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虎媽”專題
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成長
-深圳市龍崗區(qū)盛平小學 蔣小平
當孩子呱呱墜地,父母的最大愿望就是祈求孩子健康。當這個愿望達成后,父母的期待與日俱增,期待孩子健康美麗,比其他孩子更聰明、更優(yōu)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父母會對孩子嚴格要求,讓其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一旦孩子學不會或者沒有達到要求,父母便會懲罰他,比如不讓孩子吃飯,取消休息時間等。
每當這個時候,我最想說的就是,請父母們不要那么貪婪、那么功利。請你們在“健康”這個詞上停下來,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教育孩子能否少點功利心?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真誠的規(guī)勸。如果父母能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不讓孩子整天像趕場子一樣,孩子并非不能成功。真正的教育,是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的習慣和無畏的探索精神?涩F(xiàn)實中,很多父母、老師并不知道或者知道卻做不到這一點。
教育是愛的事業(yè)。在我看來,最好的教育是順應孩子天性的教育,父母要做的是陪伴而不是代替孩子自信地走向未來。
別再炫耀自己的孩子了
-河南洛陽市孟津縣常袋中學 席延飛
不論是“賞識教育”提倡者周弘,還是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尹建莉,以及“狼爸”蕭百佑,我們似乎總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好像只有自己的孩子上了一流大學,就有了“指點江山”的資本。其實,某種教育方法是否科學,不能只看個案,制約因素有很多。如果這幾個孩子沒有如此的“成就”,這幾位家長是否也會寫一本“我做父母的失敗經歷”之類的書,以總結一下教訓呢?
實際上,炫耀是一種劣根性,類似于“夸富”。我有個同學在教研室當教研員,兒子上四年級,外語成績不好,妻子老埋怨他,“你咋還有臉去指導別人教學呢,先把你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再說!”我的愛人也常這樣說。的確,孩子是自己的資本,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哈佛女孩”,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面對孩子的未來,每個父母都該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
給孩子最優(yōu)秀的童書
這個版面對全國很多如我一樣的教師可謂一種“掃盲”教育,因為我不知道世界還有一個專門為兒童設立的圖書節(jié),這可是孩子們在春天里第一個節(jié)日。記得當時看了特刊后,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在想怎么慶祝孩子們的這一節(jié)日?我用心想了兩個方案。一是舉行了一次特別的班隊會,讓每個孩子選自己最好的書和同學交換、分享。二是開展一次主題為“書籍對你意味著什么”的分享活動,以喚醒和加深孩子們對閱讀的熱愛。結果孩子們都寫出了書對自己的影響和自己對書的熱愛。言辭懇切、真摯。我真不知道孩子們有那么豐富的思想。
東風不擇木,吹煦長未已。愿好書的種子,能在孩子們的心中扎根、萌芽、抽穗、結果……
??山東威海市塔山小學 夏凌燕
閱讀不能過于技術化
學生閱讀是為了什么?許多人認為是為了應付考試。透過PISA,終于明白,閱讀不僅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生活,因為PISA側重的是學生面向未來的基礎能力。學會通過所閱讀的信息解決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問題,這是當今閱讀教育所欠缺的。
我們很多時候只是紙上談兵,重視所謂歸納技巧,忽視真正實踐應用,丟失了閱讀的根本,于是培養(yǎng)出的大學生只會讀死書,沒有動手能力,甚至連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備,這樣的大學生又有何用?難怪讀書無用論開始抬頭!要想走出這個怪圈,PISA應該是一個好的選擇,它應成為我們語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只有這樣,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才能成為可能,陶行知的生活化思想才可能真正落實。
??江蘇南京市浦口區(qū)河西中學 管福泉
讓紅色經典浸潤校園
提起紅色經典,不少讀者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大義凜然的江姐、青春飛揚的林道靜以及活潑可愛的“小蘿卜頭”等眾多人物形象。多少年來,《紅巖》、《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激情四射的紅色經典感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流行文化對校園、社會的沖擊很大,紅色經典漸漸淡出了當代青少年的閱讀視線。
應該說,紅色經典作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具有較高文學價值的作品,蘊含了堅定信仰、獻身精神等核心價值,恰恰是對當下社會種種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種珍貴補充。從現(xiàn)實角度講,紅色經典不應成為塵封的記憶,學校也應加大對紅色經典的倡導。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張玉鵬
名師讀書是無聲的引領
讀完整版文章,我深感到名師的讀書故事,像燈塔一樣照亮教師前行的路,也引領教師走進閱讀的世界。王棟生是個喜愛讀書的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退休之后,雖然目力嚴重受損,但依然看書寫作?梢,喜愛讀書之于他,不是外力強加,而是一種強烈的內在需要。
他的著作無不告訴我們,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最應該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應盲從,唯此才會守護自己的尊嚴,敢于擔當教育責任。試想,一個靈魂缺席的教師到底能走多遠,能說出充滿哲學意味的話語嗎?其實,像王棟生一樣,程紅兵、華應龍、竇桂梅等名師的讀書故事也都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閱讀,不僅讓教師的內心更豐富,也讓教師走上專業(yè)發(fā)展之路。
??天津市天津中學 吳奇
童年誦讀應是美好的記憶
我很贊同該版《兒童不能跪著讀經》一文中的觀點。兒童的誦讀應該是“有我”的誦讀,應該在誦讀中享受閱讀的喜悅,享受生命的成長。換句話說,讀不讀經并不重要,關鍵是讀什么、怎么讀。其實,不管是現(xiàn)代童謠“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還是古代經典“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都可以作為不錯的誦讀內容。兒童讀經,忌諱通篇誦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節(jié)選適合現(xiàn)代兒童的章節(jié)。另外,誦讀的方法應該是在玩中學,在玩中誦讀,這樣經典會深深印在孩子腦海,長久滋潤人的心靈,甚至年老時也能脫口而出。
童年誦讀的記憶應該是美好的、金色的。童年誦讀應充滿歡笑和游戲,親情和友愛,五彩斑斕。而我們的努力就是讓孩子享受童年的溫情、語言的魅力、成長的樂趣。
??河北省涿州市雙塔中學 季海峰
加快教育改革應對留學潮
如今的留學潮,的確呈現(xiàn)出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在深圳,許多家庭的子女在大學階段選擇到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地的大學學習,也有小部分人在高中階段就將孩子送入國外一流的中學就讀。對于中國而言,能夠花費高額的學費、供子女外出留學的是少數(shù),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國外先進的教育觀念,這種現(xiàn)象值得我們深思。
其實,我國的教育改革早已開始,在深圳創(chuàng)辦的南方科技大學就是一個嘗試。然而,這種教育改革由于諸多問題可謂步履維艱。如果在中國境內可以受到像國外一樣的教育,相信許多家長將不會再首選讓孩子千里迢迢外出留學。而做到這一點,還需突破許多障礙。
??深圳市福田區(qū)荔軒小學 蔣秀華
回應“小學語文教材”系列
給孩子充滿童趣的真語文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張灣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 沈勇
語文教材的重要性誠如傅國涌先生所言:語文教材特別是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個人養(yǎng)成文明素養(yǎng)的底線。語文教材是“百科之母”,課文是語文教材的核心和文本基礎。小學語文教材所存在的種種問題,作為教材的編寫者們難辭其咎。我很想聽聽被聲討方??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者們就此問題的回應,但他們似乎不接招。轉念一想,也不能全怪他們。他們無法掙脫意識形態(tài)的桎梏,抗拒國家意志。他們也是身不由己!
人云亦云的批判容易,如何為百病纏身的小學語文教材開出診治的良方卻不是一件易事。在目前尚無可以取代小學語文教材的新教材的現(xiàn)狀下,作為小學教師,我們只能盡可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教材對學生的“毒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同時,像朱自強教授所提倡的,引導學生開展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讀到原汁原味、沒有經過“閹割”和篡改的文質兼美的作品,以彌補課堂教學的缺憾。
實現(xiàn)兒童本位任重道遠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qū)高照小學 徐如松
10多年來,小學語文教材始終處在風口浪尖上,對語文教材的臧否一直沒有停止過。2011年2月,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推出朱自強教授的“小學語文引發(fā)的思考”系列文章,倡導小學語文教材的兒童本位。
小學語文教材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改革的方向和原則是什么?朱自強教授給予了正面回答,即小學語文教材要以兒童為本位,增加兒童小說、故事;入選的名家名篇編者不得刪改,要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應該說,這些理念本身不錯,但教材的編寫不是僅僅這些理念就能夠支撐的:如何完成3000個漢字的教學任務,如何實現(xiàn)以讀促思、讀寫結合、文以載道?另外,還有一個現(xiàn)象也不容忽視:眼下批判現(xiàn)行教材的大都是義務教育學校之外的人士,且以作家、編輯居多,而一線語文骨干教師包括名師、特級教師,反而較少發(fā)出“救救語文”的呼聲,這是頗為耐人尋味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899461.html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