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④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zhàn),大敗而還。詡謂繡曰:“促⑤更追之,更戰(zhàn)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⑥往必利。”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zhàn),果以勝還。
(選自陳壽《三國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連續(xù)。③之:指張繡,東漢末年的軍閥。④詡:賈詡,東漢末年著名的謀士。⑤促:趕快。⑥亟(ji):趕緊。⑦敵:對手。⑧縱:縱然。
1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答案】B )
A.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B.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C.繡謝曰
D.公問其故
13.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繡以精兵追詡軍”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答案】D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策之不以其道
1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答案】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
1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敗,奈何復追?
【答案】(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按照實情來處理。(2)(我)不聽您的話,以至于到了這般地步。如今已經戰(zhàn)敗,為什么還要追擊呢?
【答案】甲文: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后發(fā)制人:抓住戰(zhàn)爭與反攻時機,彼竭我盈之時與轍亂旗靡之時。賈詡在作戰(zhàn)中能詳察敵情,善于把握戰(zhàn)機,知己知彼,果斷做出判斷。
曹操連續(xù)攻打張繡,一天早上帶領軍隊撤退,張繡親自追趕曹軍。賈詡對張繡說:“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趕的話一定會被打敗的。”張繡不聽從(他的話),帶領士兵和曹操交戰(zhàn),大敗回去。賈詡對張繡說:“現(xiàn)在趕快再去追,再去交戰(zhàn)一定可以勝利的。”張繡拒絕說:“剛才沒有聽您的話,落得此番田地,F(xiàn)在已經被打敗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賈詡說:“戰(zhàn)爭形勢有變化,趕快前往一定會取得勝利。”張繡相信了他,就收拾閑散的士兵追趕,大戰(zhàn)后,果然勝利而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021734.html
相關閱讀:“余幼時即嗜學”《戴東原先生譜》對比閱讀答案
“孟嘗君有舍人而弗悅”閱讀答案及翻譯
《木蘭詩(節(jié)選)》《陳涉世家(節(jié)選)》《列子學射》閱讀及答案
“張養(yǎng)浩,字希孟,濟南人”閱讀答案(初三水平)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