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劉郎已遠,陋室仍在。和江淮間許多小縣城里的遺跡一樣:這個曾因《陋室銘》而聞名于世的地方,現在只剩下我和阿林兩個游客,在青磚院內久久地盤桓。這時我們聽見了二胡聲,低緩、滯澀、又略帶沙啞的二胡聲。拉二胡的是這里的看門人,坐在空寂的院內,對著“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的陋室。
②
于是在二胡聲中,我們想起了永貞革新,想起了“
二王八司馬”
,也想起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的希望和一種豁達偉岸的人生境界。當劉禹錫重游玄都觀并寫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的詩句時,歷史就為“
堅韌不屈,笑在最后”
八個字作了一個完美的注解。而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毀建之間一站就是千。
③
千后的陋室已擴建成公園,用于紀念這位曾在和州做過兩刺史、“
政擢賢良,學通經史”
的地方長官。瘦山細水、玲瓏樓閣之間,那著名的《陋室銘》已被刻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畫柱的映襯下,這里惟一可以稱“
陋”
的大概只有看門人那并不圓熟的二胡演奏了。
④
斷續(xù)而且低平的二胡聲,拂過院內的青草,彌散在這中午淡淡的陽光下,將那一絲憂傷散盡。憂傷散盡后,便凸現出了那一代“
詩豪”
二十三不屈的貶謫生涯。“
二十三棄置身”
啊,少白發(fā),壯歲成夢。劉禹錫已從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時節(jié)。可是他那許身報國、雖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風中凋謝,于是他高唱出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的詩句,唱出了一種"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的振奮。這是怎樣一種樂觀和自信,這里面蘊含了多少堅毅和頑強!二胡聲聲,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但它卻依舊堅定地流淌著,就像劉禹錫堅定地站在陋室的臺階上,以其曠達和堅韌對抗著整個朝廷對他不公正的待遇。當劉禹錫終于又回到了長安,當玄都觀里“
桃花凈盡菜花開”
,我想他一定在會心地笑吧。“
千淘①
萬漉②
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風云詭譎的歷史在這二胡的演繹下變得簡單又平靜了。但不管歷史怎樣簡化,也簡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壓迫之中養(yǎng)成的不屈和堅強;簡化不了那堅持操守、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陋室的墻上掛著十幾幅人物畫,標示著劉禹錫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畫的下面,有一段文字這樣寫道:"
當昔日靠鎮(zhèn)壓永貞革新上臺的權閹幸貴們終于一個個被時間的流水和政治斗爭的漩渦無情地淹沒時,劉禹錫成了笑在最后的勝利者。"
但這已不僅僅是劉禹錫個人的勝利了,這已成了一種精神的勝利,一種曾激蕩過"
巴山楚水凄涼地"
、激蕩過"
淮水東邊舊時月"
的精神的勝利。如今這種精神經過歲月的風霜已濃縮成了一顆不屈的雄心、一腔報國的熱血和一種奮發(fā)向上、永不低頭的形象,如長明燈一般閃耀在后人的心中。青青樹陰下,二胡依舊,但在那不絕如縷的音韻中,我們卻聽出了一絲不屈和倔強,聽出了一種發(fā)自靈魂深處的吶喊。
⑤
撫摸著陋室前那滿是滄桑的石羊,漫步在青磚地面上,聽二胡悠悠地響,我和阿林沉醉在對一種性格、一種精神的感悟中。
注釋:
①
淘:除去雜質。
②
漉:濾。
(泰州市選自《散文》
2000
第
10
期,作者:
21
.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請用上文中相關詞句解說
“
德馨
”
的內涵。(
3
分)
22
.第
②
段中,加點的
“
完美的注解
”
具體指什么內容?(
2
分)
23
.體會第
④
段中
“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
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分)
24
.
“
并不圓熟
”
的二胡聲自始至終都在文中
“
悠悠地響
”
,請揣摩作者這樣安排的意圖。(
4
分)
25
.面對二十三的貶謫生涯,劉禹錫高唱
“
我言秋日勝春朝
”“
為霞尚滿天
”
,中國歷史上不乏這樣的豪杰之士,請列舉兩個這樣的人物,結合他們的有關事跡或名句作簡要分析。(
6
分)
參考答案
21
.本題
3
分,一點
1
分(意思對即可給分)。許身報國,雖死不悔的豪情;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堅毅頑強,堅韌不拔的信念。
22
.本題
2
分。指劉禹錫重游玄都觀并寫下
“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
的詩句。也可用自己的話概括:貶謫
23
后,劉禹錫被朝廷起用,躊躇滿志。(說到
“
貶謫、起用、得意
”
之類的意思中的兩點,就可得全分)
23
.本題
3
分。概括了劉禹錫歷經坎坷,笑到最后的人生歷程;揭示了一個人生哲理
--
歷經磨難,堅持不懈,終能成功;深化了中心,是文章的點睛之筆。(答到其中一點得
2
分,答到兩點得
3
分)
24
.本題
4
分。答對一點,得
1
分;答對兩點,得
2
分;答對三點,得
4
分。
①
二胡聲是全文的一條線索(起貫穿全文的作用);
②
渲染孤寂憂傷的氣氛;
③
悠悠的二胡聲是對劉禹錫精神品格的贊美;
④
勾起對劉禹錫綿綿無盡的追思;
⑤
二胡聲也是對如今陋室少有人來的嘆息;
⑥
二胡聲是對
"
陋室吟
"
的闡釋、演繹。
25
.本題
6
分。人物姓名
1
分,列舉事跡或名句
1
分,簡要分析
1
分。示例:
范仲淹:面對貶謫,他想的不是自己的利害得失,而是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表現了他的忠君愛民的思想。
龔自珍:面對腐朽的清政府,他辭官離京,高唱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表現他甘愿奉獻以及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
林則徐:在焚燒鴉片之后,遭到流放,他懷著
“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的崇高信念,為伊犁人民修建水渠,在新疆大地上寫下了一個大寫的
“
人
”
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79847.html
相關閱讀:《春天的聲音》閱讀答案
布封《松鼠》閱讀答案
賈平凹散文《冬景》閱讀答案
馮驥才《感覺》閱讀答案
《牽;烽喿x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