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半推半就_半推半就的意思_半推半就的故事_半推半就造句_半推半就

編輯: 詞語庫 關(guān)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漢語拼音】 bàn tuī bàn jiù
【名詞解釋】
就,本指到職、就位,俯就。引申為依隨,順從的意思。“半推半就”形容假意推辭終久俯允的樣子。語出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
典故來源】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
但蘸著些兒麻上來,魚水得和諧,嫩蕊嬌香蝶恣采。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香腮。
【注解】
(1) 就:本指到職、就位,俯就。引申為依隨,順從的意思。
(2) 檀口:明.陳繼儒《枕譚.檀暈》:“按畫家七十二色有檀色,淺赭所合,婦女暈眉色似之。人皆不知檀暈之義何也?”畫家顏色中檀色,是淺赭色、淺紅色。所以婦女的紅?稱為檀口。
(3) ?:音ㄨㄣ?,本是用手按住,后用嘴抵住、貼住也叫?。
(4) 香腮:美人的面頰。
半推半就
【典故說明】
就,依順,順從的意思。“半推半就”一詞出自元朝王實(shí)甫的《西廂記》,后來多見于明清小說之中,如《二刻拍案驚奇》、《鏡花緣》。故事里,透過紅娘的居中幫忙,崔鶯鶯和張君瑞得以在夜里無人時(shí)私會西廂房。兩人在房中互訴衷情時(shí),崔鶯鶯在半推半就之下,讓張君瑞吻了她的腮頰。這里的“半推半就”是用來形容崔鶯鶯當(dāng)時(shí)的心情,意指她心中早已同意,但表面上卻不答應(yīng),表現(xiàn)出推辭、害羞的情態(tài)。后來“半推半就”被用來形容假意推辭的樣子。
【書證】
01、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香腮。”(源)
02、《封神演義.第二六回》:“紂王見喜媚不甚推托,乃以手抹著喜媚胸膛,軟綿綿,溫潤潤,嫩嫩的腹皮,喜媚半推半就。”
03、《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diǎn)鴛鴦譜》:“慧娘初時(shí)只道是真女人,尚然心愛。如今卻是個(gè)男子,豈不歡喜!況且已被玉郎先引得神魂飄蕩,又驚又喜,半推半就道:『元來你們恁樣欺心!』”
04、《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程朝奉早已瞧科,就中取著三兩多重一錠銀子,塞在李方哥袖子里道:『且拿著這錠去做樣,一樣十錠就是了。你自家兩個(gè)計(jì)較去!焕罘礁绨胪瓢刖偷慕恿恕”
05、《醒世姻緣傳.第八三回》:“后邊封出銀來,光棍們半推半就的接到手里,謝了相主事狄希陳,歡聲如雷而散。”
06、《鏡花緣.第三○回》:“國王既實(shí)意送來,想來九公也實(shí)意要收的。與其學(xué)那俗態(tài),半推半就,耽擱工夫;據(jù)俺主意,不如從實(shí)收了,倒也爽快。”
【名詞解釋】? 即“半斤八兩”。見“半斤八兩”條。
01、《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xié)狀元.第二四出》:“(凈)少我那房錢到嗔。(丑)罵得我教人怎忍。(末)你兩個(gè)八兩半斤。(生)好一對人客和主人。”
02、《五色石.卷八》:“?霓裳?若論容貌,與鸞簫竟是八兩半斤。”
半推半就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假意推辭的樣子。
使用類別 用在“假意推卻”的表述上。
半推半就【造句
01 老王半推半就地,最后還是收下了錢。
02 經(jīng)過一番半推半就,他還是收下禮物。
03 他先半推半就,然后才道謝坐了下來。
04 你喜歡這個(gè)東西就收下,不喜歡就拒絕,何必半推半就的?
05 對這件差事,老李雖然口有怨言,但內(nèi)心必定喜歡,最后也就半推半就地答應(yīng)了。
辨識
近義詞】 欲就還推
反義詞】 投懷送抱
【參考詞語】 半就半推
【漢語拼音】 bàn jiù bàn tuī
【名詞解釋】 即“半推半就”。見“半推半就”條。
01、清.王夫之〈漁家傲.素女無媒長自守〉詞:“半就半推佯不受,傾情倒意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iyu/111327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