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復
①亭子,較多地出現(xiàn)在中國園林文化景觀之中,具有休憩、憑眺的實用功能與獨特的審美價值。
②亭子又名涼亭,是中國建筑的一種特殊類型!夺屆屚ぁ氛f:
“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亭的功能是
“
停
”
,即供人休憩。亭子是一種只有立柱支撐頂蓋、四周無墻體
(
或一側無墻體
)
的空間通透的建筑物,亭多設于園林、名勝與通衢之處,有時也建靠在山頂、水邊等地,亭子的造型非常豐富,以輕盈俏麗者居多。
③亭子是中國園林的重要景觀,造園家往往將亭子巧妙地組織到美的園林境界之中。在園林中,亭有半亭與獨立亭之分。半亭常常與走廊相聯(lián)系,依墻而建。如蘇州拙政園的倚虹亭
(
東半亭
)
與
“
別有洞天
”(
西半亭
)
,半亭給人以
“
依偎
”
之感,融于園林環(huán)境之中,或探出檐角,十分靈秀,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獨立亭則常建于園林的池水之畔、小山之巔、花木叢中或道路交叉之處等,其造型很注意與地形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如蘇州拙政園有雪香云蔚亭,獨立于一個小坡之上,其長方形的平面,正與平緩的坡地相協(xié)調(diào)。拙政園另有扇亭,建于水岸外凸之外,因而此亭也以凸面向外,這在建筑符號
“
語匯
”
上取得了統(tǒng)一。獨立亭的文化審美特征,是醒目、鮮明、美感強烈。
④園林之亭的造型,以平面為圓形、方形、六角形與八角形為多見,也有三角形、缺角形、梅花形、海棠葉形與扇形等造型。這大約可以歸納為兩類,即幾何形與自然形。比如蘇州拙政園的梧竹幽居亭、怡園的小滄浪亭等,平面為六角形。拙政園的豎亭,平面為圓形。蘇州西園的湖心亭,平面為八角形。蘇州環(huán)秀山莊的海棠亭,平面為海棠葉形,是很別致的一種造型。
⑤亭子的
“
藝術性
”
,表現(xiàn)為三方面:
⑥第一,作為藝術審美對象,亭子是園林景觀中的一種建筑小品,是園林景觀構景的重要手段,所謂
“
亭臺樓閣
”
,亭在園林中是頗為活躍、令人注目、比較空靈的一個審美因素。那種小巧玲瓏、反宇飛檐的
“
俏
”
模樣,往往給人以優(yōu)美的感覺。
⑦第二,亭子的原始藝術功能是供人歇腳休息,這一功能既是實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且以實用性功能為基礎。在園林中,亭子往往是供游園者休息的地方。亭,好比是游園路線上的一個美的
“
休止符
”
,它在構景上,使得園林這整部
“
樂章
”
顯得抑揚頓挫,張馳有致,亭子是令人精神舒放的場所,當游園者游園感到疲勞之時,到?jīng)鐾ば№幌,感覺一定是很美好的。
⑧第三,亭子本身是美的景觀、審美對象,同時又是一個欣賞園景的出發(fā)點,亭子具有憑眺的藝術功能。人在亭內(nèi),憑眺園內(nèi)諸景,或是遠眺湖光山色,有
“
快哉
”
之感。
⑨總之,亭的
“
藝術性
”
很豐富。從審美上看,亭的形體常常是小巧的,造型秀美;空間開敞,有
“
虛
”
的性格;與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的,成為自然與人文景觀中的一種優(yōu)美的
“
旋律
”
。
(
選自《初中語文讀本》
九級上)
1.
文中的說明對象是?
2.
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xiàn)在哪三個方面?
3.“
從審美上看,亭的形體常常是小巧的,造型秀美;空間開敞,有
“
虛的
”
性格
”
一句中
“
常常
”
能去掉嗎?為什么?
4.
文中到處流露出作者對亭的喜愛,你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5.
文中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6
、下面是《辭!防镪P于亭的介紹,和本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亭,一種開敞的小型建筑物。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常設在園林中或風景名勝等處。供游客眺望、觀賞和休息。設在路旁或大道上的自然保護區(qū)“涼亭”、“長亭”。此外,尚有井亭、碑亭等。也指為業(yè)務上便利群眾而設置的小型建筑物。例如,郵亭、書亭等。
十、亭的建筑藝術1
.亭的建筑藝術。
2
.一是被觀賞的對象,二是賞景的立足點,三是使人休憩、精神舒放的場所。3.
不能,去掉后就覺得亭全部是小巧的,而沒去掉就能知道通常亭都是小巧的,體現(xiàn)了說明問的準確性。4
.因為“
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如:“
半亭給人以‘
依偎’
之感,融于園林環(huán)境之中,時或探出檐角,十分靈秀,有半掩半露的含蓄之美。”“
那種小巧玲瓏、反宇為檐的‘
俏’
模樣,往往給人以優(yōu)美的感覺。”5
.分類別。
6
.《辭!防镪P于亭的介紹是科學說明,語言準確、嚴密!锻さ慕ㄖ囆g》雖然也對亭的特征做了介紹,但更著重于建筑藝術,語言生動,富有文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73775.html
相關閱讀:《圈子決定你的未來》閱讀答案及分析
《糾結的校服》閱讀答案
《吃素不長壽》閱讀答案
《迷霧探蹤》閱讀答案
《在太空中理家》同步練習(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