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由于生活背景和教養(yǎng)理念的差異,這個“寶”卻經(jīng)常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而與您大起爭端。此時,您會怎么辦?是誠心接受長輩的指導,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毫不動搖?
既然都是為了把孩子教育好,為什么還會因為孩子而起爭執(zhí)呢?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經(jīng)驗與溝通方式,要想在教養(yǎng)問題上達到高度共識,肯定都不太容易。作為我們的上一代人,父輩的成長背景確實與新時代的年輕父母有很大差異。另外,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祖父輩總是扮演著含飴弄孫的角色,本來就有隔輩親的想法,一旦肩負起孩子的保姆角色時,就容易與現(xiàn)代父母的教養(yǎng)理念產(chǎn)生沖突。
為了維持和諧的家庭氛圍,我們現(xiàn)在整理出隔代教養(yǎng)最常見的6大難題,并請專業(yè)人士做詳細解答,希望幫助您更好地完成教養(yǎng)大任。
難題1:和父輩互相不認同
解決方案:不否定他人,只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但凡做了父母的人,都覺得自己完全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會捫心自問:“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我們對孩子的一切要求,都一定是好的嗎?還是想在孩子身上實現(xiàn)自己未競的成就或心愿?”而我們的父輩之所以和我們對著干,很可能就是反感我們拿孩子的成長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尊重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即便是一家人也毫不例外。請注意,與家人的互動千萬不要復雜化,一定記得要單純化。當父母發(fā)現(xiàn)長輩的教育方法與自己有差異、看不慣又說不通時,也不需要當面給予指責,或者在事后對孩子說“爺爺奶奶那樣說是不對的”,只需要把自己感覺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就可以了。也就是說,把該告訴孩子的話說出來,而不要去打別人一巴掌,否則就把簡單的問題搞得復雜起來。
至于如何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本意與正確的價值觀所在,就在于教養(yǎng)技巧與溝通方式的選擇。但是,不論如何都不要在心態(tài)上去否定別人,這就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當父母與長輩的說法不同時,有時讓他自己思考并做出選擇,也等于把阻力變成了助力。畢竟很多事確實有著不同的觀點和處理辦法,這樣還可以順勢啟發(fā)孩子的多元智慧。
難題2:父輩的教育方法落后
解決方案:試著站在父輩的角度去考慮事情。
雖然我們和上一代人的年齡差距不是很大,最多也不超過30年,但是就成長背景、教育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來說,我們和父輩之間確實有著太多的不同。如今很多年輕父母都是80年代以后才出生,而上一代人在成家立業(yè)時還沒有趕上改革開放。所以,在行為方式、生活態(tài)度與價值觀念上,我們和父輩有不同觀念是很正常的。
在對孩子的教養(yǎng)問題上,即使是親生的父母,也容易出現(xiàn)與自己不同的想法,更何況是與自己比較陌生的配偶雙親呢?眾所周知,祖父輩對孫子總會有較多的疼愛與期望,他們只想著讓孩子快樂、健康地長大就行了,至于教育問題則不去想太多,所以看起來就有些落后。這時,我們不妨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慮一下,首先先了解對方的想法,再對彼此意見不同的地方做出回應,而且務必要排除對父輩行為的惡意想法,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溝通效果。
難題3:長輩喜歡嚇唬孩子
解決方案:提早讓孩子學習與不同的人互動,也未嘗不可。
有些長輩喜歡用威脅、恐嚇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讓推崇民主開放式教育的新時代父母頗為擔心:“每天都在擔驚受怕的情境下生活,會不會對孩子日后的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呢?”
從幼兒教育的研究來看,就威嚴型與民主式的教養(yǎng)方式來說,在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方面,并沒有確切的結論顯示兩者有多么大的不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即使父母愿意用民主的教育方式或新時代的教養(yǎng)觀念去養(yǎng)育下一代,也無法讓孩子永遠被保護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因為一旦走出家庭、離開父母的保護網(wǎng),進入幼兒園或?qū)W校時,就可能遇到與家長教育方法不同的老師。因此,一旦遇到教育理念或方法不同的長輩,反而可以當做是對孩子的一項超前訓練,能夠讓孩子對人際互動有更好的理解。
難題4:長輩要包攬教養(yǎng)大任
解決方案:先設定孩子成長的大目標。
時代的進步與教育水準的提高,讓現(xiàn)代父母有了更多汲取教養(yǎng)新概念的機會。但是,由于受過去教養(yǎng)觀念的影響太重,有些長輩在家庭中確實習慣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且還可能要求全力承擔起教養(yǎng)大任。因此,一旦遇到“凡事總是以為自己就是對的”的長輩,要和他們就新的教養(yǎng)理論或照護方式做溝通就相當困難。
在父輩家庭背景的觀念中,總覺得上一輩人是權威的、是對的。所以,建議父母不要直接和父輩硬碰硬,不妨先設定孩子未來之路的大目標。如果大目標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樂地成長”,而且這個目標和父輩是一致的,那么生活中的許多細枝末節(jié)是可以妥協(xié)或忽略的,當然,其中并不包含會危及孩子生命或健康的處理方式。
難題5:感覺和長輩無法溝通
解決方案:溝通之妙在于傾聽。
當與上一輩人就育兒問題有不同看法時,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情緒,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zhí)起來。其實,很多溝通的功課在平日就應該做足,而不是等到發(fā)生問題時再去想辦法解決。不論是教養(yǎng)方式,還是彼此對孩子的期望,我們都要經(jīng)常與父輩多多溝通,要知道,很多問題不是一時間就能夠圓滿解決的。
當面指責對方在教養(yǎng)上的偏差,這是相當不聰明的做法。因為一旦爭吵起來,雙方的感情就會出現(xiàn)裂痕,以后再溝通起來就更加困難。所以,一旦感覺即將出現(xiàn)爭執(zhí),我們應該先想想對方為什么會說這樣的話,深入思考這些話背后的意義,然后再適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想法,并不需要借著批評別人來證明自己想法的正確性。請注意,當雙方都有不理性的情緒反應時,請務必注意控制情緒,等大家都比較冷靜之后再溝通,效果會更好。
難題6:愛人與自己立場不同
解決方案:夫妻平時就育兒觀念多多溝通。
與上一代人的教養(yǎng)分歧,常常出現(xiàn)在婆媳或翁婿之間,這時愛人的角色就顯得相當重要?墒,很多人恰恰為此而苦惱,因為愛人總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那么,在苦惱之余,您是否仔細想過,為什么愛人不能與自己保持行動一致呢?如果夫妻雙方在平日都沒有對彼此的育兒觀念多多交流,那么一旦遇到問題,實在無法要求對方能幫自己做些什么。
因此,如果夫妻之間希望能有相同的教養(yǎng)理念,那么一定要在平時多多溝通。在與父輩的教養(yǎng)觀念出現(xiàn)沖突時,惟有夫妻雙方首先達成共識,才能更好地去應對。文/鐘碧芳采訪咨詢/利翠珊 社會學副教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0562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