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識點:細菌的發(fā)現(xiàn)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細菌的發(fā)現(xiàn):
17世紀后葉,荷蘭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己制作的能放大200~300倍的顯微鏡,首次觀察到了細菌。19世紀中葉,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通過“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南原來已經(jīng)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



微生物學之父:
①鵝頸瓶實驗:巴斯德將新鮮的肉湯裝入兩個瓶中,其中一個瓶子在高溫下將瓶頸拉成彎曲、細長的鵝頸形,然后高溫滅菌,放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普通瓶中的肉湯幾天就腐敗了,而鵝頸瓶中的肉湯放置了四年也沒有腐敗。巴斯德認為,普通瓶中的肉湯,因為空氣中的細菌可以進去,幾天就腐敗了,而鵝頸瓶中的肉湯雖然與空氣相通,但細菌只落在鵝頸瓶的彎曲處,因此四年都沒有腐敗。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想,巴斯德打破了放置四年的鵝頸瓶的瓶頸,幾天后,肉湯就腐敗了。巴斯德的實驗向世人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jīng)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
②巴斯德還發(fā)現(xiàn)了乳酸菌、酵母茵,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shù)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77987.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生物知識點:人的生殖過程與發(fā)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bjb@jiyifa.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