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地軸】,地軸的進動同地球的自轉(zhuǎn)、地球的形狀、黃赤交角的存在以及月球繞地球公轉(zhuǎn)軌道的特征,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當急轉(zhuǎn)的陀螺傾斜時,旋轉(zhuǎn)軸就繞著與地面垂直的軸線,畫圓錐面,陀螺軸發(fā)生緩慢的晃動。這是因為地球引力有使它傾倒的趨勢,而陀螺本身旋轉(zhuǎn)運動的慣性作用,又使它維持不倒,于是便在引力作用下發(fā)生緩慢的晃動。這就是陀螺的進動。
地球的自轉(zhuǎn),就好像是一個不停地旋轉(zhuǎn)著的龐大無比的大“陀螺”,由于慣性作用,地球始終在不停地自轉(zhuǎn)著。地球自身的形狀類似于一個橢球體,赤道部分是凸出的,即有一個赤道隆起帶。同時,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中心與地球中心的連線,不是經(jīng)常通過赤道隆起帶的。所以,太陽對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對于赤道隆起帶的吸引力,是不平衡的。另外,月球繞地球公轉(zhuǎn)的軌道平面,與黃道面和天赤道面都不重合,與黃道面呈5°9′的夾角,也就是說,地球中心與月球中心的連線,也不是經(jīng)常通過赤道隆起帶。所以,月球?qū)Φ厍虻奈Γ绕涫菍Τ嗟缆∑饚У奈,也是不平衡的。?jù)萬有引力定律,F1>F2。
日月的這種不平衡吸引力,力圖使赤道面與地球軌道面相重合,達到平衡狀態(tài)。但是,地球自轉(zhuǎn)的慣性作用,使其維持這種傾斜狀態(tài)。于是,地球就在月球和太陽的不平衡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產(chǎn)生了擺動,這種擺動表現(xiàn)為地軸以黃軸為軸做周期性的圓錐運動,圓錐的半徑為23°26′,即等于黃赤交角。地軸的這種運動, 稱為地軸進動。地軸進動方向為自東向西,即同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方向相反,而陀螺的進動方向與自轉(zhuǎn)方向是一致的。
這是因為陀螺有“傾倒”的趨勢,而地軸有“直立”的趨勢。
地軸進動的速度非常緩慢,每年進動50″.29,進動的周期是25800年。
總結(jié):由于地軸進動而造成的天極、春分點的移動角度相對來講是很微小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07760.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二地理試題之巴厘島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