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海浪和風暴潮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我國海冰災害主要發(fā)生于渤海、黃海北部和遼東半島沿岸海域,以及山東半島部分海灣。各海域的盛冰期一般為1月下旬至2月上旬。海冰可以推倒海上平臺,破壞海洋工程設施和船舶,阻礙航行,影響漁業(yè)和航運.1969年1月下旬至3月中旬,整個渤海幾乎全部被海水覆蓋,冰厚一般為20~40厘米,最大單冰層厚達80厘米,堆積冰厚高達9米,使2月5日至3月5日進出天津塘沽港的123艘客貨輪中的58艘被海冰夾住,海二井號平臺樁樁受破壞,損失數億元。

浪高6米以上的災害性海浪是重要的海洋災害。我國每年平均有400~500人死于浪災。1979和1989年,巨浪摧毀了渤海二號和爪哇海號鉆井平臺。1989年僅受臺風的影響,在浙江、廣東和海南三省沿岸地區(qū),由巨浪沉損船只3408艘,沖毀海堤900千米,死亡200余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1989年7月17日珠江口遭受臺風襲擊,海浪將長172千米的大堤沖毀,23.2萬公頃農田受災,這次臺風海浪共沉損船只536艘。

我國東鄰西太平洋,這是各大洋中生成熱帶氣旋最多的地區(qū)。來自高緯地帶的冷空氣與來自海上的熱帶氣旋和溫帶氣旋的交互影響,使我國沿海大風與巨浪接連不斷,并在沿岸形成災害性的風暴潮。

風暴潮影響的范圍一般為數十至上千千米,持續(xù)時間1~100小時。如逢天文大潮期,常形成重災。1949年上海風暴潮淹沒農田13.3萬余公頃,上海市區(qū)水深1~2米,死1670人,1969年4月23日溫帶風暴潮使萊州灣沿海海水內侵達30~40千米。1989年08號臺風風暴潮,使廣東損失11.13億元.1989年23號臺風風暴潮使浙江損失13億元。

我國是世界上風暴潮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1949~1990年共發(fā)生臺風風暴潮308次,溫帶風暴潮278次。

我國的風暴潮雖遍及沿海,但由北到南主要集中地段是萊州灣、江蘇小洋河口至浙江北部的海門、溫州、臺州、沙埕及福建的閩江口、廣東汕頭至珠江口、雷州半島東岸以及海南島東北部沿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990622.html

相關閱讀:貴州的綠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