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化學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維爾納是瑞士蘇黎世大學名教授,首先提出"配位數(shù)"概念,建立了絡合物的配位理論。

1966年12月12日,維爾納出生在法國阿爾薩斯的一個鐵匠家庭,1871年普魯士入侵法國,家鄉(xiāng)成了德占區(qū),但他家仍堅持說法語,他從小倔強,有反抗精神。

進入蘇黎世大學后,雖數(shù)學和幾何總是不及格,但幾何的空間概念和豐富想象力使他在化學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1893年,他發(fā)表了"論無機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一文,大膽提出了劃時代的配位理論,這是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結(jié)構(gòu)理論的開端。

1894年他與博士姑娘結(jié)婚并加入瑞士籍,后來擔任蘇黎世化學研究所所長,他開始從事有機化學,后轉(zhuǎn)向無機化學,最后全神貫注于配位化學。他的主要著作有"立體化學手冊","論無機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無機化學領域的新觀點"等。由于對配位理論的貢獻,191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1919年11月15日,由于動脈搏硬化于蘇黎世逝世,年僅53歲。

維爾納,A.G. Abraham Gottlob Werner (1749~1817)

德國地質(zhì)學家、礦物學家,水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1750年9月25日生于普魯士西里西亞,1817年6月30日卒于德累斯頓。1769~1771年就讀于弗賴堡礦業(yè)學院和萊比錫大學。1775年受聘為弗賴堡礦業(yè)學院采礦和礦物學講師。他在這里從事教學四十余年,創(chuàng)立了水成學派,培養(yǎng)了大批學生。維爾納有一個基本的假定,即全球各地存在著所謂“普遍的層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693161.html

相關閱讀:初中化學 酸和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