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漢字碩果僅存,至今不衰。其實漢字的發(fā)展并不是一帆風順,它曾面臨“拉丁化”的挑戰(zhàn),計算機的挑戰(zhàn)……不過事實告訴我們,承載著幾千人類文明的漢字,是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的。但,當下,漢字依然面臨著挑戰(zhàn)。作為人類的智慧成果,漢字并沒有得至
4
應(yīng)有的數(shù)重;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漢字也沒有得到精心的維護。在漢字教育和漢字運用方面,有不少問題,是值得關(guān)注的。
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
+
每一個方塊字都有著獨特的字理,研究字理成了一門學問,這就是“小學”,印文字學。我們的前輩文化人,幾乎都曾受到文字學的熏陶。陳獨秀曾在獄中編寫《小學識字讀本》;魯迅聽章太炎講解《說文解字》,寫過別具慧眼的《門外文談》;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專家?墒牵裉斓淖R字教育似乎元“理”可言,文字學早被驅(qū)逐出課堂,學生只知點橫撇捺,不知造字理據(jù)。所以才會有人經(jīng)常把“天霸地覆”寫成“天翻地復”,把“不脛而走”寫成“不徑而走”,把“草管人命”寫成“草管人命”。
③又如讀音的紊亂。漢字是音形叉的結(jié)合體,準確的讀音,是掌握漢字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卻視讀音為兒戲,秀才識字讀半邊,古已有之,于今為烈。于是,“齲齒”成了“
y
矗齒”,“瀕臨”成了“
p
,
n s
臨”。“說服”的“說”字,字典里注音為“
shu6
”,口語里讀音為“
shu 6
,,,卻被不少電視臺的主持人刻意改讀成“
shul
”。
④再如形體的失范。漢字的字形有一個演變過程,到了漢代經(jīng)歷“隸變”以后基本成熟,從筆畫到結(jié)構(gòu),形成了社會共識。新中國建立以后,通過自覺的文字改革,書寫有了明確的規(guī)范要求,可這些規(guī)范并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遵循。“世博會”的“博”左邊常被寫成“
-}
”了,“康師傅”的“康”下邊寫成了“‘水”。甚至電腦字庫里的有些字,一打出來就是錯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誤成了“幾何”的“幾”,“肺”字的右半邊誤成了“城市”的“市”。當鉛排時代,印刷廠的字模要經(jīng)過專家嚴格審核。如今電腦字庫各行其是,錯了也無人過問,出現(xiàn)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區(qū)。
⑤還有書寫的退化。世界上有近兩千種文字,唯有漢字形成了一門獨特的書寫藝術(shù)——書法。寫字,歷來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纯“五四”以來的作家手稿,。哪一個不是寫得一手好字
?
“墨寶”,曾經(jīng)是一個十分流行的詞語。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漢字書寫被邊緣化了。當教育部長蔣南翔曾經(jīng)說過:“我最怕兩樣東西:一是北京售貨員的臉,二是中國大學生的字。”.
⑥漢字,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漢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漢字傳人的努力分不開的。如今漢字的接力棒已經(jīng)到了我們手里,作為一個漢字的傳人,如何正視漢字的生存現(xiàn)狀,提高漢字的文化地位,讓漢字綻放出更為燦爛的花朵,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
作者:秦光,有刪改
)
10
.下聯(lián)關(guān)于本文結(jié)構(gòu),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
’
A
.總分總
B
。分總
c
.總分
D
.并列
11
.本文第
2
段舉陳獨秀、魯迅、郭沫若的事例,闡述的觀點是
( )
‘
’
A
.每—個方塊字都有著獨特的字理。
B
。我們的前輩文化人,幾乎都曾受到文字學的熏陶。
c
.不知字里導致錯別字的產(chǎn)生。
D
。我們的前輩文化人都懂得字理。
12
.本文沒有使用的論證方法是
( )
A
。舉例論證
B
.道理論證
c
.正反對比論證
D
.反證法
13
.結(jié)合全文來看,要做一個漢字傳人應(yīng)該做的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認真學習漢字的音、形、義、理
B
.規(guī)范使用漢字’
c
。傳承漢字藝術(shù)
。
D
.不要迷信電腦
+
多寫字
10A 11B 12D 13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97188.html
相關(guān)閱讀:《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fā)》閱讀答案
《“黑匣子”》閱讀答案
《舌尖上的軍隊》閱讀答案
閱讀《印痕行為,動物的學習天賦》
《微波武器 馮永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