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6課《三峽》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內容預覽:

26. 三峽 學案

【學習目標】

1、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的朗讀理解能力。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3、了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預習導學】

走近作者

酈道元(466~527)字善長,北魏范陽涿縣(今屬河北涿鹿)人。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他一生好學,博覽群書,著述嚴謹,以《水經注》最著名。

背景知識

《水經注》是一部記載我國水道的地理書,舊傳為漢·桑欽所作,經清代考證,可能是三國時的著作。原書非常簡單,酈道元的注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它敘述了兩岸各地的地理古跡、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對各地的秀麗山川作了生動的描寫,大大豐富了原著內容。

基礎積累

1、初讀課文,圈畫文中生字詞,給出下列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闕( )曦( ) 襄( ) 溯( ) 御( ) 湍( ) ?( ) 漱( ) 澗( ) 猿( ) 嘯( ) 屬( )嶂( ) 寢( ) 荇( )

2、結合課下注釋,解釋下列詞語

(1)朝發(fā)白帝( )

(2)乘奔御風( )

(3)良多趣味( )

(4)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

( )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略無闕處。 通 ,

4. 區(qū)別下列加點字的古義和今義。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義: ,今義:

②或王命急宣

古義: ,今義:

③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古義: ,今義:

文學常識

5、《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字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學

家、 家。撰《________》,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_______著作,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整體感知

大聲朗讀課文,思考填空

6、文章抓住 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 的特點。寫水,則描繪 的不同景象:夏水 ,船只阻絕;春冬景美, ;秋天,林寒澗肅,凌清哀絕。作者用筆匠心,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7、《三峽》通過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 的雄偉壯麗,表現(xiàn)了作者

之情,同時抒發(fā)了對漁民艱險、痛苦生活的悲憫。

【合作研討】

疏通文意

1、反復讀文,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思路梳理

2、默讀課文,小組合作把《三峽》劃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 段):

第二部分( ~ 段):

文本探究

3、結合有關語句,說一說三峽兩岸山有什么特點。(試用兩個字概括)

4、“重巖疊嶂”和“隱天蔽日”兩句寫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5、第二段是怎樣描寫夏天水勢特征的?

6、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中描寫的三峽四季的景物特征。

7、討論:作者寫三峽四季景色時,為何沒有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而先寫夏季景色?

拓展延伸

8、《三峽》一文中有“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兩句,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起李白的一首詩,這首詩的內容是什么?請在下面默寫出來。

9、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雄偉的崇山峻嶺,有奔騰的黃河長江,有珍貴的文物古跡,有秀麗的園林風光。著名的學者余秋雨曾說:“在國外,一個外國朋友曾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一個,請只說一個。”你知道余秋雨說的是哪里嗎?說說你的推斷理由。

【當堂檢測】

閱讀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自三峽七百里中( )

(2)哀轉久絕( )

(3)不以疾也(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作者寫三峽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氣氛?

26. 《三峽》參考答案

【預習導學】

1.quē xī xiàng sù yù tuān yǎn

shù jiàn yuán xiào zhǔ zhàng

qǐn xìng

2.(1)早晨(2)飛奔的馬(3)真,實在

(4)早晨 寂靜

3.“闕”同“缺”,缺口。

4.①如果 自從 ②有時 或者 ③即使 雖然

5.善長 北魏 地理學 、散文家 《水經注》 綜合性地理

6.三峽景物 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不同季節(jié) 迅猛 良多趣味

7. 祖國河山 深愛祖國河山

【合作研討】

1.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毫無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時候,是看不見太陽和月亮的。至于夏天水漲,漫上小山包的時候,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是白天從白帝城出發(fā),晚上到了江陵。中間間隔了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速度快。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綠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又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在山峰間。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是趣味無窮。每到天剛晴或剛降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長叫,甚是凄涼?帐幍纳焦壤锘芈曣囮,悲哀的嘯聲久久不消。所以漁夫和船夫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三峽的形勢;第二部分(第2~4段),分寫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

3.連和高。

4重巖疊嶂,就山本身的狀態(tài)寫其高,是俯視所得;而隱天蔽日,以天和日襯其高,是仰視所見。

5.先從正面落筆,后分兩層來寫:以“沿溯阻絕”概括水勢險惡;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給人具體印象。又加上奔馬和疾風的比喻,則給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6.夏水暴漲,春冬景美,寒秋肅殺。

7.答案要點: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將“夏水”為首來寫。

8.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9.三峽。三峽風光優(yōu)美。

【當堂檢測】

1.(1)從、在(2)消失(3)快

2. (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2)即使騎上馬、駕著風也不如它快。

3.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肅殺的氣氛。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215846.html

相關閱讀:2019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訓練:文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