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孝感市中考數學試卷依據《初中數學課程標準》,遵循《孝感市2018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數學科考試說明》,試題內容與層次要求都與《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要求相吻合,知識點覆蓋合理,貼近教材,突出數學知識的基礎性和綜合性,主干知識考查到位,并且重點知識做了重點考查,注重在知識網絡交匯處命題,強化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2019年的中考試題相比較難易度基本相當,但試卷區(qū)分度明顯增強,全卷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試卷中所滲透出的教育信息既對今后初中數學教學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也有利于高一級學校選拔學生。其成功之處在于:
1、立足課本,注重“三基”考查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思想方法是從數學內容中提煉出來的數學學科的精髓,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作為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溝通基礎與能力的橋梁。”通過對2019年孝感市中考數學試卷的分析不難發(fā)現,今年的中考數學命題,在仍然強調考查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加大對數學思想方法考查的力度,重視通性通法,突出體現了函數思想、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整張試卷,對“三基”部分考查比例較高,如第1、2、3、4、5、9、10、11、12、16、18、22、23等。同時,繼續(xù)堅持“重視和關注數學教科書”這一中考數學命題的方向,一些考題就是把課本和平時練習中的題目通過給出新的情景、改變設問方式、適當變更條件等手段改編而成,如第1、2、3、5、6、7、9、11、13、14、17、19、21、20、22、24等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影子”,
這使學生對試題有“親切感”,而且對以后的教學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
2、貼近生活,突出應用意識
素質教育呼喚應用意識。為彰顯課程改革的方向,本卷聯系實際,試題在背景呈現上貼近社會現實,創(chuàng)設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情境,選材新穎,關注社會熱點,透出時代氣息,考查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鍛煉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的應用能力,充分體現了初中數學課改新理念。如第2題“用科學計數法表示我國一年從太陽得到的能量與燃燒煤所產生能量的關系”、第7題“以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為背景讓學生探究奧運會的年份與屆數的關系”等問題都是來自學生身邊的問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23題:通過兩名同學分別所做的水龍頭漏水實驗,借助方程、不等式、一次函數關系式及其性質為知識載體,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中的熱點——“節(jié)能問題”,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返回來指導生活”的價值,使學生自發(fā)養(yǎng)成用數學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現實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和能力。這正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數學學習模式。
3、圖文并茂
形與影緊相隨
今年中考數學試卷一個很大的變化是總體減少了文字閱讀量,在試題情景設置與呈現方式上作出新的嘗試,增加了圖形、圖表閱讀量,采用文字、圖形、圖表等多種方式呈現,著重考查學生對圖象語言、符號語言和文字語言的轉換能力及觀察分析能力、搜集獲取信息和數據處理能力,形成一定的難度區(qū)分。試題中有12道題均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給出試題條件,解答這些問題,首先要閱讀,理解其中的數量關系和圖形的位置關系,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才能探究其規(guī)律,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如第5題需結合“三視圖”判斷幾何體特征從而求其體積,第7題以直角三角形為載體直觀體現仰俯角降低學生思維坡度,第15、18、23題圖文結合重視考查學生閱讀圖表提取信息進行綜合、歸納、分析能力。
4、注重探究,關注知識形成過程
今年中考數學試卷進一步凸顯新課程理念,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利用數學的源與流所形成的問題空間設置試題,強化了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考察。如第20題,通過對課本例題的改變,讓學生通過類比推理,自主探究“連接平行四邊形各邊中點的中點四邊形仍然是平行四邊形”這一結論,將已有結論變化延伸,拓展學生思維,于舊題中挖掘出新意,如此一來,陳題新做,既消除了學生對陳題的乏味感,又有所創(chuàng)新,變書本知識的傳授為學生的探究,學生的思維也更“活”了。第23題的設計注重引導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主動“發(fā)現”并推出可能性結論,呈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著力考查學生解釋和推斷數學信息的能力,在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中層層深入地考察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第24題做為試卷的壓軸題,將二次函數與幾何圖形綜合命題,由易到難,梯度合理,設計新穎,不落俗套,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分析能力與綜合解題能力。本題巧妙之處在于設計動點引起圖形變化。第(2)問有效將代數與幾何結合,運用二次函數的性質解決了四邊形面積最大這一最值問題;第(3)問屬于條件探究型問題,它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樣設計既是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次檢驗,又是能力立意的充分體現,有效地抑制題海戰(zhàn)術,具有較強的選拔功能,對以后初中的數學教學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5、穩(wěn)中求變,考驗學生數學素養(yǎng)
今年中考數學試卷緊扣新課程標準,立足主干知識突出基礎性,注重了對初中數學核心知識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查了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所應具備的數學素養(yǎng)和潛能。如選擇題的前9道題、填空題的前3道題、解答題的前4道題等學生容易上手,對于數學水平中偏上的考生來說,能夠輕松應答。同時,試題的設計又穩(wěn)中求變、推陳出新,整套試題強調“多思少算”,強調思維能力,倡導從模仿走向有思考的學習。如第15題、第23題,試題的開放性與創(chuàng)新性體現了試題的原創(chuàng)性,使得試題在課本和復習資料上找不到原型和影子,給學生營造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能夠較好地體現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關注理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等數學思維品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1148528.html
相關閱讀:襄陽市2019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