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媽:非非已經(jīng)1歲10個月大了,常常用左手拿著他的奶瓶滿足地喝著奶,就算吃其他東西也總是先用左手拿調(diào)羹。我要求她換手時,才很不情愿地改用右手拿湯匙調(diào)羹。真擔心她將來會是個“左撇子”。為了避免將來上學后“與眾不同”,我該做些什么?
當寶寶喜歡用左手抓東西或拿東西時,你是否也會像非非媽一樣開始擔心寶寶是否會是左撇子呢?因為漢字不適合用左手書寫等外在環(huán)境的因素,家中一但有慣用左手的寶寶,父母就會要求他改用右手,這也是中國人左撇子比較少的主要原因。
寶寶的慣用手是遺傳而來
一般爸爸媽媽其中有人是左撇子,寶寶會習慣使用左手的機會也就相對提高。寶寶習慣用左手,這表示寶寶的右腦比較優(yōu)勢,大人應該順應寶寶的優(yōu)勢讓寶寶盡情發(fā)展,而不是強迫寶寶一定要改用右手,造成寶寶的適應不良,得不償失。
從左右手的慣用來看大腦的發(fā)展
當我們的左手、左腳碰觸到東西后,會將感覺傳回右腦,而右手、右腳碰到東西的感覺會傳回左腦。左右腦會把所有的訊息統(tǒng)整后,再發(fā)出命令,執(zhí)行動作,因此,左手和腳的動作命令是來自右腦,而右手和腳的動作命令則是來自左腦,所以不論是左手或右手,都會刺激大腦發(fā)育,同時幫助左右腦的發(fā)展。
1歲之前的寶寶,左右腦的功能尚未分化,而左右手也尚未分工,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經(jīng)常是用雙手來拿奶瓶,用雙手、雙腳來爬行。到了2歲時,左右腦逐漸分化,可以隱約看出寶寶習慣用哪一只手拿東西,用哪一只腳做動作。3歲時,寶寶的動作更協(xié)調(diào),身體的各種動作反應變成反射性行為,不再需要大腦皮質(zhì)來控制,因此,大腦皮質(zhì)轉而負責較高層次的學習認知工作了。
Tips:左腦負責邏輯、文字、數(shù)字等活動,偏向理性思考,被稱為“知性腦”。而右腦則掌管顏色、圖像、感覺、想象、創(chuàng)造力、音樂、舞蹈等功能,負擔較多情緒處理,稱為“藝術腦”。聰明的媽媽應該從寶寶用手習慣去了解寶寶是左腦優(yōu)勢?還是右腦優(yōu)勢?然后給予寶寶適當?shù)挠柧毢痛碳ぃ?/p>
非得矯正“左撇子”嗎?
不要強迫寶寶使用右手
有時候媽媽會聽見長輩或外人說:左撇子的寶寶比較聰明,但是個性比較叛逆!這其實是無稽之談。當寶寶一兩歲的時候,媽媽可以試著把東西放在寶寶的右邊或右側,盡量制造寶寶多使用身體右半側的機會。
到了寶寶3歲以后,使用左手或右手的習慣已經(jīng)很明顯了,媽媽就應該讓寶寶順其自然。雖然說強迫寶寶改變用手習慣,還不至于會阻礙寶寶的發(fā)展,但長久下來讓寶寶處于挫折與無助感中,容易造成寶寶說話結巴、神經(jīng)緊張、情緒不安等等,相信這都不是媽媽們樂見的事。至于左撇子學寫字的問題,媽媽們就不用太擔心,寶寶在剛開始學寫字時,的確比較會有寫出來的字是左右顛倒的情形,但是只要請寶寶多觀察幾遍自己寫的字和書上的字有哪里不同,寶寶很快就會自我糾正,以后寫錯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
多刺激寶寶的右手
值得慶幸的是,現(xiàn)在的媽媽思想開通,當媽媽了解寶寶慣用左手的原因后,較能接納寶寶這個行為,不再像從前用打罵的方式強迫寶寶一定要改用右手。不過的確可以多刺激寶寶不常用的那只手,左撇子的寶寶可以讓他學著用右手撿球;同理,慣用右手的寶寶可以學著用左手撿球,因為在雙手操作中,寶寶同時也刺激了左腦和右腦的活動,多刺激腦部活動對寶寶的發(fā)展有相當大的幫助,但是遇到寶寶要操作精細動作時,例如,吃飯、畫圖等就別強迫寶寶一定要左右開弓“右手寫字、左手做事”。
下面推薦幾個適合左撇子寶貝玩的小游戲,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 擺弄:大人遞給寶貝的右手一塊小積木,然后再遞給他右手另一塊積木,教他將原先右手拿的一塊積木遞給左手,再用右手拿你給的另一塊積木。兩手都拿到積木時,大人也雙手各拿一塊積木,做放下拿起的動作,讓嬰兒模仿。
* 敲打:大人示范用右手將一塊積木對著地板或其他地方敲出聲響,讓寶貝聽后也模仿用右手敲打的動作。
* 俯臥支撐練習:使寶貝俯臥,兩臂屈肘于胸前,鼓勵、誘導寶貝將頭、前胸抬高,直至能用一只右手支撐身體抬起頭。每日數(shù)次。
* 畫圓圈:給寶寶準備一張大紙放在桌上,讓寶寶右手握蠟筆,左手扶紙,在紙上涂鴉。父母示范在紙上用右手畫圈,然后握住寶寶的右手在紙上做環(huán)行運動。這個游戲的目的是讓寶寶學會用右手畫圓圈,這也是第一步。
只要媽媽順應寶寶的自然發(fā)展,接納寶寶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與能力,從旁協(xié)助與引導,寶寶慣用左手或右手都可以發(fā)展得一樣好,大腦的發(fā)展也會全方位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9967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