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熱、中和熱、燃燒熱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反應熱是近幾年高考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題型一般為選擇和填空,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有:熱化學方程式的正誤判斷、比較反應熱的大小、有關反應熱的計算等。

 

反應熱

中和熱

燃燒熱

含義

化學反應過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在稀溶液中,強酸和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 mol H2O(l)時所放出的熱量

在101 kPa時,1 mol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

反應特點

任何反應

中和反應

燃燒反應

物質(zhì)狀態(tài)

物質(zhì)的狀態(tài)要確定

稀溶液

生成物在常溫下為穩(wěn)定態(tài)

方程式配平標準

任意物質(zhì)的量

以生成1 mol H2O(l)為標準

以燃燒1 mol 可燃物為標準

△H符號

放熱取負值、吸熱取正值

負值

負值

能量數(shù)值的描述

必須指出是放熱還是吸熱或使用正負值或用△H表示

直接描述熱量的變化時不必再指明是放出的熱量,可用△H表示

說明

①△H=∑E(生成物)-∑E(反應物)②△H值與書寫形式有關,單位一般是“kJ·mol-1”

①電離吸熱、溶解時吸熱或放熱 ②稀強酸與稀強堿反應的中和熱為57.3 kJ·mol-1

穩(wěn)定的氧化物如CO2、SO2、H2O、P2O5等

①在中學階段,如果不指明條件就默認為通常狀況,比較△H的相對大小時要考慮其數(shù)值的“+”“-”的問題②用弱酸或弱堿的稀溶液進行中和反應時,每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熱量小于57.3 kJ

不能根據(jù)反應條件是否需要加熱來判斷一個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因為有些放熱反應需要加熱才能進行,而有些吸熱反應在常溫下也可自發(fā)進行。

實際上反應熱就是反應物分子中舊的化學鍵斷裂時所吸收的總能量與形成的生成物分子中新的化學鍵所釋放的總能量之差!鱄=∑E(反應物鍵能)-∑E(生成物鍵能)。同樣當“△H”為“-”即△H<0時為放熱反應;反之,為吸熱反應,這時“△H”為“+”即△H>0。

【例題1】(09重慶高考)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H的絕對值均正確)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燒熱)

B.NaOH(aq)+HCl(aq)== NaCl(aq)+H2O(l);△H=+57.3 kJ/mol(中和熱)

C.S(s)+O2(g)=== SO2(g);△H=-269.8 kJ/mol(反應熱)

D.2NO2 == O2+2NO;△H=+116.2 kJ/mol(反應熱)

解析:A項燃燒熱要求可燃物的物質(zhì)的量必須為1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須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即H2O的狀態(tài)必須為液態(tài),因此A選項錯誤;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H應小于0,因此B選項錯誤;熱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注明物質(zhì)在反應時的狀態(tài),因此D選項錯誤。只有C選項正確。

答案:C

【例題2】(09四川高考)25℃,101 kPa時,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的中和熱為57.3 kJ/mol,辛烷的燃燒熱為5518 kJ·mol-1。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2H+(aq) +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1);△H=-57.3 kJ·mol-1

 

 

B.KOH(aq)+ H2SO4(aq) = K2SO4(aq)+H2O(l);△H=-57.3 kJ·mol-1

 

 

C.C8H18(l)+ O2 (g) = 8CO2 (g)+ 9H2O(g);△H=-5518 kJ·mol-1

 

 

D.2C8H18(g)+25O2 (g) =16CO2 (g)+18H2O(1);△H=-5518 kJ·mol-1

 

解析:中和熱的標準是生成1 mol H2O(l)時所放出的熱量,A項不符合中和熱的定義;燃燒熱要求必須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C項中生成物水為氣態(tài),應該為液態(tài)。D項中辛烷的物質(zhì)的量不是1 mol,D中△H=-11036 kJ·mol-1才正確。所以ACD錯誤。

 

答案:B

點撥:燃燒熱、中和熱概念的理解及熱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是解該題的關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855756.html

相關閱讀:規(guī)劃的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