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Word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題預覽:

2018年江蘇省鹽城市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統(tǒng)一考試

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本次考試時間為150分鐘,卷面總分為150分?荚囆问綖殚]卷。

2、本試卷中所有試題必須答在答題卡上規(guī)定的位置,否則不給分。

3、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上。

一、積累與運用。(35分)

1、古詩文名句默寫。(10分)

(1)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詩經》)

(2)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最京》)

(3)問渠哪得清如許?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觀書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晴川歷歷漢陽樹,_________________。(崔顥《黃鶴樓》)

(6)_________________,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7)為人處世要潔身自好,高雅莊重,應像《愛蓮說》中的“蓮”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古詩文中,“蕭”常表示蕭索、蕭條之意,如“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簫”則指一種樂器,如“_________________,衣冠簡仆古風存。”

2、閱讀下面一段話,按要求答題。(5分)

展示中國發(fā)展新貌,薈萃世界文明精華。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之夜,歌聲水影,美不勝收。cuǐ璨奪目的焰火,映照著“中西合璧”的建筑物輪廓;夢幻靈動的展示,演繹著穿越時空的多元文化。中國人以海納百川的氣魄,為世界舉辦這場為期184天的文明交流盛宴,讓外賓驚羨,_________________!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2分)

cuǐ_________璨 輪廓_________

(2)“薈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仿照畫線句,為橫線處補寫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在西南地區(qū)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災之際,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錢,又是捐物,真可謂大方之家!

B、有人以為,細節(jié)無關緊要,其實細節(jié)常常決定成敗,一個細節(jié)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

C、中央領導多次親臨玉樹災區(qū)視察,指示地方政府盡早做好重建工作,確保災區(qū)人民生活安居樂業(yè)。

D、居高不下的房價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沉重負擔,人們要求平抑房價的呼聲也一直不絕如縷。

4、請根據要求改寫句子(可適當改動字詞和標點,但不得改變原意)。(2分)

原句:國慶60周年的禮花不止一次地點燃起我心中的火種。

改為突出“不止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在下面的文字中,選出關于“杰出人才”的一個關鍵詞語。(2分)

一個暮氣沉沉的人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一個杰出的人才,必定是充滿激情的。他會時刻為自己的目標心潮澎湃,時刻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總是對自己的事業(yè)充滿了忘我的崇拜和狂熱,充滿了無上的光榮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古典名著,回答問題。(4分)

(1)下列與宋江相關的兩個情節(jié)是( )(2分)

A、三顧茅廬 B、三進大觀園 C、三打祝家莊 D、三碗不過岡

E、三敗高太尉 F、三英戰(zhàn)呂布 G、三入死囚牢 H、桃園三結義

(2)那怪一聞此言,丟了釘耙,唱個大喏道:“那取經人在哪里?累煩你引見引見。”行者道:“你要見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觀音菩薩勸善,受了他的戒行,這里持齋把素,教我跟隨那取經人往西天拜佛求經,將功折罪,還得正果……今日既是人與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說取經之事?”

選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請寫出以他為主角的一個故事名稱:_________。(2分)

7、今天是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請你參加下列節(jié)日活動。(10分)

[走近端午]

(1)請你結合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3分)

它從汩羅江的波濤里悄然走來,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水彩,把中華大地染成粽葉式的青綠,從此每一條河川都回蕩著振聾發(fā)聵的吶喊,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亙古不變的艾香。

“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歷史事件是:_________。下面是一位同學根據上述文字撰寫的一副對聯,在橫線上可以補寫的詞語是:_________。

插艾葉清香縷縷飄九州

賽龍舟________傳四海

[情系節(jié)日]

(2)請你描述所度過的端午節(jié)中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或一次體驗。要求具體生動,情感真切,不超過60個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揚傳統(tǒng)]

(3)請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現象產生的原因。(2分)

現在,在青少年當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團圓,對清明的祭奠活動也不以為意,卻熱衷于過圣誕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網站針對上題文字中所說的現象,以“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向網友征集公益廣告。請你也設計一條(含有一種修辭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55分)

(一)閱讀下面兩首古詩詞,完成8—9兩題。(6分)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秋詞》描繪了一幅鶴飛沖天的畫面,在生機勃勃的景象中傾訴詩人的情懷。

B、《天凈沙•秋思》精選了多種有代表性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畫。

C、兩首詩詞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寫法,形象地表達出各自對秋天的獨特感悟。

D、在表達手法上,前者是議論、描寫兼抒情,后者則是動靜結合,借景抒情。

9、同是寫秋,兩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較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10—14題。(15分)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濟。司馬○4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5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6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傷,不禽二毛○8。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馀○9,不鼓不成列。”

(選自《子魚論戰(zhàn)》)

[注釋]○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擺好陣勢!3既:盡,全部!4司馬:官名,這里指子魚!5陳:通“陣”,指擺好陣勢。○6門官:國君的衛(wèi)士。○7重(chóng):重復,再次!8二毛:頭發(fā)斑白的人!9亡國之馀:亡國者的后代。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傷股,門官殲焉 股:__________

11、請用“/”給下面兩個句子標出朗讀停頓。(每句只劃一處)(2分)

(1)下 視 其 轍 (2)宋 公 及 楚 人 戰(zhàn) 于 弘

12、翻譯下面兩個句子。(6分)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眾和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文段內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認為“可以一戰(zhàn)”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魚認為發(fā)動進攻的有利時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從選段文字看,長勺之戰(zhàn)和泓水之戰(zhàn)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結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5—18題。(15分)

沙漠荒涼的真正原因

高峰

○1沙漠是地球上最荒涼的區(qū)域之一。為什么沙漠如此荒涼?按照我們一貫的理解是,沙漠地區(qū)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鮮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區(qū)生存。最近,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卻發(fā)現,不少沙漠地區(qū)并非干得不能生長植物,而是肥力不夠,因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賴以生存的氮。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氣候不斷變暖,沙漠地區(qū)土壤中含量可憐的氮還會不斷揮發(fā),以氣體的形式大量流失,從而導致生長在沙漠里的植物越來越少。

○2研究人員在美國莫哈韋沙漠地區(qū)選了幾處試驗點,通過精密測量儀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隨著氣溫升降而變化的。研究發(fā)現,不管有沒有陽光照耀沙漠,當土壤溫度達到40℃至50℃的高溫時,土壤中的氮會以氣體形式從土壤中迅速釋放出來。而在沙漠中,地表溫度達到40℃以上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研究人員還發(fā)現,地表溫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釋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沙漠的氣溫和地表溫度也將越來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將越來越少,沙漠會變得越來越荒涼和貧瘠。

○3研究人員還表示,除了沙漠地區(qū),在世界任何高溫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近年來讓農林科研人員頭疼的現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們在干旱地區(qū)種植實驗田地,雖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產還是不盡如人意。

○4干旱地區(qū)的氮不但從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難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氣候溫和地區(qū),氮在土壤和大氣中的循環(huán)是平衡的,當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雖然也會通過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氣;但是在雷雨天,空氣中的氮氣會在雷電的作用下變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區(qū)很少會有雷雨天氣,也就很少會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為干旱地區(qū)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轉的,我們花再大的代價,比如不計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讓沙漠變成綠洲。除非,我們可以讓沙漠地區(qū)的氣溫及地表溫度降下來。

○5今天如果我們不能有效遏制氣候變暖的發(fā)展趨勢,代表著沙漠未來希望的零星綠色將越來越少,直至完全絕跡,沙漠的擴張也將變得氣勢洶洶而且肆無忌憚。那樣令人絕望的未來,并非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選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11期,有刪改)

15、文章認為沙漠荒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3段畫線句子中“頭疼的現象”指什么?請簡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4段主要說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樣把這層意思說清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5段中畫線句子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什么特點?請任選一處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9—23題。(19分)

去遠方

肖復興

○1寒假的時候,兒子從美國發(fā)來一封電子郵件,告訴我利用這個假期,他要開車從他所在的北方出發(fā)到南方去,并畫出了一共要穿越11個州的路線圖。剛剛出發(fā)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薩斯州的首府奧斯汀打來電話,興奮地對我說這里有寫過《最后一片葉子》的作家歐•亨利博物館,而在昨天經過孟菲斯城時,他參謁了搖滾歌星貓王的故居。

○2我羨慕他,也支持他,年輕時就應該去遠方漂泊。遠方,會讓他見識到他沒有見到過的東西,讓他的人生半徑像水一樣蔓延得更寬更遠。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獨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車站等候換乘的火車,寂靜的站臺上只有寥落的幾個候車的人,其中一個像是中國人,我走過去一問,果然是,他是來接人。我們閑談起來,知道了他是從天津大學畢業(yè)到這里學電子的留學生。他說了這樣的一句話,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記憶猶新:“我剛到柏林的時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懷揣著僅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來闖蕩,我猜想得到他為此所付出的代價,異國他鄉(xiāng),舉目無親,餐風宿露,漂泊是他的命運,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兒子還要小的年紀,驅車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凍,路遠心迷,仿佛已經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斷線的風箏,不知會飄落到哪里。但是,它讓我見識到了那么多的痛苦與殘酷的同時,也讓我觸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鄉(xiāng)情與故人,而這一切不僅譜就了我當初青春的譜線,也成了我今天難忘的回憶。

○5沒錯,年輕時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遠方想像得那樣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品嘗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絕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飲咖啡的一種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輕時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氣,也需要年輕的身體和想像力,便收獲了只有在年輕時才能夠擁有的收獲,和以后你年老時的回憶。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無愧無悔的話,在我看來,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戲的歡樂,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經歷,你的老年有難忘的回憶。

○6青春,就應該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氣單薄、個頭又小、還沒有能力長出飛天的翅膀,藉著風力也要吹向遠方;哪怕是飄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闖一闖未開墾的處女地。這樣,你才會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會看見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墻。

○7我想起泰戈爾在《新月集》里寫過的詩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給我……我將帶我的朋友快快樂樂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來別人的船張帆出發(fā)吧。只有年輕時去遠方,才會擁有充滿泰戈爾童話般色彩的經歷和收益,那不僅是他書寫在心靈中的詩句,也是你鐫刻在生命里的年輪。

(選自2019年第1期《讀者》,有刪改)

19、文章開頭寫兒子在美國漫游,在結構和內容表達上有什么作用?請分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敘述中國留學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這兩件事,各側重說明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6段畫線的句子表達在了什么意思?語言上有什么特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多處流露出了作者對“去遠方”的情感態(tài)度,請簡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細讀全文,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談你怎樣正確理解作者反復強調的“年輕時就要去遠方”的觀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60分)

24、書香使我充實,書香讓我陶醉,書香伴我成長……

請以“書香作伴”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字數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9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語文參考答案

一、1、(1)關關雎鳩(2)山回路轉不見君(3)為有源頭活水來(4)無為在歧路(5)芳草萋萋鸚鵡洲(6)不畏浮云遮望眼(7)出淤泥而不染(8)秋風蕭瑟,簫鼓追隨春社近 2、(1)璀 kuò(2)薈萃:(精英、精美物等)聚集。(3)示例:令世界動容;讓中國驕傲!3、C(安居樂業(yè):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4、示例:不止一次,國慶60周年的禮花點燃起我心中的火種。

5、激情

6、(1)C和E(2)豬八戒,示例: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高老莊取親

7、(1)屈原投汩羅江自盡,示例:號子聲聲

(2)示例:只見沿河兩岸人山人海,彩旗飄揚,嗩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著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了出去。一會兒你超過了我,一會兒我超過了你,緊緊咬住。“加油,加油”兩岸的吶喊聲此伏彼起,連綿不斷。隊員們拼勁全力,奮勇爭先。

(3)原因: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宣傳力度不夠,傳統(tǒng)節(jié)日缺少新的活力。

(4)示例:運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弘揚民族文化。

二、(一)8、C 9、《秋詞》表達了豪邁樂觀之情!肚锼肌繁磉_了游子悲秋思鄉(xiāng)之情。

(二)10、(1)賜福,保佑。(2)大腿。

11、(1)下/視其轍 (2)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

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會根據實情來處理。

(2)敵人多我方人少,乘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請下令出擊。

13、(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濟

14、長勺之戰(zhàn)魯莊公取信于民且善于聽取曹劌的建議,戰(zhàn)爭中善于抓住戰(zhàn)機,因此取勝;泓水之戰(zhàn)宋公不能聽取子魚的意見,固執(zhí)己見,不能抓住戰(zhàn)機,因此失敗。

(三)15、因為土壤中缺乏植物賴以生存的氮。在沙漠地區(qū)選試驗點,通過精密儀器測量,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發(fā)現沙漠地區(qū)長時間氣溫較高,土壤中的氮以氣體形式不斷揮發(fā),而最終不能回到土壤中。

16、干旱地區(qū)種植田地,在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的前提下,土地的出產不高。

17、沙漠中土壤里的氮為何不可返回。作者采用總分的說明順序,將干旱地區(qū)和氣候溫和地區(qū)進行比較來說明的。

18、采用生動的語言來說明。如“氣勢洶洶”和“肆無忌憚”兩個成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沙漠人格化,表現土壤沙漠化的嚴重,警示人們保護環(huán)境。

(四)19、在內容上告訴讀者將要去遠方獨自旅行,在結構上點題,并引出下文中國留學生和“我”去遠方的故事。

20、前一個例子側重于說明年輕時要敢于闖蕩,后一個例子側重于說明闖蕩要付出代價,也會成為難忘的回憶。

21、年輕的時候盡管幼稚,但應該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遠方闖蕩,去放飛心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年輕時敢拼搏,勇闖蕩,正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22、對兒子去遠方是羨慕、支持;對中國留學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難忘的回憶。

23、年輕是就應該去遠方,敢闖敢拼,因為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可以張揚個性,不要讓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遺憾,作者旨在激勵年輕人勇于開拓,去經歷,去磨練,去培養(yǎng)自我的獨立能力和奮斗能力。

四、作文略。切入分為45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1168974.html

相關閱讀:黃岡中學2019年九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