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復習
【自學指導】
。,體味重點語句的含義。
。,了解課文的結構特點,理解其中的象征意義。
3,培養(yǎng)健康、快樂的生活態(tài)度。
【正音正字】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
憫m
ǐn
絡繹lu
òy
ì 諳ān
【積累詞語】找出文章中的成語和好詞語,并認真抄寫:
大吃一驚 詞不達意 恰如其分 童心無邪 不諳世事 繁衍生息
【原作欣賞】
夜幕降臨,對門那人家又傳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樂,響起時緊時緩的舞蹈腳步。
那是一對才搬來的殘疾夫妻,男的一雙腳掌向后撇,女的是啞巴。那天初次見到他們時,一股憐憫之情在我心頭升起:這樣的人生、這樣的家庭,該怎樣艱難!這不是鄙視他們,我認為作為一個正常人,是應該有一點這樣的憐憫之心的。
但接下來的事實卻讓我大吃一驚,他們的那些殘疾人朋友絡繹在夜幕之后前來集會,空氣里傳來了他們的音樂、舞蹈和歡笑。我看不到他們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熱烈。
面對著這樣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詞匯都變得蒼白、不貼切。說殘疾人也愛生活、也需要音樂和舞蹈,這樣的解釋是那樣的無邊、詞不達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鹪谖璧,那扭動、變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張力的表達。燃體在火的舞蹈中發(fā)出畢畢剝剝的吟唱,燃體不盡、火的舞蹈不停。
熟悉的和陌生的音樂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記憶的天空。我透過遙遠歲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種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簡陋的磚瓦窯,我三十前下放勞動的地方。窯師傅的小女兒才七八歲,就開始幫大人做事了,這個小姑娘一身衣服綴滿補丁,正當讀書和游戲的齡,就過早地承擔了生活的艱辛。當時我也以憐憫的目光注視這個小女孩,但艱辛的勞動在小女孩身上卻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著工具,全無一點悲愁。她一下子就讓我陷入對生命的沉思和叩問:生命的本質是什么?是什么讓生命以這樣歡樂的形式前行的?
用童心無邪、用不諳世事、用樂觀主義來解釋都是不夠的。上蒼仿佛有意安排,讓我看到不同形式的兩次生命的舞蹈。生命從一降生,就穿上了一雙紅舞鞋。這是生命的本質,是人生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會歌唱、都會歡樂的原因。
人類的生命史穿越了幾千,其間戰(zhàn)爭、災難、病痛、死亡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舞蹈。廢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現(xiàn)了輝煌的殿宇,災難之后,人類又一代的繁衍生息。沒有畏懼、從不悲觀,生命就這樣一路舞著唱著前行,這一切都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舞蹈。
【課文簡析】
課文共7
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
-4
段),寫一對殘疾夫婦和他們的朋友用舞蹈表現(xiàn)生命的魅力。
一對殘疾夫婦,面對殘疾的身體,沒有顧影自憐,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舞蹈來回答生命中的不幸。課文用“火的舞蹈”作喻,借“火”象征他們的熱情,表現(xiàn)他們生命之火的熱烈。“舞蹈”在這里也應該理解為一種隱喻:一方面,是指現(xiàn)實中的的舞蹈;另一方面,指樂觀、健康、積極的生活心態(tài)。
第二部分(第5
-7
段),指出生命的本質就是舞蹈。
作者由殘疾夫婦聯(lián)想到三十前,在下放時見到的一個小姑娘,面對生活的艱辛,她用舞蹈來回答苦難。由此,作者追問生命的本質:生命從一出生就穿上一雙像火一樣紅的舞鞋,生命不止,舞蹈不息,也許這就是生命的本質。
課文語言簡潔、生動富有哲理,通過兩件事情的記述,表達了“生命的本質就是舞蹈”的主題。
【思維訓練】
1,為什么說“只有用火的舞蹈”來形容這群殘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
“火的舞蹈”能形象地形容殘疾人舞蹈的忘情、熱烈,也能極形象地表現(xiàn)出殘疾人積極、歡樂的生活張力!
)
2,如何理解下列句子?
、
火在舞蹈,那扭動、變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張力的表達。燃體在火的舞蹈中發(fā)出畢畢剝剝的吟唱,燃體不盡,火的舞蹈不停。
(
“燃體”比喻人的生命;“火的舞蹈”比喻蓬勃、歡樂的生活,人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蓬勃、歡樂、火熱的生活,才能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生命不息,蓬勃、歡樂、火熱的生活就不會停止。健康的人的舞蹈,也許不會讓人動容,但是一個殘疾人的舞蹈卻不同,他可以給人無盡的思索。在那激昂的、略帶變形的舞蹈中,我們看到的是對生命的積極心態(tài)。只要生命還在,他就會不停地舞蹈下去。
。
、
生命從一降生,就穿上了一雙紅舞鞋。這是生命的本質,是人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會歌唱、都會歡樂的原因。
(
“紅舞鞋”指的是像火一樣的熱情,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生活中的每個人從降生的那天起就穿上一雙火紅的舞鞋,也正是有了這雙鞋,我們才能戰(zhàn)勝艱難險阻。生命的舞蹈就是生命的本質。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73504.html
相關閱讀:《米樹香香,糖樹甜甜》閱讀答案
《英雄一語》閱讀答案
閱讀《屋檐三境 夢天嵐》
《穿布鞋的故居》閱讀
閱讀《老絲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