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不僅要重視數學內容形式化、抽象化、嚴謹性,也要重視數學發(fā)現、數學創(chuàng)造過程中歸納和實驗的方法.數學實驗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科書上或教師講授的現成結論,而是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數學經驗出發(fā),通過動手、動腦去獲得新的數學經驗,逐步構建并完善、發(fā)展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數學實驗是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猜想、驗證猜想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完善學生認知結構,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并使其全面認識數學兩個側面的重要途徑.
科學合理的分類將有助于我們了解初中數學實驗的基本形態(tài),有助于我們設計適合學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數學實驗,也有助于我們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一、關于初中數學實驗類型劃分的概述
初中數學實驗,由于其實驗的內容、目的以及實驗所采取的工具等因素不盡相同,分類的方法與標準也呈現各自的特點.當下,關于數學實驗的分類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按照數學知識素材來劃分
初中數學實驗可分為數與代數實驗、圖形與幾何實驗、統(tǒng)計與概率實驗、綜合與實踐實驗等等.甚至可以根據更為具體的知識素材來分類.例如:有理數實驗、代數式實驗、圖形的運動實驗、特殊角的實驗等等.此種分類方法的特點是,通過實驗課題,我們便可了解實驗的大概內容,適合作為章節(jié)實驗,但對于實驗的目的、實驗的手段等其他信息則體現較少.
(二)按照實驗的目的來劃分
初中數學實驗可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通過實驗操作、觀察、記錄、分析等手段檢驗一個數學判斷或結論真?zhèn)蔚膶嶒?探究性實驗是通過實驗來探索、回答一個對學生來說尚不知道答案的數學問題,一般只提供實驗的課題.這兩種實驗有顯著的區(qū)別:(1)驗證性實驗在學習完概念、原理之后,是對概念原理的分析和討論,耗時一般較少;探究性實驗則安排在概念原理的學習之前,為發(fā)現、提出概念原理埋下種子,用時一般較多;(2)驗證性實驗一般用于驗證所給結論,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是結論的附庸;探究性實驗一般開始于一個有刺激性和探索性的問題,實驗的過程受未知探索結果的吸引,對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要求一般比較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tài)度;(3)驗證性實驗中,教師往往是引導者、評論者;探究性實驗中,教師往往是傾聽者和提問者,教師和學生在探究性實驗中遇到的挑戰(zhàn)較驗證性實驗多.
此種分類的特點是,操作者對于實驗的性質比較明確,在實驗實施的過程中目標清晰,能更好地掌控課堂,做到收放自如.
(三)按照數學實驗的實施場所來劃分
初中數學實驗可分為隨堂實驗、實驗室實驗和課外實驗等.隨堂實驗是指穿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數學實驗.隨堂實驗的特點是內容短小,使用的工具比較簡單,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直接為隨后的數學主題服務.隨堂數學實驗設計的主體一般是教師,學生和教師都可以成為實施主體;實驗室實驗一般是指圍繞一個數學主題,需要在專門配置的“數學實驗室”組織的實驗.實驗室實驗一般內容較豐富、過程比較長,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探索性.一般需要制定實驗計劃,在實驗室借助專門的工具和材料或者計算機及專用數學軟件進行操作實驗,要求學生觀察現象或記錄數據,分組討論實驗中所出現的現象或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得出一個結論,并給出合理的數學解釋,最后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實驗室實驗的設計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但實驗的主體一定是學生;課外實驗是指學生在校外借助社會場所、資源、工具等開展的數學實驗.這類實驗的特點一般具有開放性、探索性、生成性.實驗的內容可大可小,實施的時間可長可短.課外實驗的設計主體原則上是學生,實施的主體則一定是學生.
此種分類方法的特點是,有助于教師認清數學實驗的外部環(huán)境特點和實施的主體,能根據實驗內容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實驗所需的場所和工具,來設計和選擇恰當的數學教學形式開展數學實驗.但這種分類方法也適用于其他學科,不具備數學學科的特殊性.
首頁上一頁1234下一頁末頁共4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63125.html
相關閱讀:2016年中考如何保持數學分數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