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孩子愛玩不愛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在家庭教育咨詢過程中有一位母親說:“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都為孩子報了興趣班,我也想為女兒報個班。問女兒想學什么,女兒卻說什么都不想學。我問她想干什么,她說只想玩。”另一位母親說:“我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不愿回家,在小區(qū)的公園玩到天黑才不情愿地回家。”還有一位母親說:“我讓孩子認字、計算,他總是坐不住,可看電視一個小時都不起來。”

為什么愛玩不愛學?

孩子為什么會如家長們所說的那樣愛玩不愛學呢?

首先,愛玩、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和特點,在玩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包括操作活動、身體活動、伙伴交往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孩子的身心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他們好動的需要也得到滿足。所以他們總是想玩,總是玩不夠。

其次,幼兒的抑制機能比較弱,如果要求他們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或集中注意力于課業(yè),會引起高級神經(jīng)活動紊亂。在玩的過程中幼兒的活動受興趣支配,形象有趣的玩具、種類繁多的游戲材料和各種動作吸引著他們,不需要有意地控制注意力。這也是幼兒為什么看一個小時的動畫片可以不動,而看書、認字卻坐不住的原因。

再次,幼兒具有好奇、愛模仿的心理特點,他們對成人的許多活動都感興趣,在玩的過程中可以模仿成人的各種活動,如可以當媽媽、爸爸、解放軍、醫(yī)生,售貨員等等,這也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

孩子三歲左右開始進入幼兒園,他們的活動是教師根據(jù)其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設計開展的,是一種集體有序的活動,孩子的自由度會受到一定的約束。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基礎場所,孩子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中會有一種親切、溫馨、放松的感覺。如果家長讓孩子繼續(xù)看書、認字、算數(shù),他就容易感到乏味、疲勞。因為這些活動在幼兒園已經(jīng)進行了。這恐怕是有些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不愿回家的原因。

變“瞎玩”為“游戲”

孩子們愛玩是有原因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有些時候,缺乏適當?shù)闹笇В⒆觽兊耐娌荒芎芎玫仄鸬酱龠M發(fā)展的作用,只是停留在“瞎玩”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家長把低效的“瞎玩”變成有趣又有用的“游戲”。有組織、有計劃的游戲對幼兒身心的發(fā)展能起促進作用,但這種促進作用不是自發(fā)的。家長可以通過恰當?shù)亟M織和指導,把孩子那種“瞎玩”的狀態(tài)轉換為“游戲”狀態(tài)。比如讓孩子在游戲交往中學習交往與合作,克服“自我中心”的傾向;在接受游戲規(guī)則約束時練習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節(jié)、培養(yǎng)自制力和自覺紀律;在游戲的吸引力之下激勵孩子克服困難,鍛煉他們的意志;在游戲中扮演角色,在“人”(所扮演的角色)和“我”(扮演者)的比較中發(fā)展自我意識等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523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