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實驗,可能存在多條思路、多種方案,那么在眾多實驗方案中,我們應如何選擇呢?一般來說,選擇實驗方案主要有三條原則:
1.簡便性原則 即要求所選方案原理簡單、操作簡便,各量易測。應盡量避免實施那些原理復雜、操作繁瑣和被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實驗方案。
2.安全性原則 實驗方案的實施要安全可靠,不會對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使用易破、易碎的器材時有謹慎操作的意識。所需裝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備,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超出現(xiàn)有條件。
3.精確性原則 不同的實驗方案,其實驗原理、所用儀器以及實驗重復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誤差是不同的。在選擇方案時,應對各種可能的方案進行初步的誤差分析,盡可能選用精確度高的實驗方案。
下面結合密度的測量,具體說明如何選擇實驗方案。
小漢和小盼合作進行“測定鹽水的密度”的實驗。他們選擇的實驗器材:天平(含砝碼)、量筒、燒杯、鹽水。
實驗步驟:步驟一、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m1
步驟二、將鹽水倒進燒杯,用天平測出裝有鹽水的燒杯的總質(zhì)量m2
步驟三、將燒杯中的鹽水全部倒人量筒中,讀出鹽水的體積V
步驟四、計算出鹽水的密度:ρ=m/V =(m2-m1)/V
他們收拾好實驗器材后,一起對實驗的過程進行了評估,小漢說:我們的實驗原理正確,實驗器材使用恰當,操作過程規(guī)范,讀數(shù)準確,計算無誤,得出的鹽水密度是準確的。
小盼說:在操作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點兒鹽水沾在燒杯內(nèi)壁上。這樣,盡管我們操作規(guī)范、讀數(shù)準確、計算無誤,但我們測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還是有了誤差,導致計算的結果也有誤差。
小漢認真思考后,同意了小盼的意見。然后,他們一起繼續(xù)探討如何改進實驗方案,盡量減小測量的誤差。根據(jù)小漢和小盼對實驗過程的評估,請思考:
(1)小盼這里所指的“測量誤差”是在上述實驗步驟的第 步驟產(chǎn)生的,導致了鹽水體積讀數(shù) (填“偏大”或“偏小”),從而使得鹽水密度的計算結果 (填“偏大”或“偏小”)。
(2)為了減小實驗的誤差,必須從質(zhì)量和體積兩方面的測量進行控制。根據(jù)小漢和小盼的分析意見,在不增加實驗器材的條件下,提出你的實驗設計方案,使實驗結果的誤差達到最小。實驗步驟是: 。
(3)在你的設計方案中,控制誤差的思路是: 。
思路點撥:任何測量都有誤差,由于儀器的精度、人的讀數(shù)等原因引起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實驗的操作方法不當而引起的誤差,我們是可以避免的。題目測量的是燒杯中鹽水的密度,將杯中鹽水倒入量筒時,燒杯壁上會沾上鹽水,這樣測出的鹽水體積會偏小,算出的密度會偏大。
注意到了上述因素,小漢提出了改進方案:
步驟一:用天平測出量筒的質(zhì)量m1
步驟二:將適量的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鹽水的體積V
步驟三:用天平測出鹽水和量筒的質(zhì)量m2
步驟四:計算出鹽水密度ρ=(m2-m1)/V
單純從減小誤差的角度來考慮,上述步驟是正確的。但上述步驟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安全性。試想,量筒又細又高,底座面積又小,放在晃晃悠悠的天平上,一不留神就會翻倒,怎不讓實驗者膽顫心驚。作為實驗,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和實驗儀器安全,應是實驗者考慮的首要因素。而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識,不僅對學生現(xiàn)在,就是將來走向社會,也是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
小盼注意到了儀器的安全性,于是提出用量杯代替量筒進行實驗。小漢說,量杯比量筒粗矮,放到天平上不容易翻倒,這樣安全性有保障了,但量杯精確度比量筒差,測出的數(shù)值誤差較大,看來實驗還需要再設計。
既然燒杯中的水無法全部倒入量筒,我們不妨讓它多剩一些,測出燒杯和剩下的鹽水的質(zhì)量,可知倒出去的鹽水質(zhì)量,倒出去的鹽水體積可由量筒直接測出,這樣就可算出倒出去的鹽水的密度。正是這樣經(jīng)歷多次設計,多次評估,考慮到各種因素,確定了最佳方案:
步驟一:將適量的鹽水倒入燒杯中,測出燒杯和鹽水的質(zhì)量m1
步驟二:把燒杯中的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zhì)量m2
步驟三:測出量筒內(nèi)鹽水的體積V
步驟四:計算出倒出部分的鹽水密度ρ=m/V =(m1-m2)/ V
這種方法避免了因鹽水沾在容器壁上所引起的誤差,保證m1、m2測量準確,V讀數(shù)準確。
通過上述實驗過程,可以看出,對于探究方案的評估和選擇是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實驗中,應當注意對實驗方案的評估,能對探究的行為和收集信息的科學性、可靠性進行評價。能對這種差異及引起這種差異的規(guī)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和提出新的問題。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提出改進探究方案的具體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27861.html
相關閱讀:解惑:怎么讓初三生學習的三分鐘熱度持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