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風災暴露了美國在民眾災難教育以及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問題。但美國此次與“桑迪”抗爭也有亮點,那就是在災害到來前,地方政府與民眾進行了有效溝通。此外,政府比較妥善處理災后次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災害帶來的負面影響。
暴露出來的問題
颶風“桑迪”10月29日襲擊美國東海岸,迄今造成大約500億美元損失。分析人士認為,颶風的很多負面影響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調(diào)查顯示,除了意外死亡的災民,大部分在本次颶風中遇難的居民都是一些不聽從政府撤離命令,也不去政府指定避難處、執(zhí)意留在家中的人。
專家指出,防災救災需要一個強勢政府,面對變幻莫測的氣象災害,政府必須有矯枉過正的勇氣,特別應該著手對民眾進行長期系統(tǒng)的培訓和教育,指導他們從意識上重視災難,教育他們懂得如何預防災難。
此外,颶風“桑迪”之所以造成巨大災難,與受災城市的基礎設施陳舊、缺乏資金維護與更新也有很大關系。
拿改造電力設備來說,2009年,奧巴馬政府撥款40億美元用于智能電網(wǎng)技術投資計劃,但這筆資金杯水車薪。據(jù)估算,僅對電網(wǎng)智能改造的工程就需持續(xù)10年至20年,耗資需5000億美元以上。巨額投資應該由誰出?美國電力私有化起步很早,3000多家發(fā)電、供電和電力零售業(yè)公司在用電市場上激烈競爭,為降低成本,這些公司很難進行大規(guī)模設備投資。此外,政府對電力價格有一定發(fā)言權,電力公司很難通過漲價獲得投資的資金,因此,改造電網(wǎng)對于電力公司來說,可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分析人士指出,在進行城市建設時,要考慮天氣的因素,把正在常態(tài)化的極端天氣當做規(guī)劃和設計各種設施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而不能為了節(jié)約建設成本心存僥幸,等極端天氣降臨時,又以人力不可抗拒來推諉。更重要的是,人類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應有更大作為,在減少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破壞的同時,積極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等,以新的社會運行和經(jīng)濟運行機制,應對大自然的新變化。
防范措施有亮點
分析人士認為,從政府危機管理的角度看,本次美國東部城市對災難天氣的管理基本上是及時和有效的。
紐約吸取了近幾年遭颶風襲擊的教訓,事先建立了一整套防范和處理體系以及對應的措施。在“桑迪”到來前、侵擾中和過境后,紐約市政府、紐約州政府、美國聯(lián)邦應急管理局等相關政府部門緊密配合、協(xié)調(diào)應對,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災減災措施,收到了積極成效。
其中,掌握著最多信息的政府同民眾之間的有效溝通,是本次災難防范的最大亮點!吧5稀钡絹砬埃~約各大電視臺全天不間斷地報道颶風的移動情況。風暴來襲后,紐約州長和紐約市長每天數(shù)次發(fā)表電視講話,告訴公眾應采取哪些應急措施。紐約州政府專門開設了“桑迪”求助熱線,幫助民眾及時解決此次風暴帶來的困難。
為應對颶風,紐約快速啟動緊急預案,將需要進行疏散的區(qū)域按照緊急程度劃分為三個,不同層級的區(qū)域?qū)氖秋L暴可能造成的沿海洪澇災害的不同級別。紐約市政府建議居民提前對此進行了解,在風暴來臨前制定好自己的疏散計劃。紐約市緊急措施辦公室的官方網(wǎng)站還開設了一個叫做“颶風疏散區(qū)域查找助手”的欄目,市民可以查找自己所處的居所、辦公室或?qū)W校是否在紐約市劃定的疏散區(qū)范圍內(nèi)。
颶風過境后,受災地區(qū)政府妥善、靈活地解決災后出現(xiàn)的新問題,采取高速路免費、出租車拼車等多項臨時措施,緩解人們出行難題。
為緩解災后油荒導致的加油站前排長龍的情況,紐約州長和紐約市長提出加油配給制的方法,紐約市及周邊數(shù)縣9日起開始施行。按規(guī)定,車輛牌照按照尾號單雙號劃分,單號只能限定在單日加油,雙號只能在雙日加油,出租車、應急車輛及個人儲油罐可不受限。這是自上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時期以來,紐約首次大規(guī)模分號限購汽油。
“桑迪”過后的幾天內(nèi),為有效利用交通資源,紐約市政當局還曾臨時允許出租車讓乘客“拼車”,并作出詳細規(guī)定,第一名乘客打表計費,之后上來拼車的乘客可以議價,但要遵循指導價,并按街區(qū)范圍給出了不同距離的指導價價目表。
此外,聯(lián)邦政府和紐約市政府還臨時推出多項優(yōu)惠貸款措施,支持受災最為嚴重的中小企業(y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690426.html
相關閱讀:成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