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看看,你是那個狠心又懶惰的媽媽,還是那個總自動幫孩子“脫困”的媽媽呢?
除了因媽媽“太勤快”替孩子解困,因而讓孩子由于欠缺解決困難的鍛煉,容易培養(yǎng)出畏難性格外;天生個性柔弱或堅強,還有年齡的大小,都會影響孩子在面對新學習或游戲時的表現。
因此媽媽除了不要插手“幫”孩子,打擾到他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外,也要替寶寶做能隨時給他加油打氣的“拉拉隊”,舉出他以往成功的案例,鼓勵他:“這次只要再加把勁,一定也能像上次那樣成功!”;當他顯出害怕退縮時,媽媽必須先留意這學習或游戲,是否是超出寶寶的年齡?若無,則去抱抱他說:“不害怕,媽媽會一起和你面對這困難!”讓他心理上能得到:“他不是自己一個,還有媽媽會陪著他,并分擔他恐懼!”的支持;當孩子終于克服恐懼,邁出愿意面對困難的第一步時,媽媽要大聲為他喝采:“加油!只要我們不放棄,事情就能做成功!”
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去透過各種不做孩子“左右手”,僅做孩子“拉拉隊”的方式,來讓孩子明白“放棄就絕對沒有成功希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69978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