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學齡前孩子本體感的差異測試及訓練方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智力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孩子學習的好壞和學習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前期孩子的一種“不為人知”大能力——本體感。

   測試:您的孩子出現過這些情況嗎?

  請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您的孩子出現過這些情況嗎?

  1、穿脫衣服、扣紐扣、系鞋帶時,動作緩慢、笨拙;

  2、頑固、偏執(zhí)、不合群,孤僻;

  3、吃飯時常掉飯粒,控制不住口水;

  4、說話含糊不清,發(fā)音不佳,語言能力發(fā)展緩慢;

  5、懶惰、行動慢,做事沒有效率;

  6、不喜歡翻跟頭、打滾或者爬高;

  7、上幼兒園后仍然不會洗手、剪紙,以及自己擦屁股;

  8、上幼兒園(大班中班)后還不會用筷子、拿筆、攀爬或者蕩秋千;

  9、對小傷口特別敏感,過度依賴別人;

  10、不喜歡玩積木、組合東西、排隊和投球游戲;

  11、害怕爬高、走平衡木;

  12、到新的陌生環(huán)境很容易迷失方向。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上述現象,您也許會很自然地認為這是因為孩子運動能力差或者語言發(fā)展遲緩,但實際上,在這些現象的背后,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大問題——本體感差。雖然它于對您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它卻確確實實地影響著孩子的生活和他將來的學習。 3 4 5 后1頁
什么是本體感
  本體感就是人對于自己的運動狀態(tài)和空間位置的感覺,比如:頭部是否能感覺到彎曲或者直立;胳膊是否能夠感覺到外伸或者內展。

  本體感具體可以分為運動覺、位置覺、振動覺和垂直覺等,它是由軀干、軀體或四肢等的肌肉、肌腱和關節(jié)等肌肉神經末梢傳遞的一種綜合感覺。

   本體感差對孩子有影響

  本體感差的孩子手腳笨拙、動作協調能力差、動作緩慢拖拉、消極,沒有上進心、缺乏自信心、脾氣暴躁、粗心大意,不能正常完成布置給他的任務,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較差,所以讀書以后,往往會出現學習困難、學習效率低等各種問題。此外,這些孩子的自覺性和自制力也都比其他孩子差。

  另外,由于控制小肌肉和手眼協調的腦神經與控制舌頭、嘴唇肌肉、呼吸聲帶的神經是相同的,所以本體感不足的孩子,大腦對舌頭、嘴唇、聲帶的控制不靈活,容易造成語言障礙,如語言發(fā)生遲緩、發(fā)音不清、口吃等。

   本體感差有原因

  導致孩子本體感比較差的原因,分為先天和后天兩大類。

  ►先天原因具體有以下5種情況:

  ●在妊娠期內,孕婦受到輻射、化學品、工業(yè)污染、濫用藥物或營養(yǎng)品等因素的影響,或者孕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癲癇等疾病,都可能導致孩子本體感差。

  ●由于病毒侵入胎盤等原因,導致遺傳基因、染色體變異,使孩子出生后本體感比較差。

  ●孕婦在妊娠期內有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

  ●孕婦長期處于二氧化碳過高的環(huán)境中,導致胎兒缺氧,使孩子出生后,感知覺系統(tǒng)出現問題。

  ●在產程中,由于孕婦24小時至72小時中處于緊張、焦慮狀態(tài),或者由于血型不匹配、分娩時應急處理不當,使孩子出生后本體感比較差。

   ►后天原因主要有3種情況:

  ●孩子活動量太少,缺乏適合他的活動項目,同時,電視、卡通片、VCD等各種媒體過多地進入孩子的生活,容易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本體感差的現象

  ●隔代教育容易導致孩子本體感差。如果孩子由爺爺奶奶等長輩撫養(yǎng),他和同伴一起玩的時間相對比較少,父母與孩子相處、愛撫孩子的時間也大為不足,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他的本體感相對較差。 3 4 5 后1頁
本體感差有癥狀
  孩子本體感差的早期征兆多種多樣,在1周歲以內,您就可以發(fā)現。比如孩子在出生后3、4天內,不會擺頭、不會搖頭;對周圍的聲音和動靜,反應很小;對光線沒有反應;很少有小動作等等。

  2~3歲的時候,本體感差的孩子,學東西明顯要比同齡孩子慢,也就是俗話說的“開竅晚”。但這一時期是一個關鍵期,您要特別注意孩子,留心觀察他,早發(fā)現問題,才能及時對癥下藥。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細節(jié)和現象,都可能預示著孩子本體感的強弱。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不能夠拼湊玩具;

  在吃飯或者運動的時候,動作要比其他孩子慢,而且動作不準確;   吃飯的時候,飯粒經常會掉在地上,不能夠準確地使用筷子或勺子吃飯;

  在奔跑的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掌握加速和減速,經常會不自覺地碰撞到其他小朋友或障礙物;

  打開水龍頭的時候,不能夠控制水流大;不會準確地使用洗手液,洗手時候動作也不準確……

  這些孩子在生活中“小失誤”,都說明孩子不具有良好的本體感。

   本體感訓練的最佳年齡

  本體感是天生的,但更加需要后天的運動來強化和完善它。因為,本體感是需要關節(jié)、肌肉等各組織合作協調運動,所以只有在后天的運動中,才能夠使得本體感的感官協調統(tǒng)合更好、更加完善。

  雖然在孩子一歲以內就可以對他進行本體感的訓練,但一般而言,訓練孩子本體感的最佳年齡在4歲~12歲。因為科學實驗表明,孩子在8歲以前,運動感知的發(fā)育基礎比較好,而80%的大腦細胞都在這個年齡階段成熟,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強,訓練效果也最好。

  如果孩子的本體感確實很差的話,那么您可以帶他去相關的醫(yī)院,由專家對孩子進行指導和訓練。 3 4 5 后1頁
家里的本體感游戲
  除了去指定的醫(yī)療機構,在專家以及大型訓練本體感器材的指導和幫助下,強化孩子的本體感外,您也可以通過和孩子開展親子游戲,在日常的生活里訓練、增強孩子的本體感。

  當然,對于本體感強的孩子來說,玩玩這些游戲,也能使他們的本體感變得更強哦!

  NO.1變速運動

  目的:強化訓練孩子對變速感覺的認識。

  玩法:帶孩子一起去跑步,在跑步的過程中,您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進行直線變速運動,比如您可以讓孩子先加速跑,而后再慢下來,然后再加速跑,從而訓練孩子掌握加速和減速的過程。

  同樣,在電梯里,您也可以讓孩子感受一下在垂直層面上,加速和減速變換的感覺。此外,在家里玩捉迷藏等游戲時,您都可以通過讓孩子加速或者減速跑,達到訓練加速、減速的目的。

  NO.2親子閱讀

  目的:強化訓練孩子的閱讀能力。

  玩法:和孩子一起閱讀,及時糾正他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倒讀、漏讀、跳讀等現象,讓孩子學會準確劃分句群,并準確掌握閱讀時的停頓。

  NO.3旋轉運動

  目的:在旋轉運動中,訓練孩子的本體感。

  玩法:讓孩子躺在地板上或者床上,由您協助孩子做翻滾運動。如果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您可以用玩具來引誘孩子,促使他堅持做翻滾運動。

  同樣,您也可以讓孩子坐在您的身上做節(jié)律性的搖擺動作。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處于被動狀態(tài),您處于主動運動狀態(tài),由您做一些有節(jié)奏的身體搖擺動作來帶動孩子搖擺;慢慢地可以逐步轉變讓孩子處于主動運動狀態(tài),而您則處于被動運動狀態(tài)。 3 4 5 后1頁
同時在孩子滾動、搖擺的過程中,您還可以蒙上孩子的眼睛,達到視覺遮蔽訓練的目的。

  NO.3曲線運動

  目的:通過曲線運動,強化孩子在曲線活動中身體的靈活性。

  玩法:讓孩子趴在地板上,您站在他的前面,并拿一個手電筒,利用手電筒中發(fā)出的光線來指引孩子做直線運動、S形(即:蛇字形)運動或者Z字形運動。

  在運動的過程中,您還可以給孩子設置積木等一些障礙物,讓孩子穿越障礙、排除小困難的過程中,把握身體的靈活應變能力。

  NO.5幅度力度訓練

  目的:通過游戲中給予的一定的限制,讓孩子感受并進行幅度和力度的訓練。

  玩法:您可以給孩子找兩張紙,讓孩子光著腳,踩在這兩張紙上走路,就好像滑雪一樣。

  您也可以找兩個廢棄的牛奶盒,讓孩子套在腳上,就這樣套著盒子走路。在走路的過程中,盒子不能破掉,同時孩子也不能夠摔倒。

  此外,您可以讓孩子打開水龍頭,讓他控制水流慢慢地由小變大,從而讓孩子學會控制并掌握各種力度。

  這些游戲都可以讓孩子學會掌握動作的幅度和力度。

  采寫:俞悅

  專業(yè)指導:王和平 3 4 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4410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