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XX,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尤其是那誠實守信的好品質。
一個星期五下午,放學了,我想約幾個小伙伴明天出去玩。話剛說出口,大家就不假思索,爽快地答應了,然后說說笑笑了一會兒,便一哄而散,開心地回家了。
星期六上午,我縮在被窩里呼呼大睡,朦朧之中看見媽媽拿著電影貴賓卡快活地向我走來,說:“孩子,我們出去看‘十二生肖’吧,也好放松放松。”聽到看電影,我頓時來勁了,更何況是我想看的電影,求之不得呢!就連聲答應。并趕緊起床刷牙,吃過早飯,拉著媽媽的手往電影院跑。
一路上,我高興的蹦蹦跳跳,跟快樂的小兔子似的。可走到半路,我突然記起:今天我要去和小伙伴玩!怎么辦,要去看電影還是去和小伙伴玩,這部電影可是無比精彩的啊,可是,如果我去看電影,又失去了誠信。我做著激烈的思想斗爭,最后,我選擇了誠信——誠信是很重要的!我堅定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不去看了,今天我約了小伙伴玩。”“可電影院快到了······”媽媽說著,不禁感到一絲遺憾。我也沉默了,終于,我堅定地說:“沒關系,電影可以再看,可誠信絕不能失去!”“嗯,孩子你做得對,現在還有時間,我們快回去吧。”“好!”于是,我大步流星地跑向家里。
這一次我擁有了誠信,我為自己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而自豪,我真棒!
親愛的媽媽:
您好!
在此,我就和您談談誠信吧。誠信,就是要誠實守信,對自己,
對他人,對集體,都要有責任感。它不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還是每個人要從小養(yǎng)成的修養(yǎng)。
一個人只要講誠信,別人才會贊賞他,尊重他,親近他,在有困難時才會幫助他。否則,人們將不會信任他。
就以《狼來了》為例: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農夫們又上了他的當,從此,沒有人再相信他。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不管放羊娃怎么求救,大家都以為他在說謊,沒人幫他。他的羊被狼吃得一點都不剩。
做人要誠實,不能說謊,大家才會熱心的幫助你。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要講信用,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吧。
您的女兒
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它是我們生命的快樂之源,更是我們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在我們的周圍,有些同學認為撒謊可以得到很多好處;可以為我們獲得誘人利益,滿足我們的各種欲望,甚至能躲避大人的質問和打罵,所以,盡管他們知道撒謊是不良的行為,卻“義無反顧”地去一次次撒謊,一次次盡情地享受那所謂的“快樂”。但是,短暫的快樂之后又會意味著什么呢?那將意味著痛苦和不安。因為我就親身體味到了這一點。有一天,我在學校的小攤前發(fā)現心儀已久的零食,經不住誘惑,便編了一個要買文具盒的謊言,向奶奶索要了10元錢。一開始當我償著我的“勝利”果實時,心里還有點兒暗自竊喜。但隨之而來的日子里,自責、愧疚、惶恐不安的心情一直纏繞著我,有好幾次,我真想將真相說出來,可“箭”已發(fā)出,就無回弦之力。于是,每當奶奶問起文具盒時,我便編出了一套又一套的謊言來圓上一次謊,就這樣我深陷在謊言的世界里,難以自拔,心情怎么也高興不起來,每當想起那件事,心里總覺得有一塊大石頭壓著我。蒙騙了奶奶很久,直到有一天,當我拿著剩下的一元錢買零食時,被奶奶發(fā)現了。我終于鼓起勇氣向奶奶承認了錯誤,頓時我感到如釋重負,從這一段難忘的經歷中,我明白了誠實能讓一個人心胸坦蕩,讓他的生活始終充滿陽光,而你一旦撒了謊,便像一只畏畏縮縮的小老鼠躲在陰暗的角落里,不敢正視現實。這時,我才真正明白誠實是快樂之本。
有的人認為第一次說謊無所謂,但是古人說得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次做錯了,下次你再這樣做,反反復復,你在無意間就失去了誠實的本性,謊言就會無拘無束的從你嘴里一次次脫口而出,因為說謊已變成了自己習以為常的事。更可怕的是這種壞習慣也許會使你將來釀成終身大錯。有些企業(yè)為了獲得一時豐厚的利潤,用虛假廣告來掩飾自家商品的不足,從而欺騙顧客,結果丟棄了誠信,反而適得其反。所以,誠信對于企業(yè)來講,是一種“形象”,一種“品牌”,一種“信譽”,是一個使企業(yè)興旺發(fā)達的基礎。對于一個人來說,它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和一種崇高的“人格力量”。
與誠信相對立的就是損人利己,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有些事發(fā)生,如在我住的小區(qū)里,一些路旁的排水井蓋經常被人偷走;一些不講社會公德的居民將生活垃圾堆放在樓道上,影響正常通行。這些現象比比皆是,我們難道不為之痛恨嗎?我們現在正在構建和諧社會,我希望我們要從建設和諧小區(qū)、和諧班級、和諧學校這些點滴小事做起。
誠信是為人之本,是處事之本,是經商之本,同時它也是人和人正常交往、社會生活能夠穩(wěn)定,經濟秩序得以保障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們要守護誠信,牢記“以誠實守信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這句話,它是你人生海洋中一盞不滅的航標燈。
親愛的表弟:
你好!最近過得怎么樣?學習又沒有進步?
今天,我給你講個故事,希望你改掉你那不誠實的行為。希望你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樣誠實守信……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引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殊發(fā)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了!
古人說過:“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如果言而無信,那他永遠成不了大器。希望弟弟你改掉你那“好習慣”講信用的人才能功成名就!
此致
誠信是嬌艷的鮮花,美化世界;誠信是燦爛的陽光,溫軟人間;誠信是甘甜的清泉,滋潤心田;誠信是美德的彩虹,引領我們向前;帶給我們希望。記得有一次夏天,天氣熱得要命。驕陽似火,連大地都曬得冒煙,空氣似乎凝固成了一個大蒸籠,悶得很。我吃完午飯后就囔著要去買冰棍吃。奶奶心疼我,就給了我五元錢,讓我到附近的小店去買冰棍吃。我很高興的走到小店,千挑萬選,最后,我挑了一根芒果味的冰棍,我付了五元錢,由于人挺多的,老板頭都大了,原本只要找兩元,可老板卻遞給我三元,我連忙說:“老板,你多找了。”老板這才發(fā)現,拿起我遞給他的一元,還夸我講誠信,說我是個乖孩子。
這件事使我明白了:任何情況下,誠信最重要,甚至比金錢重要。要是不講信用,別人會看不起你,那你的榮譽就沒有了。
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的工具。
暑假里,太陽炙烤著大地。我哼著小調,來到樓下便利店買糖。我挑了幾顆糖,付了錢,找的錢直接塞進兜里,就回家了。回家后我拿出錢,沒想,這收銀員吧10塊錢看成5塊錢找給我。我的內心十分糾結:這十元還能買好幾顆糖呢!可不還總覺得心里長了個大疙瘩。哎,該怎么辦才好呢?我的心里就想懸了塊千斤的大石頭,一直在做思想斗爭。還,十塊錢對我來說可是筆不小的數目啊!不還,會對不住自己的良心呀。
終于,我鼓起勇氣,拿著10元錢又來到便利店收銀臺,膽怯地對收銀員阿姨說:“阿,阿姨,您之前多找了我五元,給你。”“謝謝你,小朋友,很抱歉!”阿姨笑盈盈地說,又把10元錢換成了5元錢。
在回去的路上,我頓時覺得心里的千斤石頭好像落了地,身心也輕松了許多,仿佛馬路也不再喧鬧、嘈雜,周圍的空氣中都充滿了溫馨,世界也變得美好。
學會誠信,愿誠信伴你一生!
在古代的許多著作和文獻中,都講了很多關于誠信的典故。其中,劉基在他的名著《郁離子》里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非常有錢的富商,他為人很不講信用,常常欺騙客戶以謀取額外的錢,還時常坐地起價,客戶們只因為他壟斷貨源,而且被騙去的錢不是很多,也就放過他,不計較那么多。一次,富商出去與客戶談生意,途徑一條大河,在過河時因觸礁翻船,他在水中大聲呼喊:“誰能救我,我就給他100兩金子!”一個善良的漁夫把他就上了岸,可是富商覺得一個窮漁夫的工作不過是撈撈魚,賣賣魚,一天下來也就只能賺那么兩三兩銀子過活,100兩金子實在太多了,一個過慣了窮日子的窮漁夫應該花不完那么多的錢,給了他也是浪費,弄不好他還會被別人當成是賊,于是他認為要想出一個與漁夫的身份相襯的價錢。經過再三的思索,富商最后只給了漁夫10兩銀子,還覺得自己做了件大好事。漁夫指責富商不講信用,商人則訓斥漁夫太貪婪,但是礙于周圍很多旁人開始圍觀,而且剛才也有很多人聽到他剛才的許諾,就又拿了10兩銀子給漁夫,說:“你可拿好了,別再多要了,本來不該給你這么多的。”說完,大搖大擺地走了,漁夫不甘心,不是因為錢太少,而是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拿著漁篙往富商腳底一扔,本來只是想讓富商嘗嘗栽跟頭的滋味,但沒想到,富商被漁篙一絆,掉到了水里,富商照舊在水中喊:“誰能救我上岸,我給他100兩金子。”漁夫拿起漁篙頭也不回的走了,旁人也覺得富商言而無信,都不再管他,任憑富商結果沒人救富商,他淹死了。其實富商剛接了一筆大買賣,身上帶了數千兩金子,他完全有能力付給漁夫許諾的錢,可因為不講信用,從而丟了性命。
在我的身邊有很多同學對于講誠信滿不在乎。有的同學面對與別人約好的事情,要么遲到一兩個小時才赴約,要么讓對方等了半天后,才告訴對方沒有時間來赴約,要么就干脆不聞不問,事后裝作忘記了,其實是自己記得這件事,但懶得去赴約。這是最輕微的一種不講誠信,常常出現在那些沒有時間觀念的同學身上,那些同學對于對方事后的憤怒,總會回應說:“一點小事那么計較干嘛?沒什么大不了的,你何必那么小氣呢?”其實他們不是說這話給對方聽的,而是給自己聽的一種自我安慰,因為我們還只是小孩子,不會死死地記得哪個人曾經與自己失約,但他們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內心多多少少會覺得對不起別人,與此同時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富商一樣,反咬對方說對方小氣,洗脫過錯,求得心里的安慰。這不過是一件芝麻大點的小事,但這足以看出他們是一個不講誠信信的人。而且,如果不改掉這種壞習慣,而是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成人,這個壞習慣會不斷的侵蝕他們的心靈,,會讓他們做事沒計劃,不會安排時間——也就會事事無成,習慣性地說大話,不守誠信——也就會被社會孤立,過度地自我原諒,不會自我反省——也就不會為做過的錯事負責,甚至不為自己負責,自暴自棄,到最后,就算沒有漁夫仍漁篙到他們腳底,他們的人生也會毀滅。
就像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樣,哪怕是再小的一件不講誠信的事也有可能讓一個人的人生大廈倒塌,我們要時時謹記這一點。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千百年來,人們追求誠信。誠信之風樸實憨厚、歷史悠久。她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成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我們不難發(fā)現,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于欺詐。這些不良社會現象也不時侵蝕著潔凈的校園,對學生的成長及教育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誠信已成為廣大中學生急需學習的課程。
如果要問:什么是誠信?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從言”。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誠”通常表現為真誠、誠實、誠懇;“信”通常表現為講信用、守信用、重承諾。“誠信”的含義,就是講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對他人給予信任,從而獲得社會的普遍信任。“誠信”,是人的內心狀態(tài),不僅本身是一種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質的基礎。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誠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為社會各階層所推崇;“誠信之光”始終普照著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用今天的話來講,“誠信”是一切思想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有了“誠信”的思想觀念基礎,才能建立德育金字塔。誠信教育中的“誠”是“本”,是人們一切思想行為的始發(fā)點;“信”是“表”,是人們思想行為的以“誠”為本的表現。對于這一點,有專家如是說:“誠信”是人們心靈中無時不在的警察,它約束和規(guī)范著人們的一切思想行為。這一論述形象表達了誠信對規(guī)范人們思想行為的重要價值。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一項根本性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是我國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的一條重要原則,中國人歷來是一個講信用的民族,中國的老字號一般來說都有8個字的經營方針;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正是這種誠實信用的原則,造就了百年老店全聚德和300多年不倒的同仁堂。中國入世后,“誠信”更是一張重要的“通行證”。作為一名中學生,將來必然和世界上所有的人站到同一個賽場上,誠信就成了除了能力以外的必備條件?梢哉f:誠信是國家、企業(yè)、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古至今“誠信”一直以來都是能促進入以人之間的交流,交往,無論是在學習上,工作上,生活上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直信任,一種對人的態(tài)度。
對于“商人”來說,“誠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商人”如果不講信用,不遵守約定,那有誰會跟他合作呢?你的生意也不會成功,也不會勝利,不是嗎?“誠信”是衡量一個人內在美的一種標準》盡管他的外表不是那么漂亮,身材不是那么苗條,但是他很講信用,很誠信,相信他一定會有很多朋友,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成功不是嗎?一個人外表雖然好看,漂亮,但他不講信力,明明答應過的事,不遵守承諾,出爾反爾,說話不算話,沒有信用,那他也不會有很多朋友,如果他商人,那么就沒有人愿意跟他合作,不是嗎?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說話不算話,明明跟人約要到某個地方,做某些事但不遵守約定,不準時赴約,那以后就沒有人信任你,相信你,你就會變成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不是嗎?
我們?yōu)槿颂幨拢鋈俗鍪伦钪匾氖且?ldquo;誠信”。正如:中國古代戰(zhàn)國時期魏國第一位國君魏文侯是一位值得我們學以作踐
的古代國君。有一次,他和管山林的人約好,次日午時到郊外打獵。但是第二天早上就下一場大雨,天氣還非常寒冷,但盡管雨下得很大,盡管他是那么繁忙,他也不會忘記他與人約好的時間。大巨門知道后,使齊聲勸道:“天下大雨,不能打獵,國君何必昌雨白白去一趟呢?”文候說:“我已經與人好,現在他們一定在郊外等我。今天商人不能打獵,我也要親自去踐約呀。”宮里的文朝百官與城外百姓看到國君如此誠信,說過的話絕不食言,都感到非常敬佩,從此以后,文候下達政令,百姓都馬上執(zhí)行,沒有人敢違背,這說明了什么?無論是平常人還是有權力,有地位的人,重要有誠信,別人就會尊敬你,信任你,愛戴你。你要當一個誠信的人,還是不誠信的人,相信你們的選擇幾乎都是誠信吧!因為誠信,讓你擁有更多,收獲更多,不是嗎?
“誠信”永遠帶給我們好處,它是做人之本,立業(yè)之基,讓我們共同守住誠信的價值,并把它變成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吧!
我學會了誠信今天好開心啊!你知道為啥嗎?因為這個星期天我和好朋友彭樂說好了要去一個小他們小區(qū)里去玩!好激動呢!明天肯定是個好日子,一定是個秋高氣爽的好日子,我一定會有一個快樂的好心情!
可第二天一早當我激動的真睜開眼睛后,卻發(fā)現了很糟糕的事情:窗外陰沉沉得,天空中飄著一粒粒黃豆般的雨點兒。它們打在行人的傘上,發(fā)出了清脆的"啪嗒"聲音雨點兒們玩的真開心啊!可是我的心情卻無比沉重。怎么辦呢?今天恐怕是去不成了,可是誠信比還重要金錢呀!要是我不去的話,他以后可能再也不會相信我了!可能以后再也不和我玩了!不理我了!不行!不行!這可不行!要不打一個電話給他在QQ上說一聲,和他說下雨不去了吧!恩,這是一個好主意!可是我沒他的QQ呀!這可咋辦呀?真?zhèn)X筋呀。
到底去不去呢?也許他也沒有去,可是他要是去了呢?我想起以前我聽過一個故事:王謀和劉某是好朋友,這一天他們倆說好了一起去一個樹林打獵可是哪天王某沒有去,害劉某一個人等了好久。于是劉謀生氣了,步行十多里來王某家,對王某說:“從此以后你以后,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咱們倆以后互不相欠!”于是,一對好朋友就這么被虛偽給拆散了,我可不想和彭樂“互不相欠”。哎!看來我還是去吧!于是,我換上球鞋,打上雨傘,跑到車站里等車。
一路上我跑的時候,地上沉積的雨水蕩起了一圈圈漣漪,好看極了!可是當幅度大了的時候,那一粒粒的小水滴就濺了起來,它們蹦在我的臉上,手上等。車終于來了,坐上車,過了一會,到了我們約定地方,發(fā)現他也才剛到于是。對他說“你得請我吃東西哦!為了想今天來不來,我好多腦細胞都快死了!”“我也是”。他說:‘‘我們都笑了。’’今天,雖然說只玩了短短的一下午,可是,卻讓我學會了誠信。當然了,他也是!
誠信在生活中是不可少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houji/692654.html
相關閱讀:我心中的魯迅作文550字
《零食大會》周記550字
慶元旦作文500字
未來的書周記500字
趣味運動會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