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父親節(jié),在感恩父愛的同時,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話題,也引起社會關注。心理專家指出,社會傳統(tǒng)賦予男女角色的差異、“高成就激勵”的社會環(huán)境,導致一些父親很少參與孩子的教養(yǎng),這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深遠,需要警惕。
許多父親從家庭教育中“消失”
世界杯開始以來,11歲的小江就對爸爸很有意見。爸爸下班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視,鎖定央視5套,或者干脆與朋友相約酒吧看球;半夜12點時趕緊睡一覺,等待鬧鐘叫醒自己,以便看2點半的球賽。媽媽非常生氣,怪他平時見不到人、回家后還影響家人,球迷的情緒容易激動,于是爸爸媽媽吵架。
現(xiàn)在正是小江復習功課、準備期末考試的關鍵時期,聽到爸爸在電視機前壓低嗓子的叫聲,他心癢癢地希望能跟爸爸一起看球,可是爸爸揮揮手要他“好好學習、好好休息”,不懂的地方“問媽媽、或者打電話問老師”。小江很不滿:平時爸爸都不管自己,家長會也都是媽媽去開,卻有時間看世界杯。
深圳市康寧醫(yī)院副院長、亞洲家庭研究聯(lián)盟副主席胡赤怡告訴記者,在孩子的生活照顧和情感發(fā)展方面,父親普遍缺位,而世界杯使這個問題更為凸顯。
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副主任楊洪也注意到心理門診中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帶孩子來咨詢心理醫(yī)生的,十之八九是母親,很少看到父親的身影。國內一項調查也顯示:八成家長認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責任,但有六成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獨當一面,父親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超過15%,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只有一成。父親,似乎正在從家庭教育中消失。
“忙”不應成為推脫教育責任的借口
為什么父親疏于教養(yǎng)孩子?他們的回答不約而同:“忙!杯h(huán)顧身邊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父親確實很忙,忙工作、忙8小時以外的應酬、忙賺更多的錢。但真的忙到一點參與教養(yǎng)的時間都沒有嗎?專家認為,“忙”其實是一個借口。
楊洪分析,這與社會傳統(tǒng)有關:“大多數(shù)父親對孩子不聞不問、態(tài)度粗暴、缺少耐心,與‘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tǒng)觀念有關,傳統(tǒng)性別角色的差異,讓人們認為女人更懂得照顧孩子,而男人就該在外打拼干事業(yè),因此父親們多以忙為借口,將教育孩子的陣地拱手相讓,由母親全盤接收。”
胡赤怡認為,“忙”確實是父親們的現(xiàn)狀,而背后有更深的社會背景。“目前社會處于‘高成就激勵’時代,人們普遍認為取得‘高成就’就是‘好’的,因此人人都特別追求成功,這在深圳這樣的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當然,這會帶來一些好處,比如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社會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都在增加;但壞處之一,就是導致父親們普遍從家庭中缺失,因為人人都有很大的成功愿望,他們會認為與家庭在一起是浪費時間、會妨礙成功!
父親的缺失導致“第三性”
管教孩子時父親讓出陣地、母親付出很多,效果會理想嗎?專家們都說不見得,甚至后果嚴重!八茐牧苏5募彝ソY構和關系。一旦父親缺位,母親就會用高度的熱情去填補,這是一種錯位與顛倒,甚至出現(xiàn)不恰當?shù)摹畤滥复雀浮窬,使孩子的發(fā)展偏離正常軌道、甚至心靈扭曲。”楊洪告訴記者。
有位女大學生快畢業(yè)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該與男人還是女人在一起生活,而她并不是雙性戀者。楊洪認為,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就在于她在家庭中沒有建立起性別認同感,因此難以建立身份認同、并適應社會。
事實上,“嚴母慈父”很多時候是“嚴母缺父”,而父親的缺失讓孩子缺少了性別的模板,胡赤怡認為,這也是當前社會上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所謂“第三性”的一大原因。世界由男女兩個性別組成,所謂“第三性”是對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一種“戲說”。“男孩子如果沒有了父親的榜樣,在女性的環(huán)境下長大,容易膽小、不夠勇敢、缺乏擔當、娘娘腔,舉手投足、衣著裝扮都帶有濃厚的女性色彩。要知道,母親養(yǎng)育的是‘男孩’,父親培養(yǎng)的才是‘男人’。另外,父親教育的缺失也會影響女孩的成長,因為正常的家庭結構里需要一個男性化的人,慢慢地,女孩會在無形中承擔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
胡赤怡指出,父親缺失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耙驗楦赣H的缺失,導致婚姻關系、夫妻關系沒有一個模板,孩子不知道心目中的父親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只是拼命地工作、賺錢,這對孩子將來婚姻的影響是致命的,因為他/她會不知道該找一個什么樣的妻子/丈夫,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丈夫/妻子。”
意識到責任才有行動
有位父親很傷心地對楊洪說:“孩子上高中了,一年多沒叫我爸爸,只有在要錢時才叫,我有時想討好他,主動跟他說放學后陪他打球,兒子說累了不去,可是吃飯的時候,他卻拿著拍子說下去打球,真是故意跟我過不去,我工作這樣辛苦、對他是這樣地愛……”這份傷心表明,父親必須花時間與家庭共處、共同參與教養(yǎng)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胡赤怡指出,現(xiàn)代社會里,“父親”不再單純是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只有意識到這責任,才會有相應的行動!捌鋵嵐ぷ魑幢厥歉赣H缺失的罪魁禍首,很多母親也很忙,孩子卻愿意向她們傾訴心事,而很多父親很忙,卻有時間看世界杯,如果他們把孩子都當成世界杯去看,‘父親’可能就不缺失了!彼ㄗh,父親要積極參與孩子的教養(yǎng),不如就從眼下開始:“世界杯是個契機,父親不要單獨看球,不妨跟孩子一道看一場球賽,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跟孩子的交流容易多了,孩子會跟自己更親密!
心理專家支招父親教育
忙碌的父親們如何更好地參與到孩子的教養(yǎng)、參與到孩子的情感發(fā)展中?胡赤怡提醒父親們,作為男人確實需要放松,但不要像二三十年前的日本人那樣下班后就與一幫同事去酒館喝酒發(fā)泄或解愁、幾乎大醉了才回家。不妨適當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應酬,或者允許的話帶上家人一起參與。而最簡單可行、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家人每周有一次運動,既鍛煉和放松了自己,又有了家庭聚會、相互交流、促進感情的好機會,同時也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示范和榜樣。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相輔相成的,但在單親或者分居的狀況下,孩子可能會缺乏來自父親的教育,這時該怎么辦?楊洪認為,這種狀況下的孩子一樣可以健康成長,關鍵在于母親千萬不要去亂填補,而應寧缺毋濫,否則母親的過度補償會讓孩子出現(xiàn)問題。再則,孩子對男性的學習,并非只能一定來自父親,因為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借鑒的、或者替代父親的榜樣,可讓孩子多接觸一些男性親屬,逐漸學習。而社會更是一個廣闊天地,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男性榜樣和學習機會。要知道,父親教育并不是說教,更多的是言傳身教、耳濡目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39899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