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初中教學;地理教學;視圖能力;措施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當中,地圖的學習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這是由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地圖與地理之間是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的,二者共同構成了初中地理教學。但是由于平面地圖相對于實際地理狀況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地圖知識時需要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因此給學生學習地圖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通過初中地理教師的合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視圖能力,從而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一、地圖的重要作用
(一)輔助學生學習地理知識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關鍵工具,在我們的初中地理教材中,為學生開設了專門的地圖知識學習課程,開設這一課程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地圖的意義以及地圖在之后的地理學習中的作用。所以說,培養(yǎng)學生的視圖能力,可以為學生學習地理起到輔助作用。
(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地理知識抽象性等特點給學生學習地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由于中學生思維能力水平有限,因此對地理中的大部分抽象內容無法快速理解,久而久之,容易出現學生對學習內容喪失興趣的現象。而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合理地介入地圖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學生在視圖學習中也能逐漸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推動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二、提高學生視圖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分清地圖的不同類型
在初中地理教學時,會涉及類型多樣、用途各異的地圖,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開始階段,老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對不同類型的地圖進行掌握,為之后的地理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初中階段,學生會接觸到的地圖有地形圖,氣候圖,行政區(qū)域圖,地球公轉、自轉演示圖等。教師要首先帶領學生對這些不同類型的地圖進行分類,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整體框架,然后再分類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地圖知識。
(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視圖習慣
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注解是地圖中的基本要素,教師應該從這幾大要素入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視圖、讀圖習慣。首先針對比例尺這一要素,要引導學生用地理思維去對地圖中的距離進行思考,更好地與學生腦海中的實際距離概念進行轉化。其次,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地圖中的基本方向,如不作特殊說明,按此原則進行讀圖即可。最后,要讓學生掌握地圖中不同圖例注解的涵義,以方便學生更好地對地圖中的信息進行獲取。
(三)針對性教學
學生視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鍛煉的過程,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選擇與學生學習特點相符合的教學內容來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應該開展不同內容的教學任務。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地圖教學應該以讓學生掌握地圖的基本分類,了解地圖的基本用途為主;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地圖知識,可以帶領他們自主繪制地圖,從而加深對地圖知識的理解。
(四)突出地圖教學重點難點,教授學生必要的讀圖技巧
引導學生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突破,教授學生必要的讀圖技巧,可大大提高初中學生的地圖辨識能力。對于一些與我們的生活較貼近的地理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這些地圖去思考我們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講解《中國人口分布圖》時,讓學生掌握我國人口基本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拓展,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國的東南部人口較密集,而西北部人口較稀疏,人口密度大會對我們的自然環(huán)境產生什么影響等相關問題,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和思考,可逐漸提高他們的分析、解題、觀察能力,從而實現地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相結合,讓地理教學變得更加有意義。
(五)進行地圖繪制練習
繪圖是對學生視圖能力的進一步升華。學生具備了基礎的讀圖、視圖能力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必要的繪圖練習。在學生繪圖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教學技術手段對繪圖方法形象地演示,確保學生繪圖過程的順利。視圖能力是中學生在學習初中地理的過程中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對學生視圖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制訂詳細的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正確識圖、帶領學生進行繪圖練習等方法,逐步培養(yǎng)出學生的識圖、辨圖、解圖能力,推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109391.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地理期末復習知識點:海陸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