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是一種以解決父母及看護人實行科學育兒為己任的親子教育,是由父母完成對孩子人生之初的教育和培養(yǎng),本身側重能力的給予;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大腦正常、身心健康,并非是嬰幼兒教育學前化,逼迫正在發(fā)育成長的孩子學這學那。
如今,參加早教的孩子年齡一再提前,有的“學員”兜著紙尿褲,有的甚至還抱在懷里、含著安撫奶嘴。15個月大的甜甜,已經有了近一年的“學歷”——她已是北京一家有美國背景的早教中心的老學員了�!安荒茏尯⒆虞斣谄鹋芫€上,如今身邊的寶寶們大多數(shù)都上早教,我家的也不能落后啊�!碧鹛鸬膵寢岅懨舾嬖V記者。
近日,廣東一項名為“早教的認識誤區(qū)對家庭教育影響”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80后”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兒童,最好是神童。與此相對應的一項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國內地已有早期教育機構12450家,在早教市場最活躍的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個城市,早教中心達到5112家。3歲的娃娃學習高爾夫,18個月的幼兒練瑜伽,一時間,幼兒版MBA、國外掛牌早教機構……各種噱頭讓家長眼花繚亂,昂貴的價格也讓他們瞠目結舌。200元一節(jié)的早教課是忽悠人還是確實有效?年輕的父母們在孩子的早教問題上,理念是否正確?
早期教育不等于知識灌輸
兩歲的喧喧坐在媽媽懷里,學著老師的樣子,給手中拿的葡萄、蘋果、香蕉這些水果卡片“找家家”。他們的對面放著三個對應的水果模型,每找對一個,媽媽和老師就會興奮地稱贊,喧喧則高興得手舞足蹈。
這是目前在中國許多城市常見的早教課的場景。早教機構打著“國際連鎖”“全球同步”或“進口教具”“外籍教師”等各種招牌,借助五花八門的幼教概念,讓年輕的家長們趨之若鶩。其中,雙語教學是吸引家長的一個賣點。王麗的女兒剛剛1歲10個月,已在北京的一家有美國背景的早教中心學習將近一年了,她告訴記者,雙語教學是這個早教班的一大特色,80%的課程都是英語教學。不過,班里的十幾名孩子,有的才幾個月大、剛學會坐、還不會說話,所以大多聽不懂英語,但可以讓他們提前感受一下。王麗的女兒現(xiàn)在已經會說26個英語字母了�!笆怯悬c揠苗助長,可孩子早晚得學英語,索性就早點讓她接觸吧,多少能有個感性認識,至于能掌握多少,我并不強求�!蓖觖愓f。
據(jù)很多家長反映,一些高檔的早教機構,室內環(huán)境明顯好于價格低的,而且服務也殷勤,這些機構中有不少開設了三周歲以下孩子的英語課程;也有的機構宣稱可以讓兩歲的孩子半年背誦300首唐詩、讓3歲的孩子一年達到小學三年級的水平,大有早成才的把握,可謂忽悠不輕,害人不淺。
在一項針對早教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早期教育中的超前教育主要集中在識字、背詩、閱讀、認數(shù)、計算和英語口語等。
而在所謂的“早教”方面,美國人卻十分重視兒童的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從嬰兒1歲半起就開始培養(yǎng)其自我服務技能。他們認為,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強嬰幼兒的獨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嬰幼兒和家長雙方受益。嬰幼兒的自我服務技能包括:系鞋帶、穿衣服、扣紐扣、拉開或拉上拉鏈、洗臉、刷牙、梳頭、吃飯、上廁所等。老師認為教給孩子學習能力比教會他做幾道算術題更重要。他們不會將不屬于這個年齡段的知識技能硬灌輸給孩子,而是崇尚讓他們多動手、多體驗,在各種益智、團隊游戲中學會體驗和探索的本領,更主動地認識周圍的事物。
父母應是最好的早教老師
對于時下的早教熱,北京某幼兒園意味資深的幼兒園老師介紹,剛上幼兒園時,上過早教班的和沒上過的孩子確有差距,但兩三年后就都差不多了。她表示:“真正的早教不是讓幼兒上培訓班,而是早教中心引導家長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讓孩子在感受親情關愛中快樂地學習。其實,家庭教育、父母的關懷更重要,只要孩子正常成長,完全沒必要上早教班。”她認為,對于0~3歲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不是某項特長或技能。早期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的潛能,通過言語、音樂、運動、游戲、圖畫和社會交往,使孩子的腦細胞得到良好刺激,為未來學習、記憶、思考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而這些,家長都可以做到。從教育的角度講,家庭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場所。
專家還特別提出要重視家庭環(huán)境以及家人對孩子早期成長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兒童早期發(fā)展,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充分與孩子互動,比如一起做游戲、聽音樂、讀書、散步、收拾東西;把孩子身邊的“生活元素”變成教具:電話、窗簾、牙刷、浴缸、毛巾、電視遙控器、沙發(fā)、抽屜、衣服鞋襪、茶杯、鍋碗瓢盆……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家長還需要及時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孩子首先用嘴來感知世界,因此吮吸手指往往是為了滿足探索的需要;等孩子到了手發(fā)育的敏感期,就會非常享受抓東西和扔東西,如果這時家長要求孩子“不要動”“安靜”,就等于抑制了孩子正常的發(fā)展需要。
從本質上說,早期教育是一種以解決父母及看護人實行科學育兒為己任的親子教育,是由父母完成對孩子人生之初的教育和培養(yǎng),本身側重能力的給予;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大腦正常、身心健康,并非是嬰幼兒教育學前化,逼迫正在發(fā)育成長的孩子學這學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398293.html
相關閱讀:
閻楀牊娼堟竟鐗堟閿涙碍婀伴弬鍥у敶鐎瑰湱鏁辨禍鎺曚粓缂冩垹鏁ら幋鐤殰閸欐垼纭€閻氼噯绱濈拠銉︽瀮鐟欏倻鍋f禒鍛敩鐞涖劋缍旈懓鍛拱娴滄亽鈧倹婀扮粩娆庣矌閹绘劒绶垫穱鈩冧紖鐎涙ê鍋嶇粚娲?閺堝秴濮熼敍灞肩瑝閹枫儲婀侀幍鈧張澶嬫綀閿涘奔绗夐幍鎸庡閻╃ǹ鍙у▔鏇炵伐鐠愶絼鎹㈤妴鍌氼洤閸欐垹骞囬張顒傜彲閺堝绉圭€氬本濡辩悮顓濋暅閺夛拷/鏉╂繃纭舵潻婵婎潐閻ㄥ嫬鍞寸€圭櫢绱濈拠宄板絺闁線鍋栨禒鎯板殾 bjb@jiyifa.com 娑撶偓濮ら敍灞肩缂佸繑鐓$€圭儑绱濋張顒傜彲鐏忓棛鐝涢崚璇插灩闂勩們鈧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