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題之炳燭而學】,炳燭而學一詞為師曠勸諫晉平公不要因為年老而放棄學習所設之比喻。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
晉平公問子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1)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2)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①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蠟燭。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賳栍趲煏纾 ②安敢戲君乎:
③如日出之陽: ④臣聞之:
2.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3.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么?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擔心?
答: 。4.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為什么要這樣理解?
5、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
總結(jié):《說苑》是一部富有文學意味的重要文獻,內(nèi)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敘事意蘊諷喻,故事性頗強,又以對話體為主,有故事情節(jié),有人物對話,文字簡潔生動,清新雋永,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對魏晉乃至明清的筆記小說也有一定的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37385.html
相關閱讀: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之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