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是每個學齡前的孩子都精通的統御之術,只要他使出哭鬧這一招,媽媽們通常都會繳械投降,不得不答應他的各種要求。那么該如何讓孩子學會不哭不鬧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要求呢?一起來看看。
在獲得讓孩子不哭不鬧提要求的技巧之前,我們不妨先弄清楚以下兩個問題:
孩子為什么會哭鬧
哭鬧——孩子說話和哭泣的惱人混合物,幾乎能讓任何父母感到惱怒,最終屈服。其實當孩子還是小寶寶時就已相當聰明,他們知道,以這種方式向父母提出要求,往往能得償所愿。但是,孩子哭鬧并不是故意要打擾你、煩你。哭鬧往往是年幼的孩子唯一的表達方式,當他們感到累了、餓了、不舒服的時候,他們只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盡管3~4歲孩子的語言能力正在飛速成長,但他們的詞匯量還是不足以描述所有這些復雜的情緒。所以,即使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餓了或者現在不想坐在推車里,他還是可能會選擇哭鬧,因為孩子根據以往的經歷,他知道哭鬧能夠快速吸引周圍人的注意力。
對待哭鬧的孩子,管教可能適得其反
如果你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鬧,責罵孩子或對孩子置之理,可能會讓孩子哭鬧的行為更加愈演愈烈。因為孩子只想讓你有所回應。如果孩子得不到正面的回應,他就會采取自己認為有效且能駕馭的方法,比如哭鬧。不用說,如果你屈服(“好吧,你可以吃一顆糖,但你得保證好好吃午飯”),事情也不會好轉。
孩子的哭鬧是暫時停止了,但問題仍然存在,當孩子有所訴求或你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時,還是會選擇繼續(xù)哭鬧。但你可以嘗試打破這個怪圈——鼓勵孩子改變這種表達訴求的方法,而不是懲罰他。如果你不再對孩子的哭鬧感到憤怒、沮喪,在孩子哭鬧時保持平靜,不會再讓孩子的哭鬧影響你的情緒,平靜地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也就不再哭鬧了。但前提是,你需要大量的自我控制練習。
幫他學會好好提要求
當弄清楚寶寶為什么哭鬧,以及你在寶寶哭鬧時的煩躁情緒主導下對正在哭鬧的寶寶進行嚴厲管教會引起寶寶更強烈的反抗后,我們一起來看看該如何讓寶寶不再拿哭鬧當手段,好好提要求:明確你的態(tài)度。
選擇一個安靜的時間,告訴孩子,現在有條新規(guī)矩:如果他哭鬧,你不會回應。從那時起,不管他怎么抱怨,你的面部表情要保持絕對中性,同時冷靜地告訴孩子:“你哭鬧的時候媽媽聽不清也無法理解你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但是,如果你不哭不鬧好好說話,媽媽就會洗耳恭聽。
建議,當你明確告知孩后,如果孩子依舊不能有效執(zhí)行,你可以讓孩子選擇一個你和孩子都懂的信號,如果孩子哭鬧,如果你覺得聽不下去了,就對孩子做那個動作,比如拉拉自己的耳朵,提醒孩子:停止哭鬧,好好提出自己的要求。
●確保孩子知道“好好提出要求”的意思。很多時候,被情緒淹沒的孩子,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哭鬧,他可能也并不能真正理解“好好提要求”的意思。這時,你可以嘗試把孩子哭鬧的聲音和好好說話的聲音錄下來,讓他自己聽。(注意,錄音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不要用這個來傷害孩子的感情和自尊)然后,你還需要教給孩子表達情緒的具體說法,比如感到累了、餓了、無聊、有所需求時,應該怎么向你表達。
其實孩子也很想以正確的方式做事、以正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孩子一開始往往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確的,而父母卻常常單方面的誤以為孩子知道。如果父母能向孩子展示正確的方式,他就有了模仿的對象,進而知道如何提要求、說想法。
●給予孩子應有的表揚。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能不能好好說話”,卻從來不給孩子正面的示范和強化。你可以嘗試跟孩子說:“謝謝你用正常的、清晰的聲音和媽媽說話”,或者“媽媽的耳朵喜歡你的這種聲音”。每當孩子有禮貌地提出要求時,你可以指出這一點并向孩子表示感謝。
●和孩子一起堅持。很多父母看到這里也許會表示懷疑說:“我去試一試吧,也不知道有沒有用。”其實,對于很多父母來說,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表達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要孩子得到本質性的轉變,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和生活習慣,并和孩子一起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看到孩子積極的轉變。當然發(fā)生轉變的時間周期隨著孩子個體的差異和你的堅持程度,有些孩子可能比較短,而有些孩子可能比較長。
然而,如果父母對于孩子時不時的無理取鬧,以及只會用哭鬧表達愿望和獲得滿足的習慣,一直采取忍讓、縱容的態(tài)度,或不幫助孩子練習溝通的有效方法,孩子的哭鬧問題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而且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性格發(fā)展和社交。因為沒有人喜歡跟時不時就用哭鬧來解決問題的人在一起玩。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朋友,性格友善,遇到問題能用恰當的方式解決。對于父母來說,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盡量做到最好,所以為此花費多長時間都是值得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29600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