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青春,赴一場不散的盛宴??《人生的四季風景》讀書筆記上篇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生命,在沉思和追問中,獲得了意義和份量。

本曲黎敏著作的《人生的四季風景》(生命沉思錄3),飽含哲理和詩意,闡釋著生命科學,融合儒釋道精神,貫穿古今中外的智慧,大開大合,星星躍動是燎原火種,汩汩流淌是沁心清泉。捧它在手,我如癡如醉,印證生命的淬煉,靈魂飛升,感慨、感動、感恩。這是一本值得我用余生去體味和踐行的圣經(jīng)。

記錄下最菁華的片段(加上引號的文字),談談我的一點領(lǐng)悟。

青春,赴一場不散的盛宴

春天,是萌芽的季節(jié),盡情生長。在我看來,青春不是特定的年齡,而是一種心態(tài)。有激情的人,散發(fā)著光和熱的人,永遠不會衰老。人對衰老的恐懼、對年齡的臣服,才是人的身心走向敗落的根本原因。不怕老,就不會老。

《人生的四季風景》的第一頁,就是《青春》。“”青春,是自我覺知的開始。它意味著飽滿的生長痛,意味著孤獨感的開始,只是,這種生長痛和孤獨感令人驕傲,而不是沮喪。世界,開始成為“他者”,而不再是與自己渾然一體的東西。這一次的睜眼,與出生后的那次已截然不同,那時,我們有親人的護佑和安撫,而這一次,我們必須自己看,重新看,看自己想看的東西......”

曲黎敏提出,青春有五個主題,叛逆、朋友、勇敢、學習、玩樂。

主題一叛逆

發(fā)展心理學認為,人有兩次重大的“叛逆期”,身心飛速發(fā)展,第一叛逆期是3到4歲的幼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提前到2歲左右),其自我意識和活動能力大大增強,反抗的對象是父母;第二叛逆期是11、12至15、16歲,花季少年要求人格獨立、社會地位平等,精神和行為自主,反抗的對象是父母和老師。

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是懵懵懂懂的,充滿各種困惑,身體里噴薄而出的力量,讓他(她)們試圖掙脫一切的束縛,但是經(jīng)濟上的不獨立,心理上的不成熟,讓他(她)們只能依賴于父母。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而自卑的。他(她)們希望被當作大人對待,但實際上并沒有太多的話語權(quán)。

父母要明白這個道理,青春的主題是成長,成長必然帶來叛逆,一個總是對父母或師長千依百順的孩子,內(nèi)在是沒有力量的,以后無法與外界進行激烈碰撞,從而完成自己。我的女兒已經(jīng)七歲,她經(jīng)常都在反抗我。雖然我懷念她像小貓一樣乖順的貼心,雖然我經(jīng)常被氣得胸口發(fā)痛,但是,我知道,這代表著她的心在不斷地積聚力量。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叵胱约海鎸δ赣H時,何嘗不是任性妄為,我行我素,恃寵若嬌。我認為,孩子在家有任性的權(quán)利。

叛逆過后,成了家,生了娃,終是要歸于平淡。孩子把女人的心,牢牢拴在了土地上。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已過不惑,關(guān)于青春期的感受,實在太模糊,于是,新一輪的隔閡與交戰(zhàn)開始......

每個人,都是到了中年,才與自己的父母真正和解。雖然晚了點,但遲到總比沒到強,誰讓人的成熟那么漫長呢。

主題二朋友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有限,而同齡人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大。“任何危險領(lǐng)域的獨自探索都是無意義的,他們要的是被同伴認可和接受”。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叭绾畏直嬷毖赃是巧語,如何分辨慎重還是懦弱,如何分辨聰穎還是狡詐,如何分辨果敢還是莽撞,如何分辨博學還是強辯,如何分辨忠厚還是窩囊......唯有時間,唯有遭遇災難、變故,一切才能昭然若揭”。

識人善用,是一輩子的功課。看清自己,也就看清別人了。

青春年少時交的朋友,固然兩小無猜,“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同桌的你”,都是那么溫暖的記憶。分開后,各自經(jīng)歷了許多,重逢時,難免覺得有些許陌生。社會中人,有狐朋狗友,也有交心過命的交情。最最難得的,是一起哭笑,毋庸多言、不離不棄的發(fā)小。

朋友帶給我們的,實在太多,彼此提供各種信息和機會,物質(zhì)上的幫助、精神上的支撐。說實話,情侶分手、夫妻反目,都很正常。唯有真正的友誼,天長地久。

距離不是問題,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離別的惆悵,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重逢的喜悅,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十年夜雨燈,都是那么讓人動容,念茲在茲。

主題三:勇敢

“天下最不怕死的是青少年,因為他們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熱血沸騰的命!

年輕人,熱血方剛,容易沖動。為了某種信念,為了愛情,不管不顧,不惜犧牲一切。羅密歐和茱麗葉為愛背叛家族,至死不渝,梁山伯和祝英臺雙雙化蝶,都是些未染塵埃的少男少女,而紅樓夢里那群孩子,也不過十五六歲。中年人有資產(chǎn)有孩子,早學會明哲保身。革命都是年輕人鬧的,“失去的只有鎖鏈,贏得的是全世界”。

因為單純,年輕人入世時會走一些彎路,也容易被利用和煽動。父母著急啊,覺得前面是火坑,孩子偏偏要往里跳,死活攔不住。有多少人,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這也是一種自我修正吧,后悔無用,不必后悔。

“其實,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起就已經(jīng)形成的性格,以及他在青春期時建立的一切價值觀,所以,想不通的時候,不一定非得努力往前走,也許一回頭,就能恍然大悟”。

停頓、回望、做減法,整明白自己,才能坦然地做最豐沛的自己。

主題四:學習

“在浮躁的社會里,沉靜而深刻的人,系統(tǒng)讀書的人,才能享受到更豐富的人類精神”。

青春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心理學研究表明,十五六歲時,人對各種材料的記憶成績都達到最高峰。而流體智力在二十歲達到頂峰,三十歲之后走下坡路。所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應惜少年時”。

熱愛學習的青少年,會為一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一是積累的知識,二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三是培養(yǎng)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三點,終身受益匪淺。

若是辜負了大好年華,光陰如白駒過隙,奔流到海不復歸,明鏡里,朝暮間青絲幻作白雪。

當然,學習是持續(xù)終身、隨時隨地、形式多種多樣的。只要有一顆謙卑的、渴望的心,身邊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獲取資源的便捷及途徑廣泛,也早已突破時空,每個人都可以自行學習某些門類的知識、大小技術(shù)。

“學習的核心是開悟,而不是盲從”,然而,中國傳統(tǒng)公立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重技術(shù),忽略靈魂,抹殺個性。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孩子如同流水線上的工業(yè)產(chǎn)品,沒有靈氣。我的女兒今年上公立小學一年級。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理念和模式與三十年前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當然,我也不擔心,我堅信對于一個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原生家庭還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多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對好書如饑似渴吧。當孩子孤獨的時候,遇到挫折的時候,可以從書本中汲取力量。博爾赫斯說,“天堂的模樣,就是圖書館”。徜徉于書海時,那種大痛快、大自在,真的猶如置身仙境,無欲無求了。

第五、玩樂

人對童年的記憶,大部分從六歲開始(極少數(shù)人是四歲),之前是一片空白。所以說,陪伴孩子成長,讓父母經(jīng)歷了一次童年,而且是物質(zhì)豐富的童年(做父母真是太好玩了)。

嬰兒的任務是吃和睡,幼兒通過游戲認識世界。長大后,在蠅營狗茍的算計中,大部分人遺失了童心。

“對已然疲倦和蒼老的心靈,玩耍,何嘗不是一種救贖”。讀一部經(jīng)典,聽一曲天籟,品一杯香茗,陪孩子一起瘋,追逐嬉戲......悠然自得,心無掛礙,就是自我精神上的放松與游弋。

“一個在幼年時缺少玩耍的孩子,也許會卑微地活一生,因為他缺少聯(lián)想,缺少性情,最后被靈動的女人驅(qū)逐出局,被社會驅(qū)逐出局”。

原來不會玩耍,后果會這么嚴重。確實,一個葆有真性情和好奇心,經(jīng)常笑容滿面,乃至哈哈大笑的人,走到哪里,都會大受歡迎,而人際的和諧,是成功的基礎。(上篇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dushubiji/1329016.html

相關(guān)閱讀:呼蘭河傳讀書筆記800字
《幸福和成功》讀書筆記
小學體育教育隨筆
《無人讀過的書》讀書筆記
《小狗錢錢》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