炮烙(páo) 胳肢(gē) 折罪(zhé) 拗他不過(niù)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峨嵋?guī)p 崔嵬 捫參歷井 猿猱欲度愁攀援B.催刀尺 蕭森 各行其是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C.煩霜鬢 憔悴 漂泊淪落 別有幽愁暗恨生D.震長策 惘然 鎩羽而歸 滄海月明珠有淚3、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決不能因為某一件事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就此滿足,不求進取。B.張廠長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提高產品質量的好建議。C.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還出版了一本文不加點、又幾乎沒有注釋的舊體詩集子,文字比較艱深,讀起來確實累人。D.齊白石的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們也趨之若騖!敬鸢浮緼【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成語的能力。這是高考考點正確使用詞語的一部分,我們在修業(yè)班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多讀多記常用成語,積累到一定數量,答題難度就自然降低了。試題分析: B項“拋磚引玉”常用作謙詞,只能對己,謙敬失當。C項“文不加點”是指文章一氣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望文生義。D項“趨之若騖”比喻很多人爭著前往,多含貶義,感情色彩不當。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4、下列句子表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一經面世,便大受歡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圖案設計、色彩運用,都凝結著美術工作者們的辛勤勞動成果。B.毋庸置疑,原生態(tài)的東西有精華也有糟粕,必須具體分析,辯證看待,因此,王冰認為趙亮關于原生態(tài)藝術的那篇文章有錯誤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C.“嫦娥”一號衛(wèi)星的成功發(fā)射,再次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贊譽;中華民族能有今天的榮耀,靠的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所取得的。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時,不過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勵志”的因素,把社會主流價值觀傳遞給大眾,是值得娛樂媒體深思的問題。 二、科技說明文: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題目。絲綢之路能更名嗎?德國地理學家李;舴遥状翁岢觥敖z綢之路”這個概念,因為他通過考察,認為當時路上運輸的主要貨物是絲綢。盡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絲織品,但這只說明“絲綢之路”確實運送過絲綢,而不能說明運送的主要物品是絲綢。今天“絲綢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黃金招牌,但仔細想來,這個名稱只是一個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場和角度提出來的。一條路的貨物流向應是雙向的,從東向西運送的是絲綢,那么從西向東運什么?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華先生和同事們所進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僅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使這個問題更進一步地深化。如果說“絲綢之路”從東向西運送的是絲綢,那么大量的事實證明,從西向東運送的重要貨物是玉石。歷來的考古發(fā)掘中,都會發(fā)現(xiàn)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經鑒定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這說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運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開始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原。形成一個又一個用玉、賞玉的高潮。漢代中央政府統(tǒng)治西域,為玉石進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更為奇特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服藥成風,玉的功用竟然在飾品、禮器、藝術品之外,又添一項:口服。當時服用的藥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藥學家葛洪說:“玉亦仙藥,但難得……當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闐’(古時于闐下轄和田縣)白玉尤善!笨梢,一般的玉勉強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當今天服用“腦黃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歡迎的緊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間文物市場潘家園去看看,就會發(fā)現(xiàn)新疆和田玉仍然緊俏如初。至此,可以認為“絲綢之路”似乎叫做“絲玉之路”更為貼切。無獨有偶,與西北“絲綢之路”相對應的是蜿蜒在我國西南橫斷山區(qū)和青藏高原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這名稱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學者李旭和他的5個朋友首先提出來的。李旭解釋說:茶是古道上運輸的主要物品,馬是運輸的主要工具,因此謂之為“茶馬古道”。有意思的是,還有一篇講茶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學者格勒,但他對“茶馬古道”的解釋是“茶馬互市”!安桉R互市”是指從宋朝開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設茶馬司,專門負責用茶葉與少數民族交換馬匹,因此“茶馬古道”是茶與馬互換的通道。這種解釋與李旭等的解釋有些差別,這種差別也許雙方都沒有意識到。然而正是這種無意識的差別,蘊含有深層的文化內涵!安桉R古道”四個字在李旭等漢族學者腦海里喚起的畫面是,大山褶皺中艱難跋涉的馬幫和馬背上的茶葉,而在藏族學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卻是高原草地上縱橫馳騁的駿馬和以馬易茶的場景。【小題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來,玉器便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B.根據對“茶馬古道”的研究,我們可以推斷,起碼從宋代開始,藏族人民就有愛好飲茶的習慣。 C.由于“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所運送的貨物并不同,因此兩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論。 D.李;舴、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現(xiàn)象說明,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離不開各自的文化背景!敬鸢浮俊拘☆}1】A【小題2】D【小題3】C【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絲綢之路”這一概念的理解!敖z綢之路”的名稱由西方人提出,并非更名的原因;更名的原因是命名者只站在西方的角度,不能準確反映“絲綢之路”的實際情況。注:此題最早見于2009屆湖北高三語文模擬試題。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少好文學,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時人莫及。太祖以其工書,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嚴頗峻,宮省左右多以微過得罪,莫不逃隱,浩獨恭勤不怠,或終日不歸。不為窮通改節(jié),皆此類也。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賜爵武城子。太宗好陰陽術數,聞浩說《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浩參觀天文,考定疑惑。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蘇垣因華陰公主等言讖書國家當治鄴,勸太宗遷都。浩與特進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國家遷都于鄴,可救今年之饑,非長久之策也。今居北方,假令山東有變,輕騎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誰知多少?至春草生,乳酪將出,兼有菜果,足接來秋。若得中熟,事則濟矣!碧谏钊恢褪怪匈F人問浩、澹曰:“今既糊口無以至來秋,來秋或復不熟,將如之何?”浩等對曰:“可簡窮下之戶,諸州就谷。若來秋無年,愿更圖也。但不可遷都!碧趶闹谑欠置裨勆綎|三州食,出倉谷以稟之。來年遂大熟。劉裕死,太宗欲取洛陽。浩曰:“陛下不以劉裕?起,納其使貢,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乘喪伐之,雖得之不令!洞呵铩罚簳x士丐帥師侵齊,聞齊侯卒,乃還。君子大其不伐喪,以為恩足以感孝子,義足以動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兇災,令德之事也。”不從浩言。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毀之。真君十一年六月誅浩。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華采,故時人未知。逸妻王氏,每奇浩才能,自以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以傷恨,復以少女繼婚。浩非毀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釋典,時時讀誦。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廁中。及浩幽執(zhí),置之檻內,送于城南,使衛(wèi)士數十人溲其上,呼聲嗷嗷,聞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為報應之驗也。 ( 選自《魏書》有刪節(jié))【注】①讖書:預言吉兇的帶有隱語性質的書!拘☆}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可簡窮下之戶,諸州就谷 簡:挑選? B.若來秋無年,愿更圖也  年:收成C.出倉谷以稟之  稟:供給? D.自宰司之被戮辱   ? 戮:處死【小題2】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宮省左右多以微過得罪。 ②越國以鄙遠。B.①太史令王亮、蘇垣因華陰公主等言讖書國家當治鄴。 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C.①今國家遷都于鄴。 ②其制稍異于前。D.①浩怒,取而焚之。 ②吾嘗?而望矣。【小題3】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3分)(1) 假令山東有變,輕騎南出,耀威桑梓之中(3分)(2) 今既糊口無以至來秋,來秋或復不熟,將如之何?(3分)(3) 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兇災,令德之事也。(4分)(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分)殊文言現(xiàn)象,這些既是知識點又是考點。各小題重點詞語和句式: (1)“假令”,如果;“南”,從南向北;“桑梓”,家鄉(xiāng)。(2)“既”,已經;“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無法; “如……何”,拿……怎么辦。(3) “宜”,應該;“存”,慰問;“恤”,同情;“令德之事也”,判斷句式。(4)“博學”“參省”“知”。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緟⒖甲g文】劉裕死后,太宗想奪取洛陽。崔浩說:“陛下不因為劉裕突然發(fā)跡,接受他的使臣帶來的貢品,劉裕也恭敬地侍奉陛下,F(xiàn)在劉裕不幸去世,我們趁人家遭遇喪事而攻打他們,即使得手了也是不好的。《春秋》上說:晉國的士丐率領軍隊攻打齊國,聽說齊侯去世,就班四川省成都市六校聯(lián)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538706.html

相關閱讀:云南省騰沖縣第四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