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試題(含答案和解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浙江省溫州市2015年中考物理試題
    姓名:                     準考證號:                 
卷  I
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如圖所示為一種常用核桃夾,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點比A點更
易夾碎核桃,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A.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方向有關
C.力的作用點有關                    D.受力面積有關
解:
由圖可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點A、B不同,在B點比A點更易夾碎核桃,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作用點有關.
故選C
2.如圖是四沖程內(nèi)燃機的某一沖程示意圖,該沖程是
A.吸氣沖程                        
B.壓縮沖程
C.做功沖程                        
D.排氣沖程
解:由圖可知,兩氣門都關閉,活塞下行,汽缸容積變大,同時火花塞發(fā)出電火花,所以是做功沖程.
故選C
3.如圖,若要讓反射光線射中目標,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A.豎直向上移動                   
B.豎直向下移動
C.水平向右移動                   
D.水平向左移動
解:A、將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向右移動,則反射光線也向右移動,光斑會向上移動,不能中目標,故A不符合題意;
B、將平面鏡豎直向下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向左邊移動,則反射光線也向左移動,光斑會向下移動,能中目標,故B符合題意;
C、將平面鏡水平向右移動一段距離,入射光線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不能中目標,故C不符合題意;
D、將平面鏡水平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入射光線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不能中目標,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如圖是某品牌榨汁機。為保障安全,該榨汁機設置了雙重開關——電
    源開關S1和安全開關S2。當杯體倒扣在主機上時, S2自動閉合,此
    時再閉合S1,電動機才能啟動,開始榨汁。下列電路圖符合上述要求
    的是


解:由題意可知,只有開關S1、S2都閉合后,才開始榨汁,電動機才開始工作,說明兩開關相互應用,一個開關不能單獨控制電動機,兩開關是串聯(lián)的,兩開關、電動機與電源組成串聯(lián)電路,由圖示電路圖可知,C正確.
故選C


  5.如圖,往浴缸中勻速注水直至注滿。下列表示此過程中浴缸底部受到水的壓強隨時間變化
        的曲線,其中合理的是
    

解:據(jù)圖可知,浴缸的形狀是上寬下窄,所以在向浴缸中倒水時,相同時間倒入相同質(zhì)量的水,但水在浴缸中的增加的高度越來越小,所以容器底部所受的液體的壓強的增加量也會越來越小,故B是正確的;
故選B卷  Ⅱ
二、填空題
6.釣魚是人們喜愛的一種休閑活動,如圖是釣魚示意圖。
    (1)釣魚時,若其它條件不變,魚竿長度越長,手提魚竿的力越  ▲  。
    (2)釣魚者將一條重為5牛的魚從水面提高2米,再沿水平方向移動
       1米。在這一過程中,釣魚者克服魚的重力做功為  ▲  焦。
    (2)請寫出太陽系中與金星相鄰的兩顆行星:  ▲  。
解:(1)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若其他條件不變,魚竿長度越長,阻力臂增大,而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增大,即手提魚竿的力越大;
(2)釣魚者將一條重為5牛的魚從水面提高2米,他克服魚的重力做功,再沿水平方向移動1米,在這一過程中不做功,
故他克服魚的重力做功W=Gh=5N×2m=10J.
故答案為:(1)大;(2)10
7.“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經(jīng)歷了伽利略、笛卡爾和牛頓等科學家不斷完善的過程。
    (1)伽利略經(jīng)過下圖所示的實驗和推理得出結(jié)論: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在
       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將會一直運動下去。結(jié)合伽利略的結(jié)論寫出圖中各實驗和推理的
       先后順序:  ▲  。(用字母表示)
 
    (2)笛卡爾在伽利略觀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
       續(xù)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既不停下來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
       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笛卡爾的觀點有什么不足?  ▲  。
解:(1)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采用了逐漸逼近的方法,即先實驗再推理,圖C中有空氣阻力,圖A中沒有空氣阻力,所以選C再A,而圖B中,是推理得出了在無空氣阻力和無摩擦的情況下,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正確的順序應該是CAB.
(2)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笛卡爾的觀點中,只涉及到了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沒有提及靜止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所以這是他的觀點的不足之處.
故答案為:(1)CAB.(2)沒有涉及靜止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三、實驗探究題
8.某興趣小組在研究“串聯(lián)電路特點”的活動中,將一個阻值約為10歐的普通小燈泡L和一
    個LED燈串聯(lián)后接入電路(如圖甲)。閉合開關S1,發(fā)現(xiàn)LED燈亮而小燈泡L不亮。針
    對這種現(xiàn)象,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燈泡L處發(fā)生短路
猜想二:LED燈電阻很大導致電路電流很小
為了驗證猜想,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一:將一根導線并聯(lián)在圖甲電路中LED燈的兩端,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否定了猜想一。
實驗二:利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按圖乙所示的電路對LED燈的電阻進行測量。閉合開關,
        依次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經(jīng)分析,結(jié)果支持猜想二。
實驗次數(shù) 電壓(伏) 電流(毫安) 電阻(歐)
1 1.4 12 116.7
2 1.6 14 114.3
3 1.8 16 112.5
… … … …
(1)實驗一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
(2)實驗二中,某次測量時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此時電壓表讀數(shù)為  ▲  伏。
(3)在實驗二測定LED燈電阻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  ▲  端移動。
解:(1)若小燈泡L處發(fā)生短路,當將一根導線并聯(lián)在圖甲電路中LED燈的兩端時,電流流經(jīng)導線,燈泡不會發(fā)光,但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否定了猜想,說明小燈泡L發(fā)光;
(2)由圖可知,電壓表所選量程為0~3V,分度值為0.1V,則由指針位置可知此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2.3V;
(3)測定LED燈電阻,需要LED燈兩端電壓和流經(jīng)LED燈電流的數(shù)值,猜想二:LED燈電阻很大導致電路電流很小,電流表不能顯示讀數(shù),因此要減小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即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b端或右端移動.
故答案為:(1)小燈泡L發(fā)光;(2)2.3;(3)b

9.小明發(fā)現(xiàn),高空墜物下落越來越快,而跳傘遠動員利用降落傘卻能安全著地。空中下落的
    物體,其最大速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呢?為了研究這一問題,小明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如下
    實驗:
①取相同型號、質(zhì)量為m的紙杯10個,按如圖
  所示分成A、B、C、D四組。
②將A組紙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靜止釋放,
  讓其自由下落,并用儀器記錄下落過程中的
  速度。
③分別用B、C、D組紙杯重復步驟②。
④記錄并整理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m 0.5 0.8 1.0 1.1 1.2 1.2 1.2 1.2 1.2 1.2
2m 0.6 1.0 1.3 1.5 1.6 1.7 1.7 1.7 1.7 1.7
3m 0.8 1.3 1.6 1.9 2.0 2.1 2.2 2.2 2.2 2.2
4m 0.9 1.5 1.8 2.0 2.2 2.4 2.5 2.6 2.6 2.6
    (1)實驗中應將疊加的紙杯盡量壓緊,目的是為了控制什么條件盡可能相同?  ▲  。
    (2)本實驗的結(jié)論是  ▲  。
    (3)某同學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認為“紙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氣阻力也越
       大”,請說明其依據(jù):  ▲  。
解:(1)實驗中應將疊加的紙杯盡量壓緊,目的是為了控制紙杯的形狀盡可能相同;
(2)本實驗的結(jié)論是相同條件下,紙杯質(zhì)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3)紙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度越大;紙杯勻速運動時,所受最大空氣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紙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最大空氣阻力也越大.
故答案為:
(1)形狀;
(2)相同條件下,紙杯質(zhì)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3)紙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度越大;紙杯勻速運動時,所受最大空氣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紙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最大空氣阻力也越大
四、解答題
10.如圖是一種簡易溫度計,當外界溫度升高時,液體體積膨脹,引起液體密度變化,導致小球受到的浮力變化而運動。小球運動會引起懸掛于下端的鏈條長度發(fā)生變
    化,最終使小球重新懸浮在液體的某一深度,指針指示溫度值。(小球體積變化可忽略)
    (1)該溫度計的刻度值自下而上變  ▲  。
    (2)若該溫度計中小球的體積為3×10-5米3,20℃時容
       器內(nèi)液體密度為0.8×103千克/米3 ,則此時懸浮在液體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為多少
       牛?(g取10牛/千克)

解:(1)由于外界溫度升高時,液體體積膨脹,引起液體密度變小,導致小球受到的浮力減小,鏈條拉力減小,則小球會下降,最終使小球重新懸浮液體的深度變大,所以該溫度計的刻度值向下的應是變大的,即自下而上指針指示溫度值是變。
(2)小球排開水的體積與小球的體積相等,即 ,
(3)該溫度計測量的原理是根據(jù)外界溫度對液體密度產(chǎn)生的影響,引起小球在液體所處的深度不同,從而判斷外界溫度的高低;所以小球所處的深度受液體密度的變化和金屬鏈條的彈性程度有關,所以為了小球懸浮液體的深度的變化更明顯,則可以改用熱脹冷縮更明顯的液體,或選用彈性更好更細的金屬鏈條.
故答案為:(1)小.(2)懸浮在液體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為24N;(3)改用熱脹冷縮更明顯的液體,或選用彈性更好更細的金屬鏈條
12.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汽車轉(zhuǎn)向指示燈電路模型,接通相應指示燈后,該指示燈
    會亮、暗(微弱發(fā)光)交替閃爍發(fā)光。電路中電源電壓恒為6伏,指示燈的規(guī)格為“6V  3W”,R0為定值電阻,電磁鐵線圈及銜鐵的阻值忽略不計。
 

    (1)若讓左轉(zhuǎn)、右轉(zhuǎn)指示燈同時工作,轉(zhuǎn)向開關應與觸點  ▲  接通。(選填“1和2”、“2和3”、“3和4”或“4和5”)
    (2)當轉(zhuǎn)向開關與觸點“2和3”接通時,右轉(zhuǎn)指示燈兩端實際電壓變化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已
       知當右轉(zhuǎn)指示燈微弱發(fā)光時,其兩端實際電壓為Ux,消耗的實際功率為額定功率的 。
求:①右轉(zhuǎn)指示燈閃爍交替工作30秒消耗的電能。
②定值電阻R0的阻值。(指示燈的電阻不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316574.html

相關閱讀:2016年中考物理質(zhì)量的估測專題訓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