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父母陪同孩子玩游戲的技巧
1.表達對游戲的興趣
如果孩子對游戲沒有興趣,游戲當然不會好玩。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勉強他去玩他不感興趣的游戲,很容易玩不下去。倒不如和孩子商量著玩,玩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游戲。爸爸媽媽在陪孩子游戲時,要和孩子一樣真誠投入、非常專心,短時間完整的注意力投入,比長時間的敷衍來得更有力量。
2.積極地傾聽
孩子都需要爸爸媽媽注意自己,而且越多越好。傾聽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和愛意,讓他更想展現自己。孩子在游戲中所表達的可能有它潛在的涵義,爸爸媽媽多花些心思去傾聽孩子所說的,收獲的可能是孩子想對你說卻不敢或不知如何開口的心里話。在傾聽中,讓孩子帶領你去看他所看到的世界。
3.多問開放性的問題
游戲是孩子的國度。進入孩子的世界,你除了多聽,還應開放自己,多問多學。不要假設孩子和你有一樣的想法,也不要急著先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常常是我們望塵莫及的。太陽可以是綠的,云也可以是黃的,爸爸媽媽有了這樣的包容力,孩子更能擁有他自己。多問問孩子在做什么,了解他的想法,否則孩子會由于你的呵斥破壞了游戲的興致,孩子也可能會覺得很委屈,這就得不償失了。
4.遇到問題,試著讓孩子自己解決
游戲也是日常生活的縮影,孩子也會遇到問題和困難。爸爸媽媽可能會不自覺地幫他解決問題。其實游戲是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安全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搬不動他整箱的積木時,可以問問孩子“怎么辦呢?”,多些耐心,你可能會和孩子一起享受他打開箱子,搬出積木,解決問題的得意與驕傲。
雖然在游戲的世界中,孩子才是主角,但爸爸媽媽全身心地投入與陪伴,也是游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你的陪伴,孩子會玩得更帶勁,也會因此而擁有一份健康的心態(tài)。
創(chuàng)意對話,增添生活樂趣父母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創(chuàng)造性的語句,與孩子對話,讓自己和孩子跳出習慣的想法,多些擁有開放思考的空間。
假如──假如小偷來了怎么辦?假如乒乓球是白色、紅色、藍色會怎樣?
列舉──杯子除了喝水以外,還有什么用途?肥皂一定得拿來洗澡嗎?
比較──比較橘子和蘋果有什么不同?
聯想──看到這幅畫,你想到什么?
替代—一郊游烤肉沒帶烤肉架,可以用什么東西替代?
6W──常常利用各種生活中的情境,問孩子為什么(why)?在哪兒(where)?什么時候(when)?誰(who)?怎么辦(how)?是什么(what)?
今天換我當主角!
找一個大紙箱,把紙箱的蓋子拿掉,并在箱子底部挖一個方形大洞,然后把這個大箱子放在兩張椅子之間,挖洞處向外,就成了一個小小的舞臺了。全家每個人輪流上場,表演者站在舞臺后表演,其他人則在前面當觀眾。表演內容可以自由發(fā)揮,例如,用自制的手指木偶唱歌跳舞一番,或用現成的小玩偶自編自演一段故事;蛘,換個方式,在方形大洞的邊緣畫上一排按鈕,讓舞臺變成一架電視機;想象自己是電視中的主角,大家輪流播報新聞、演戲、說相聲……真人演出,更加精彩!主角賣力表演,觀眾也別忘了鼓掌噢!
廢物利用,打造孩子的創(chuàng)意天堂!
您的孩子喜歡涂涂畫畫嗎?
不過,如果您認為做美工只能利用紙、筆、膠水、剪刀,那也是一種刻板的想法噢!要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除了鼓勵孩子自由發(fā)揮外,多提供各類素材原料,豐富孩子的創(chuàng)意基礎,也是相當重要的。
您可以將家里的某個角落布置成孩子專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角落,除了放置各種畫筆、書紙外,也允許孩子在此收集各種棄置不要的“廢物,例如紙盒、絲帶、瓶罐……等。這些形狀、顏色、材質各異的材料,或許看起來一文不值,卻可以幫孩子創(chuàng)造出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呢!
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并無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只要父母能夠不帶成見地給孩子多些發(fā)揮空間,那么即使是小小的游戲,也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96908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