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教你正確認識高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如何認識高熱

  高熱,是疾病特別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見表現。要從兩方面認識高熱:

  1、高熱本身可引起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寒戰(zhàn)和四肢冰涼等,為人體對待發(fā)熱的正常反應,體溫下降后上述情況好轉;

  2、尋找高熱的原因。常為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常見病原為病毒。不要以高熱的程度判斷疾病的輕重,而應以呼吸道或消化道癥狀的輕重進行病情的初步判斷。高熱時尋找病因,采用對因治療。一般感染時,高熱會持續(xù)3-5天。

  高熱時,手腳,這些人體遠端部位出現冰涼,是人體在發(fā)燒時的正常反應。無論手腳是否冰涼,只要體溫超過38.5℃,就應給孩子服用退熱藥物。這里提及的體溫,是人體內的溫度,不是肢體末端的溫度。所以,通過以耳腔內、腋下、口腔、肛門直腸等部位測及的溫度為基準。

  高熱是嬰幼兒最常見秋冬季癥狀,往往最早出現,可伴有腹瀉、咳嗽等。高熱時,體內產熱大于散熱,體內消耗增加,對嬰幼兒可能造成驚厥,所以對于高熱,不論是何原因所致,都要考慮退熱問題。當體溫超過38.5℃時,應接受退熱藥物治療,比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目的是避免高熱驚厥和減少高熱引起的體內消耗。體溫小于38.5℃可激活免疫系統(tǒng),利于控制感染。服用退熱藥,一般只能在4-6小時內控制高熱。為了增加退熱藥的效果,一定鼓勵多飲水,這樣才可以增加皮膚散熱、增加排尿等,以達控制體溫的效果。由于一般感染所致高熱可達3-5天,此間會反復服用退熱藥物。為了減少退熱藥物的副作用,可以“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兩類退熱藥物交替使用。

  現在給嬰幼兒高熱常推薦的退熱藥物,包括“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常用的劑型為口服糖漿式液體。有些孩子發(fā)燒時,不接受口服糖漿式液體?梢钥紤]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栓劑。由于栓劑也是“對乙酰氨基酚”起效時間與口服劑型一樣,可維持3-4小時。

  退熱藥只是將大腦內體溫中樞(體溫調定點)下移,增加散熱。散熱需通過皮膚水分蒸發(fā)、排尿等生理過程完成。若體內水分不足,體溫下降幅度則小。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退熱藥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所以,對于高熱嬰幼兒,在服用退熱藥的同時,必需增加水分的攝入,否則退熱效果會越來越不顯著。由于發(fā)熱經常又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孩子進水比較困難,家長必須有耐心。對于進水非常困難,同時高熱很難控制時,可考慮靜脈輸液。但不一定是抗生素。

  出現高熱,待病情好轉后,退燒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體溫逐漸降低,發(fā)燒間隔時間逐漸拉長;一種是體溫還是高熱,只是間隔時間逐漸拉長。體溫降低或間隔拉長,只意味病情開始好轉。只有體溫恢復正常(體溫持續(xù)<37.5℃),才算進入恢復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5997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