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15
題。(
15
分)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
?
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④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選自《墨子》)
【注釋】①予:給,送。②子:你,代詞。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話,即關(guān)系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
1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4
分)
。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
(
2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
(
3
)今謂人曰(
)
(
3
)何故(
)
1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4
分)
(
1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2
)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
14.
【甲】文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說是用
這個比喻來闡述
的觀點;【乙】文論證層層深入,首先論證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
,其次論證了
,然后論證了生命不如義珍貴,最后強調(diào)了
的中心論點。(
4
分)
15.
【甲】【乙】兩文都闡明了“義”的重要性,您認(rèn)為“義”的內(nèi)涵是什么?今天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么?(
3
分)
參考答案:
12.
患:禍患,災(zāi)難
是:這、這樣
謂:對……說
故:緣故、原因
評分說明:每空
1
分,共
4
分
13.
(
1
)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
2
)送給你天下,卻要你的性命,你愿意這樣做嗎?
評分說明:關(guān)鍵詞翻譯正確,語句通順,意同即可。每小題
2
分,共
4
分
14.
舍魚而取熊掌
舍生取義
天下不如生命珍貴
萬事莫貴于義(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
每空
1
分
15.
“義”是正義,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
1
分,答到“正義、大義”均可得
1
分)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yīng)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yīng)該堅持。(
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528106.html
相關(guān)閱讀:比較閱讀:《與朱元思書》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節(jié)選
“福安居盛家園,畜二母雞”閱讀答案
《王冕僧寺夜讀》閱讀答案
錢泳《要做則做》閱讀答案
“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