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 1、通過探究螞蟻信息交流的方式 2、認識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推理和假設,嘗試探究螞蟻的信息交流方式 2、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3、探究報告的完善。
情感目標: 1、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2、認同群體的力量大于個體,認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 3、培養(yǎng)學生愛護小動物,拒絕殘害生命的現(xiàn)象發(fā)生。
探究螞蟻的通訊:
一、提出問題 螞蟻大家都經常看到,那么螞蟻是怎樣與其他個體交流的呢?
二、做出假設 螞蟻是通過氣味交流信息的。
三、實驗裝置:蜂蜜、紙片、雙面膠、放大鏡、鑷子、
四、實驗步驟:
(1)蜂蜜放在地面上,仔細觀察,看看是否有一兩只螞蟻接近來偵察食物,要記住偵察蟻來的時候的畢經之路。
(2)等偵察蟻偵察完畢后,用多張小紙片事先鋪滿偵察蟻的畢經之路,然后跟著螞蟻返回蟻穴。
(3)等到看見大批螞蟻工蟻出動要去搬食物的時候,返回放蜂蜜的地方,將小紙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蜂蜜為圓心的圓形。如圖:
(4)螞蟻在紙片圍成的圓形上或者到處亂走,或者沿著紙片不停地轉圈,只有少數(shù)螞蟻發(fā)現(xiàn)了食物。說明偵察蟻剛才在小紙片上留下了痕跡,現(xiàn)在這些痕跡的順序改變后,螞蟻就找不到食物了,而這些痕跡就是螞蟻的氣味。
五、實驗結論:螞蟻是通過氣味進行交流。
密封的信息交流
卡爾?洪?佛烈希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和養(yǎng)蜂人。他發(fā)現(xiàn)當蜜源距離蜂巢很近時,第一只采食蜂發(fā)現(xiàn)蜜源飛回蜂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部分糖漿交給別的蜜蜂,然后跳起佛烈希教授稱之為“圓形舞” 的舞蹈。它在一個地方轉圓圈,一次向左轉,即逆時針方向(見圖1?20?11中的實線部分),一次向右轉,即順時針方向(見圖l一2011中的虛線部分),并且是十分用力地重復許多次。約半分鐘后換到另外的地方,繼續(xù)跳這個 “圓形舞”,最后它總是要回到蜜源處再去吸糖漿。當采食蜂跳舞的時候,靠近它的蜜蜂變得極為興奮。它轉圓圈時,有成群的蜂跟在后面,并把觸角伸近它的身體。忽然間其中一只蜂轉身離開蜂箱,其他蜜蜂也一只跟一只地轉身飛離蜂箱,奔向蜜源。這些蜜蜂吸了糖漿返回蜂箱后,也跳起“圓形舞”。這樣一來,在蜂箱內跳舞的蜜蜂愈多,出現(xiàn)在蜜源處的蜜蜂也就愈多。很顯然,蜜蜂在蜂箱里的舞蹈是報告在什么地方有食物存在。

若蜜源很遠時,采食蜂則跳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舞蹈。它們先做短距離的直線奔跑,腹部也迅速左右搖擺,然后向左轉一個 360。大彎,再向前直跑,然后又向右轉一個360。大彎,這樣反復幾次。他稱這種舞蹈為“搖擺舞”(即“8”字擺尾舞)。實驗證明,蜜蜂在表演擺尾舞時,能以太陽為準,指示出取食的方向(如圖1?20一12 所示)。當太陽和蜜源在同一方向時,蜜蜂在擺尾舞的直跑中?頭朝上;當太陽在蜜源相反方向時,則頭朝下跑。當蜜源在太陽左邊時,蜜蜂舞蹈的直跑線與地球引力線成逆時針方向的角度;當蜜源在太陽的右邊時,蜜蜂舞蹈的直跑線在地球引力線的右邊成順時針方向的角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74262.html
相關閱讀:初中生物知識點:根適于吸水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