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茲17歲大學畢業(yè),以優(yōu)異成績獲取理科學士學位。接著他讀文科,相繼獲取文科學士、碩士學位。但是,他的志向仍是研究化學。1888年,理查茲獲取博士學位,那時他才20歲,這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博士,他因此被哈佛大學實驗室聘為著名化學家?guī)炜私淌诘闹,在庫克教授的影響下,他養(yǎng)成了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治學精神。
為了判定斯達原子量表的正誤,他把斯達所做過的有關(guān)實驗都一一重新加以核定。他在做實驗時,全神貫注,廢寢忘食,認真分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有時甚至成百次上千次地重復實驗。正是憑著這股鉆勁和韌勁,他和他的學生們,先后精確地測定了銅、鋇、鍶、鈣、鋅、鎂、鐵、鈷、鈾等20多種元素的原子量,指出前人的錯誤及造成錯誤的原因,提出他所測定的原子量表,并經(jīng)各國專家鑒定予以公認。理查茲因此得到1914年諾貝爾化學獎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568182.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jié)(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