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知識就需要平時的積累。知識積累越多,掌握越熟練,歷史網編輯了必備的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中華文化的勃興(期末考試復習),歡迎參考!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論記錄在《論語》中,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墩撜Z》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學說記錄在《道德經》中,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道德經》由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戰(zhàn)國時期人,主張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zhàn)爭。
4.孟子是戰(zhàn)國人,認為“春秋無義戰(zhàn)”,反對一切戰(zhàn)爭。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強調保護環(huán)境。 5.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人,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
6.孫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其軍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通過對必備的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中華文化的勃興(期末考試復習)的學習,是否已經掌握了本文知識點,更多參考資料盡在歷史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93445.html
相關閱讀:初中: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