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識點:傳染病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傳染病:
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叫傳染病。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

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不能流行。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jīng)過的途徑。主要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接觸傳播等。
(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如未出過麻疹的兒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只要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的任何一個,其流行便終止。因此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三個。
(1)控制傳染源。由于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fā)病以前就已經(jīng)具有傳染性,當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出傳染病癥狀的時候,傳染性已達到最強程度。因此,對患有傳染病的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以防止傳染病蔓延;紓魅静〉膭游镆彩莻魅驹,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切實搞好個人衛(wèi)生和環(huán)境衛(wèi)生,對帶有病原體的物品要進行消毒,并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體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3)保護易感人群。人們進行的預防接種,就很好地起到了保護易感者的作用。易感者也應注意不要與患病的人或動物接觸;平時應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的能力。
預防傳染病時,既要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采取綜合措施,又要根據(jù)不同病種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在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抓住主要環(huán)節(jié),做到綜合措施和重點措施相結合。

人類常見的傳染病
人類常見的傳染病可分為四類: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四者的比較見下表。



























種類病原體原始寄生部分傳播途徑常見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呼吸道黏膜和肺飛沫、空氣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紅熱、肺結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消化道傳染病消化道及其附屬器官飲水、食物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傷寒、脊髓灰質炎、蛔蟲病、蟯蟲病
血液傳染病血液、淋巴吸血的節(jié)肢動物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絲蟲病、出血熱
體表傳染病皮膚及體表黏膜接觸狂犬病、炭疽、破傷風、血吸蟲病、沙眼、疥瘡、癬、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易錯點:
誤認為傳染病的傳染源是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屬于病原體,而傳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染病與免疫知識梳理:




艾滋病
(1)艾滋病的全稱為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根據(jù)其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簡寫為AIDs,簡稱為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存在于患者和帶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淚液、乳汁和尿液中。

(2)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①性接觸傳播:是艾滋病流行的首要傳播方式。
②血液傳播。
③母嬰傳播。

(3)艾滋病的預防
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阻斷傳播途徑,是預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①防止與艾滋病患者發(fā)生性接觸。
②禁止濫用注射藥物,不共用針頭、注射器及藥物。
③加強對血制品的管理,應盡量減少輸血,或采用血液成分和衍制品,以代替全血和血漿。
④供血者應定期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抗體陽性者禁止供血、供精或作器官、組織移植。
⑤不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公用物品,如牙刷、剃須刀等。
⑥女性艾滋病病人應避免妊娠。
⑦對病人廢棄的物品需要做消毒處理。
⑧醫(yī)務人員和檢查人員,應避免被病人用過的針頭或機械刺傷;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及污染物。
特別提醒: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進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免疫

抗原和抗體
(1)抗原能引起人體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chǎn)生抗體的物質?乖峭鈦淼,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異體血液和某些藥物都是抗原。
(2)抗體
①概念:指受到抗原刺激后產(chǎn)生的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質(免疫球蛋白)。這種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質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組織液中。
②特點:抗體是人體自身產(chǎn)生的,保護人體自身的蛋白質?贵w產(chǎn)生后在體內存留的時間不同,如天花病毒抗體會永久地存留,但感冒病毒抗體只能存留短暫的時間。

免疫: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所產(chǎn)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抗原與抗體的關系
①抗體和相應的抗原結合后,可以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而將抗原消除,使抗原失去致病作用。
②一種抗體只能抵抗一種抗原,而且一種抗體只能受相應的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


免疫的功能:
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chǎn)生。
②自我穩(wěn)定: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
③免疫監(jiān)視:監(jiān)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chǎn)生的異常細胞。
特別提醒:過敏反應:當人體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在過敏原(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如某些食物、藥物)的刺激下,人體就會發(fā)生過敏反應。


免疫功能的雙重性:
人體通過免疫可以減少疾病的產(chǎn)生,維持人體的健康,這是對人體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時對人體是不利的。如對人體移植器官的排異反應,使移植的器官難以存活;抵抗抗原的功能過強,可使人體產(chǎn)生過敏反應等。



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比較如下表:


























名稱形成時間形成因素特點器官包括的防線舉例
非特異性免疫生來就有的,先天性的由遺傳因素決定不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作用范圍廣,針對多種病原體都有效皮膚、黏膜等第一、二道防線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異性免疫出生以后才產(chǎn)生的與遺傳因素無關;和與該病原體斗爭的人有關針對某一特定病原體,具有專一性胸腺、淋巴結、脾臟第三道防線天花病毒侵入人體后,人體產(chǎn)生抗體

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的區(qū)別:
預防傳染病有三個環(huán)節(jié),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因此預防傳染病時針對人或動物所采取的具體措施一般屬于控制傳染源(吸血的節(jié)肢動物是生物媒介,屬于傳播途徑);而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jīng)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因此預防傳染病時只要不是針對人或動物采取的措施就是切斷傳播途徑。

人體的三道防線
(1)第一道防線
皮膚和黏膜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如圖所示)。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纖毛,具有清掃異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線(如圖所示)
一旦病原體穿過第一道防線侵入人體后,分布在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就會與病原體發(fā)生“戰(zhàn)斗”。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夠破壞許多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組織器官(如淋巴結、脾臟、肝臟等)中的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上述兩道防線是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異性免疫。


(3)第三道防線
主要由免疫細胞和免疫器官組成,人體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淋巴結、扁桃體和脾臟等,它們能產(chǎn)生免疫細胞。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白細胞的一種)。病原體(抗原)侵人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chǎn)生抗體,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消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是出生以后才建立的,它只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作特異性免疫。


易錯點:
誤認為免疫就是人體抵抗病原體的能力

免疫蛀初的含義就是人體抵抗病原體的能力,但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免疫除了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chǎn)生外,還能夠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監(jiān)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chǎn)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





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
人體內有一個免疫系統(tǒng),它是人體抵御病原菌侵犯的最重要的保衛(wèi)系統(tǒng)。
1.訓練場地:胸腺
就像為贏得戰(zhàn)爭而訓練海軍、陸軍和空軍一梓,胸腺是訓練各軍兵種的訓練廠。胸腺指派T細胞負責戰(zhàn)斗工作。此外,胸腺還分泌具有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荷爾蒙。
胸腺是T細胞分化和成熟的場所,因而T細胞亦稱胸腺依賴性T淋巴細胞。骨髓中的T淋巴系前體細胞(前體T細胞)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進入胸腺后,也稱胸腺細胞。它們在胸腺激素影響下,最終分
化為成熟T細胞,隨后被釋放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中。
成熟T細胞和B細胞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淋巴結、脾臟和扁桃體等組織或器官,它們分別定居在周定的部位,成為機體的常駐警衛(wèi)部隊。若遇到病原體等抗原物質入侵,就能發(fā)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產(chǎn)生免疫物質與之對抗。我們身體某個部位發(fā)生創(chuàng)傷炎癥時,該部位附近的淋巴結便會腫大,這就是這些部位增加了“警衛(wèi)部隊”并在和病原體作戰(zhàn)。在感染過程中,各免疫器官、組織、細胞和分子間互相協(xié)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復雜的免疫防御功能。
2.戰(zhàn)場:淋巴結
淋巴結是一個擁有數(shù)十億個白細胞的小型戰(zhàn)場。當人體發(fā)生炎癥時,外來的入侵者和免疫細胞都聚集在這里,淋巴結就會腫大,甚至我們都能摸到它。腫脹的淋巴結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它正告訴你身體受到感染,而你的免疫系統(tǒng)正在努力地工作著。作為整個軍隊的排水系統(tǒng),淋巴結肩負著過濾淋巴液的工作,把病毒、細菌等廢物運走。人體內的淋巴液大約比血液多出4倍。
3.血液過濾器:脾臟
脾臟是血液的倉庫。它承擔著過濾血液的職能,除去死亡的血細胞,并吞噬病毒和細菌。它還能激活B細胞使其產(chǎn)生大量的抗體。
4.咽喉守衛(wèi)者:扁桃體
扁桃體對經(jīng)由口鼻進入人體的入侵者保持著高度的警戒。那些割除扁桃體的人患上鏈球菌咽喉炎和霍奇金病的幾率明顯升高。這證明扁桃體在保護上呼吸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免疫助手:盲腸
盲腸能夠幫助B細胞成熟發(fā)展以及抗體(IgA)的生產(chǎn)。它也扮演著交通指揮員的角色,指揮白細胞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盲腸還能“通知”白細胞在消化道內存在有入侵者。在幫助局部免疫的同時,盲腸還能幫助控制抗體的過度免疫反應。
6.腸道守護者:集合淋巴結
病原微生物最易入侵的部位是口,而腸道與口相通,所以腸道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集合淋巴結是腸道黏膜固有層中的一種無被膜淋巴組織,富含B細胞、吞噬細胞和少量T細胞等,對入侵腸道的病原微生物形成一道有力防線。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和預防

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jīng)濟繁榮,人們生活生平提高和醫(yī)學科學技術進步,傳染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顯著下降,而心血管疾病、癌癥等則成為當代主要的疾病。
(1)心血管疾病及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心肌梗塞預防:多運動、合理飲食(節(jié)制糖分和動物脂肪的攝入)、不抽煙、經(jīng)常檢查并在必要時調節(jié)血壓等等。

(2)癌癥及其預防:癌癥的病因及發(fā)生過程及其復雜,有環(huán)境中致癌因子的誘導,也有生物遺傳因素的影響。致癌因子大體上可分為:物理致癌分子(如X射線、電離輻射、);化學致癌因子(如亞硝酸鹽、黃曲霉毒素);病毒致癌因子(乙型肝炎病毒、皰疹病毒)預防:不吸煙,也要避免被動吸煙;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不挑食、偏食、少吃或不吃腌煎炸熏烤的食物,不吃烤焦的食物,不吃變質的食物;避免過度接觸陽光中的紫外線,少去環(huán)境污染嚴重的地方,改善居室通風條件;堅持體育鍛煉,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正確處理人生中的各種生活事件,避免精神刺激,學會調整情緒,自我放松,不生悶氣,豁達樂觀,積極向上;及時治療各種癌前病變,定期接受檢查,防微杜漸。

計劃免疫:
(1)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重要的特異性免疫措施之一,是針對傳染病的易感人群的,目的是利用人工制備的各種免疫制劑使個人和人群產(chǎn)生列傳梨病的特異性免疫。方法是接種菌苗、疫苗或血清等生物制劑。
(2)計劃免疫的概念
根據(jù)某些傳染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簡稱為計劃免疫。例如,剛出生的嬰兒,通過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出生三個月的嬰兒,通過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這三種疾病。

(3)免疫用生物用品的種類:


(4)計劃免疫的意義
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于保護兒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接種卡介苗的人能夠抵抗結核桿菌的侵襲的原因及說明的道理
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消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贵w清除抗原后,它本身仍留在人體內,當同樣的抗原再次入侵人體時,就會被體內留有的抗體再次清除。當人體注射了卡介苗后,人體內的淋巴細胞就會在卡介苗的刺激下,產(chǎn)生抵抗結核桿菌的抗體,抗體能與侵入人體內的結核桿菌結合,從而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將結核桿菌清除。
這說明預防接種也是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措施。根據(jù)某些傳染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71228.html

相關閱讀:初中生物知識點:生物學及其發(fā)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