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談家楨】,談家楨,國際遺傳學家,中國現(xiàn)代遺傳學奠基人,杰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浙江寧波人。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組建了第一個生命科學院。
1909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寧波的慈溪縣慈城的一個郵務員家庭。1926年7月高中畢業(yè)后被保送至蘇州東吳大學,主修生物學。1930年8月被推薦至燕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師從李汝祺教授。1932年2月回東吳大學執(zhí)教。1934年9月至1937年7月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現(xiàn)代遺傳學奠基人摩爾根及其助手杜布贊斯基。在美國工作期間,從事果蠅進化遺傳學研究,利用當時研究果蠅唾腺染色體的最新方法,分析了果蠅近緣種之間的染色體差異和染色體的遺傳圖,促進了"現(xiàn)代綜合進化論"的形成。先后單獨或與美,德等國科學家合作發(fā)表論文10余篇。1946年,在亞洲異色瓢蟲(Harmonia axyridis)中發(fā)現(xiàn)色斑嵌鑲顯性遺傳現(xiàn)象,受到國際遺傳學界的重視。1937年8月放棄國外優(yōu)厚待遇,毅然回國,被聘為浙江大學生物系教授。1951年任浙江大學理學院院長。
1952年院系調(diào)整后,任復旦大學生物系主任。1961年4月起任復旦大學副校長。在復旦大學建立了全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yè)、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 1978年以來,先后發(fā)起和擔任中國遺傳學會副會長、會長和名譽會長,遺傳學報主編,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理事長和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長。1983年任復旦大學顧問,當選為第五、六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談家楨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培養(yǎng)了大批科學人才。他還廣泛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身兼多種職務。主要有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第十五屆國際遺傳學會(1980)副會長。上海市自然博物館館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xié)第六屆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上海市民盟八屆主任委員。1985年獲“求是科學基金會”杰出科學家獎。1993年9月28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組織的以談家楨教授為組長的專家組,在滬論證并通過了強伯勤教授、陳竺研究員申請的《中華民族基因組中若干位點基因結構的研究》重大項目之后,宣布中國人類基因組研究正式啟動。2000年獲“上海市首屆教育功臣”稱號。 2008年11月1日早晨7時18分在上海華東醫(yī)院逝世,享年100歲。
總結:談家楨為我國遺傳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在果蠅種群間的遺傳結構的演變和異色瓢蟲色斑遺傳變異研究領域有開拓性成就,為奠定現(xiàn)代進化綜合理論提供重要論據(j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42247.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標點符號知識點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