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王老師的初中物理第五章光現象組卷
一.(共9小題)
1.(2013•遵義)現在,轎車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設想你是一位駕駛員,在夜間行車時不但需要前車燈有良好的照明,還要會合理判斷燈光的照射情況,若前方出現彎道時,燈光照射路面的情況是( 。
A.照射情況不變B.燈光由路中移到路側C.燈光離開路面D.照射距離變短
2.(2013•湛江)如圖所示的四個情境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
3.(2013•云南)照鏡子時,你會在鏡里看到另外一個“你”,鏡里的這個“你”就是你的像.下列關于這個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鏡里的像是虛像 B.像的大小與鏡的大小有關
C.鏡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向鏡靠近0.2,像將遠離鏡0.2
4.(2013•揚州)下列現象中,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A.
樹蔭下圓形光斑B.
海市蜃樓C.
露珠下的葉脈D.
水中“倒影”
5.(2013•威海)當光從空氣斜射到一塊玻璃表面時,如圖所示可以較全面地反映光傳播路徑的是( )
A. B. C. D.
6.(2013•泰安)如圖所示,若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30°夾角,則( 。
A.反射角是60°B.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60°
C.入射角是3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7.(2013•邵陽)我市夏季多雷雨天.打雷時,我們通常會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因為( )
A.光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B.光的傳播速度小于聲音的傳播速度
C.光的傳播速度等于聲音的傳播速度D.先發(fā)生閃電,后發(fā)出雷聲
8.(2013•齊齊哈爾)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與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9.(2013•龍巖)下列詩詞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現象的是( )
A.池水映明月B.彩虹舞山澗C.潭清疑水淺D.起舞弄清影
二.題(共10小題)
10.(2013•漳州)夏季,當你在河岸邊漫步時,有時會看到“魚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魚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像.
11.(2013•西寧)一只小鳥在深度為10的平靜湖面上空飛過,當小鳥距水面3時,小鳥在湖面的“倒影”是 _________ (選填“實”或“虛”)像,該“倒影”距小鳥 _________。
12.(2013•日照)如圖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
(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 _________。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蠟燭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N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跟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
(3)實驗時,小芳同學應在 _________。ㄌ睢啊被颉癗”)側觀察蠟燭經玻璃板所成的像.
(4)細心的小芳透過玻璃觀察蠟燭的像時,看到在像的后面還有一個較模糊、與像有部分重疊的像,出現兩個像的原因是 _________ .
(5)經過三次實驗,記錄的像A'、B'、C'與物A、B、C對應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得到更多的實驗結論,接下來小明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
13.(2013•臨沂)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挑花上時,發(fā)生了 _________ 的緣故.
14.(2013•濟寧)如圖所示是濟寧市2013年中考試卷答題卡中用來識別考生信息的條形碼(樣碼),當條形碼掃描器照射它時,黑條紋將光 _________。ㄟx填“反射”或“吸收”),白條紋將光 _________。ㄟx填“反射”或“吸收”),再通過電腦解碼就可以獲取考生相關信息.
15.(2013•南寧)課堂上,教室里各個位置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這是因為光在黑板上發(fā)生 _________。ㄟx填“漫”或“鏡面”)反射的緣故;個別同學被前方高個子同學擋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這是因為光 _________ 的緣故.
16.(2013•長春)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時,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
(1)讓光線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反射光線沿OB方向射出,如圖甲所示,反射角 _________ 入射角.
(2)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 _________。ㄟx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紙板上 _________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17.(2012•仙桃)暗室里,在發(fā)白光的手電筒前放置一塊紅色的透明膠片,對著白墻照射,白墻上會出現 _________ 顏色的光斑;在白紙上寫有紅色的字,用綠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綠紙上寫有 _________ 顏色的字.
18.(2011•岳陽)晚上,在桌上鋪上一張白紙,把一塊平面鏡放在白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右圖.從側面看, _________。ㄟx填“平面鏡”或“白紙”)比較亮;如果手電筒離平面鏡0.3,則它在鏡中的像離鏡面 _________ .
19.(2011•丹東)在下列現象和應用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_________ ,能夠成實像的是 _________。
A.小孔成像 B.手影游戲 C.用照相機拍照 D.海市蜃樓.
三.解答題(共7小題)
20.(2013•煙臺)A、B為某一發(fā)光點S發(fā)出的光線經平面鏡N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如圖所示,試做出這兩條反射光線的入射光線,并確定發(fā)光點的位置.
21.(2013•雅安)如圖所示是一種稱為“角反射器”的光學裝置,有一束激光沿a、b方向入射到平面鏡S1 上.試在圖中作出經平面鏡S1、S2 反射后的光路,并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22.(2013•綏化)(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某同學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①若想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應如何操作? _________
②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平面鏡,會發(fā)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_________;
(2)將一束光斜射到平靜的水面上,如圖乙所示,請完成光路圖.
23.(2013•宿遷)小明利用大鐵釘來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請你幫助他完成實驗前的相關準備:
(1)他應該至少準備 _________ 根完全相同的大鐵釘;
(2)為了確定像的位置,他應該選擇 _________ 來代替平面鏡;
(3)為了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還是實像,他應該準備一個 _________
(4)為了比較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關系,如果沒有方格紙,他還應該準備的測量工具是 _________。
24.(2013•濟寧)小文和小滿在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通過實驗收集到的實驗證據:當入射角為45°時,折射角為30°,但粗心的小文沒有及時在圖中標出折射光線的位置,請你在圖中標出折射光線,根據圖示可知光的傳播方向改變的角度是 _________。
25.(2013•桂林)如圖中一束光線AO從空氣斜射到水面,請畫出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及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26.(2012•淄博)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三棱鏡,畫出這束光進入玻璃和離開玻璃后的徑跡(注意標出法線).
2013年12月王老師的初中物理第五章光現象組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共9小題)
1.(2013•遵義)現在,轎車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設想你是一位駕駛員,在夜間行車時不但需要前車燈有良好的照明,還要會合理判斷燈光的照射情況,若前方出現彎道時,燈光照射路面的情況是( )
A.照射情況不變B.燈光由路中移到路側
C.燈光離開路面D.照射距離變短
考點: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專題:壓軸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
分析: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解答:解:夜間行車出現彎道時,由于汽車發(fā)出的光柱是沿直線傳播的,因此要把燈光由路中移到路側,來觀察路側的情況,以免發(fā)生危險.
故選B.
點評:夜間行車如遠光燈光線突然消失不再出現,可判斷前方有路口或彎道;如遠光燈光線左右大幅度擺動,可判斷前方是彎曲道路;如遠光燈光線上下浮動可判斷前方是坡路.
2.(2013•湛江)如圖所示的四個情境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
A.
蠟燭在鏡中的像B.
街道拐角處擴大視野
C.
鉛筆好像“斷”了D.
手影
考點: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產生的現象有小孔成像、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線傳播到兩種介質的表面上時會發(fā)生光的反射現象,例如水面上出現岸上物體的倒影、平面鏡成像、玻璃等光滑物體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線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或者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光的折射現象,例如水池底變淺、水中筷子變彎、海市蜃樓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蠟燭在鏡中的像,是平面鏡成像現象,屬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題意;
B、街道拐角處擴大視野的是凸面鏡,它屬于光的反射現象,不符合題意;
C、水中的鉛筆好像“斷”了,是光的折射現象,不符合題意;
D、手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此題是光現象中的綜合題,涉及到光的反射、折射、直線傳播等,是中考光學考查的基本題型.
3.(2013•云南)照鏡子時,你會在鏡里看到另外一個“你”,鏡里的這個“你”就是你的像.下列關于這個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鏡里的像是虛像B.像的大小與鏡的大小有關
C.鏡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向鏡靠近0.2,像將遠離鏡0.2
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
專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2)平面鏡成像的光的反射現象.
解答:解:A、人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符合題意.
B、像的大小跟物體大小相等,跟平面鏡大小,跟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都沒有關系.不符合題意.
C、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題意.
D、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人向鏡靠近0.2,像將靠近鏡0.2.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只跟物體大小有關,跟其它因素沒關,有時平面鏡比較小時,我們在某一角度不能看到完整的像,但是像確實是完整的.
4.(2013•揚州)下列現象中,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A.
樹蔭下圓形光斑B.
海市蜃樓C.
露珠下的葉脈D.
水中“倒影”
考點: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當光照射到物體界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發(fā)生反射現象,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
(3)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的會偏折,發(fā)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彩虹等.
解答:解:A、樹蔭下圓形光斑,是太陽通過樹葉的空隙成的像,是小孔成像現象,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符合題意;
B、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幻景,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密度不均勻的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不符合題意;
C、露珠是圓形的,露珠下的葉脈看起來較大,是凸透鏡的成像現象,不符合題意;
D、水中的“倒影”,是房子在水面成的虛像,是光的反射現象,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三種光學現象的區(qū)分,是光學基礎知識的考查,把握住三種光現象的本質是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是中考考查的熱點題型.
5.(2013•威海)當光從空氣斜射到一塊玻璃表面時,如圖所示可以較全面地反映光傳播路徑的是( 。
A. B. C. D.
考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專題:.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規(guī)律.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同時要知道光在玻璃玻璃表面會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
解答:解:當光從空氣斜射到一塊玻璃表面時,會同時發(fā)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A、只有折射現象,所以錯誤.
B、只有反射現象,所以錯誤.
C、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同時符合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內容,所以C正確.
D、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折射角應小于入射角,而D圖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D錯誤.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一定要知道當光照射到透明物體表面時,會同時發(fā)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時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內容.
6.(2013•泰安)如圖所示,若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30°夾角,則( 。
A.反射角是60°B.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60°
C.入射角是3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考點:光的反射定律.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
分析: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在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因為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是30°,所以入射角為90°?30°=60°,則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30°.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為60°.所以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120°.
當入射角增大5°,變?yōu)?0°+5°=65°,所以反射角也變?yōu)?5°,即反射角也增大5°.
綜上所述,只有選項A正確.
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同時還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并且要會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進行有關的計算.
7.(2013•邵陽)我市夏季多雷雨天.打雷時,我們通常會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因為( 。
A.光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B.光的傳播速度小于聲音的傳播速度
C.光的傳播速度等于聲音的傳播速度D.先發(fā)生閃電,后發(fā)出雷聲
考點: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聲速.
專題:聲現象;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
分析:根據我們對于光傳播速度(約為3×108/s)和聲音傳播速度(約為340/s)的大小關系做出選擇.
解答:解:打雷時,雷聲和閃電是同時發(fā)生的.但光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s,聲音的傳播速度約為340/s,由于光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所以我們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的.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我們對于聲速和光速的了解,一般無特殊說明時光的傳播時間是忽略不計的.
8.(2013•齊齊哈爾)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與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屏幕上的“手影”B.
茶杯在鏡中的“倒影”
C.
水中筷子“變彎”D.
鋼筆“錯位”
考點: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
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A、屏幕上的“手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符合題意;
B、茶杯在鏡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不符合題意;
C、水中筷子“變彎”,是光從水傳向空氣發(fā)生的折射現象,不符合題意;
D、鋼筆“錯位”,是光在玻璃和空氣兩種介質中傳播發(fā)生的折射現象,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利用光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此題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體現了生活處處是物理的理念.
9.(2013•龍巖)下列詩詞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現象的是( 。
A.池水映明月B.彩虹舞山澗C.潭清疑水淺D.起舞弄清影
考點:光的色散.
專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首先明白各個成語的意思,然后再根據各個成語涉及到的物理知識解答.
解答:解:A、池水映明月是指明月在水中的倒影,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屬于光的色散.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B、雨過天晴時,常在天空出現彩虹,這是太陽光通過懸浮在空氣中細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經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種彩色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現象.所以說雨后的天空出現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此選項符合題意.
C、潭清疑水淺是指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要淺,是光的折射現象.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D、起舞弄清影,指月中的嫦娥,在月宮中翩翩起舞,只有和自己的影子伴隨伴舞,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光色散現象的判斷,牢記光的色散現象的特點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帶是解答此題的關鍵所在.
二.題(共10小題)
10.(2013•漳州)夏季,當你在河岸邊漫步時,有時會看到“魚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魚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像.
考點: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光的反射.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我們能看到魚,是魚反射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進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實的魚,而是變淺了的魚的虛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2)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白云通過水面成像,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1)魚反射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看到變淺的魚的虛像.
(2)當光遇到水面時會發(fā)生反射,此時水面相當于一平面鏡,白云就是通過水面成的虛像.
故答案為:折射;反射.
點評:反射與折射都能形成虛像,主要區(qū)別是反射形成的虛像關于反射面對稱,物像分布在反射面的兩側;折射形成的虛像,像和物在界面的同一側.
11.(2013•西寧)一只小鳥在深度為10的平靜湖面上空飛過,當小鳥距水面3時,小鳥在湖面的“倒影”是 虛 (選填“實”或“虛”)像,該“倒影”距小鳥 6 .
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
分析:解答此題從以下知識點入手:
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們的連線垂直于鏡面,它們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解答:解:因為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平面鏡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小鳥在湖面的“倒影”是虛像;
已知小鳥距水面3,像到水面的距離也是3,所以“倒影”距小鳥為3+3=6.
故答案為:虛;6.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理和掌握,緊扣平面鏡成像原理和成像特點去分析即可比較容易地做出解答.
12.(2013•日照)如圖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
(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 確定像的位置。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蠟燭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蠟燭N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跟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實驗時,小芳同學應在 。ㄌ睢啊被颉癗”)側觀察蠟燭經玻璃板所成的像.
(4)細心的小芳透過玻璃觀察蠟燭的像時,看到在像的后面還有一個較模糊、與像有部分重疊的像,出現兩個像的原因是 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
(5)經過三次實驗,記錄的像A'、B'、C'與物A、B、C對應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得到更多的實驗結論,接下來小明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點和物點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比較。
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
專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另外一支相同的蠟燭與豎立在玻璃板前面點燃的蠟燭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根據平面鏡所成的是像是虛像的特點,應在物體一側觀察.
(4)從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現象可知能成兩個像,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此題.
(5)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物像等大、等距、連線與鏡面垂直,據此分析實驗的操作步驟.
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確定出像的位置,才能比較像和物的大。
(2)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在玻璃板前蠟燭這一側不同的位置觀察才能看到蠟燭的像;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5)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他們下一步應該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通過歸納處理即可得出如下結論: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
(4)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
(5)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點和物點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比較.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合理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只要熟練掌握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解答此類題目就很容易.
13.(2013•臨沂)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挑花上時,發(fā)生了 漫反射 的緣故.
考點:漫反射.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
分析: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所以我們能從各個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
解答:解: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桃花),是因為光在物體(桃花)表面上發(fā)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
故答案為:漫反射.
點評:光在物體表面上之所以發(fā)生了漫反射,是因為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其中每一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4.(2013•濟寧)如圖所示是濟寧市2013年中考試卷答題卡中用來識別考生信息的條形碼(樣碼),當條形碼掃描器照射它時,黑條紋將光 吸收。ㄟx填“反射”或“吸收”),白條紋將光 反射。ㄟx填“反射”或“吸收”),再通過電腦解碼就可以獲取考生相關信息.
考點:物體的顏色.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
分析:根據光的反射現象及物體的顏色由什么決定進行分析.白色物體能反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解答:解:白色物體反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故答案為:吸收;反射.
點評:本題考查光的反射現象以及物體顏色決定反射的光線,是一道基礎題.
15.(2013•南寧)課堂上,教室里各個位置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這是因為光在黑板上發(fā)生 漫。ㄟx填“漫”或“鏡面”)反射的緣故;個別同學被前方高個子同學擋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這是因為光 沿直線傳播 的緣故.
考點:漫反射;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
分析:(1)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所以我們能從各個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
(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解答:解:教室里各個位置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這是因為光在黑板上發(fā)生漫反射的緣故;個別同學被前方高個子同學擋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這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的緣故.
故答案為:漫;沿直線傳播.
點評:本題考查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兩種反射現象及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是基礎知識.還要注意漫反射同樣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6.(2013•長春)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時,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
(1)讓光線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反射光線沿OB方向射出,如圖甲所示,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2)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 在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紙板上 不能。ㄟx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考點:光的反射定律.
專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根據圖甲讀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
(2)根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的關系進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個平面內,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解答:解:(1)根據甲圖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40°,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時∠BON=∠AON.如果讓光線沿紙板F逆著BO方向射向鏡面,在紙板E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線沿OA方向射出,說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2)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但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線.
故答案為:(1)等于;(2)在;不能.
點評:本題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本實驗可以得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7.(2012•仙桃)暗室里,在發(fā)白光的手電筒前放置一塊紅色的透明膠片,對著白墻照射,白墻上會出現 紅 顏色的光斑;在白紙上寫有紅色的字,用綠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綠紙上寫有 黑 顏色的字.
考點:物體的顏色.
專題:.
分析:(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2)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色光,各種光被物體吸收,沒有色光透過或被反射,則物體是黑色的.
解答:解:(1)紅色的透明膠片只能使白光中的紅光透過,紅光透過膠片后照在白墻上,被反射,被反射的紅光進入眼睛,墻上出現紅顏色的光斑.
(2)綠光照在白紙上被白紙反射,白紙開起來是綠色的;綠光照在紅字上,綠光被紅字吸收,紅字上沒有光發(fā)生反射,沒有光線進入眼睛,字看起來是黑色的;
因此我們看到的是綠紙上寫有黑顏色的字.
故答案為:光紅;黑.
點評:掌握透明物體只能通過跟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體只能反射跟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是解題的關鍵.
18.(2011•岳陽)晚上,在桌上鋪上一張白紙,把一塊平面鏡放在白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右圖.從側面看, 白紙。ㄟx填“平面鏡”或“白紙”)比較亮;如果手電筒離平面鏡0.3,則它在鏡中的像離鏡面 0.3。
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漫反射.
分析:(1)人看物體的條件是物體發(fā)出的光線或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進入眼睛的光越多,感覺越亮,進入的越少感覺越暗;平行光線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線平行射出,平行光線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
(2)平面鏡成的像到鏡面距離與物體到鏡面距離相等.
解答:解:
(1)如圖,當手電筒垂直照射白紙和平面鏡,平面鏡發(fā)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垂直反射,從側面看時,幾乎沒有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感覺平面鏡是暗的;光線垂直照射到白紙上,白紙表面是粗糙的,發(fā)生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從側面看時,有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感覺白紙是亮的.
(2)由于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手電離鏡0.3,所以手電的像離鏡也是0.3.
故答案為:白紙;0.3.
點評:(1)判斷物體亮暗的依據并不是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進入人眼光線的多少,進入眼睛的光線多感覺亮,進入眼睛的光線少感覺暗;
(2)注意平面鏡成像“像與鏡的距離”還是“像與物的距離”,解題時要細心.
19.(2011•丹東)在下列現象和應用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AB ,能夠成實像的是 AC .
A.小孔成像 B.手影游戲 C.用照相機拍照 D.海市蜃樓.
考點: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
專題:應用題.
分析:①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光現象:
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當光照射到物體界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發(fā)生反射現象,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
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的會偏折,發(fā)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彩虹等.
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應用,知道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倒立的實像.
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照相機是根據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照相機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D、海市蜃樓是空氣疏密不均勻,光線發(fā)生折射形成的虛像.
綜上分析,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AB,能夠成實像的是AC.
點評:能否區(qū)分三種光現象(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題的解題關鍵.并能靈活應用.
三.解答題(共7小題)
20.(2013•煙臺)A、B為某一發(fā)光點S發(fā)出的光線經平面鏡N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如圖所示,試做出這兩條反射光線的入射光線,并確定發(fā)光點的位置.
考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專題:壓軸題;圖像綜合題.
分析:本題有兩種作法:
第一種作法:根據反射光線反向延長過像點,作出發(fā)光點的像點S′,再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發(fā)光點S的位置,補出入射光線.
第二種作法: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兩條反射光線的入射光線,交點即為發(fā)光點的位置.
解答:解:第一種作法:先將兩條反射光線CA、DB反向延長交于一點S′,在通過平面鏡作出S′的對稱點S,即為發(fā)光點的位置,并連接SC、SD畫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第二種作法:先過C點垂直鏡面作出法線,在法線左側指向入射點畫出入射光線,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同理畫出反射光線DB的入射光線,兩條入射光線的交點S即為發(fā)光點S的位置,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反向延長過像點、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提供了兩種解題思路:先將反射光線反向延長作像點后由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作發(fā)光點或先根據光的反射作出發(fā)光點,再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作出像點.
21.(2013•雅安)如圖所示是一種稱為“角反射器”的光學裝置,有一束激光沿a、b方向入射到平面鏡S1 上.試在圖中作出經平面鏡S1、S2 反射后的光路,并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考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專題:壓軸題;圖像綜合題.
分析:“角反射器”的特點是對光線進行兩次反射,根據反射定律可知,兩次反射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始終平行的,因此,只要入射光線的方向不變,兩次反射后的光線方向就不會改變.
解答:解:先過入射點畫出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入射到下面的鏡面,同理畫出第二次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點評:解決光學的問題,作圖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對于互成直角的反射器來講,它的出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平行,應該作為一條規(guī)律記住它.
22.(2013•綏化)(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某同學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①若想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應如何操作? 把紙板B向后(或向前)彎折,觀察紙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線
②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平面鏡,會發(fā)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2)將一束光斜射到平靜的水面上,如圖乙所示,請完成光路圖.
考點: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圖;作光的折射光路圖.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①若想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可以把紙板B向后(或向前)彎折,觀察紙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線.如果沒有,則說明三條光線是在同一平面內的;
②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平面鏡,會發(fā)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先垂直于水平畫出法線,再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同時,根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①把紙板B向后(或向前)彎折,觀察紙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線;②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實驗.主要考查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光路的可逆性這些知識點.同時,還應掌握光路圖的畫法.
23.(2013•宿遷)小明利用大鐵釘來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請你幫助他完成實驗前的相關準備:
(1)他應該至少準備 兩 根完全相同的大鐵釘;
(2)為了確定像的位置,他應該選擇 玻璃板 來代替平面鏡;
(3)為了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還是實像,他應該準備一個 光屏
(4)為了比較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關系,如果沒有方格紙,他還應該準備的測量工具是 刻度尺 .
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
專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
分析:(1)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大鐵釘的目的是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選玻璃板是為了準確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達到理想的實驗效果.
(3)實像是可以呈現在光屏上的,虛像不能.
(4)要比較像距和物距的關系,需要測量工具.
解答:解:(1)本題考查的是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要演示實驗,至少要找兩根完全相同的鐵釘,一個作為物體,還有一個作為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既能像平面鏡一樣成像,還能透過平面鏡觀察對面的物體;
(3)實像是可以呈現在光屏上的,虛像不能.因此要探究是實像還是虛像,應該用一個光屏接受像;
(4)要比較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就需要刻度尺分別測量像距和物距.
故答案為:(1)兩;(2)玻璃板;(3)光屏;(3)刻度尺.
點評: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過程,在近年中考題中較為熱點.重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辦法的考查,這些題往往有規(guī)律可循.
24.(2013•濟寧)小文和小滿在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時,通過實驗收集到的實驗證據:當入射角為45°時,折射角為30°,但粗心的小文沒有及時在圖中標出折射光線的位置,請你在圖中標出折射光線,根據圖示可知光的傳播方向改變的角度是 15° .
考點:光的折射規(guī)律.
專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光線方向改變的角度等于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
解答:解:光由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根據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于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等于30°,首先畫出法線,完成光路如下:
根據圖示可知,延長入射光線可知,光的傳播方向改變的角度是:45°?30°=15°.
故答案為:15°.
點評:本題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作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5.(2013•桂林)如圖中一束光線AO從空氣斜射到水面,請畫出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及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考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作光的折射光路圖.
專題:圖像綜合題.
分析:(1)先過入射點作出法線,然后根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以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畫出反射光線;
(2)根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以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確定折射光線的方向.
解答:解:過入射點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線,根據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畫出反射光線;根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應用情況,注意真實光線為實線,法線為虛線;是一道基礎題.
26.(2012•淄博)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三棱鏡,畫出這束光進入玻璃和離開玻璃后的徑跡(注意標出法線).
考點:作光的折射光路圖.
專題:壓軸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先畫出法線,根據光的折射規(guī)律畫出所給光線的折射光線.光線再由玻璃射出來時,原來的折射光線此時又變成了入射光線,同樣根據光的折射規(guī)律再做折射光線.光線在空氣與玻璃之間發(fā)生兩次折射.
解答:解: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圖:
點評:光學作圖題比較復雜,考查的知識點也比較多,所以要多做相關的訓練,并且作圖的時候要仔細,不要在細節(jié)問題上出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8145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