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名稱:數學游戲
建議年齡:1~5歲
目標:發(fā)展早期的數字能力
目的:這些簡單的練習不僅能讓孩子對“多于”、“少于”以及加減法有初步的理解,而且能對數字順序的概念有一個基本的理解,這是孩子進入幼兒園時理解數學的基礎。
孩子們生來就對數學有天生的感覺。比較物品的數量和相對大小,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地球上的各種文化都有自己的計算方式就表明了這一點。你可能會驚訝地了解到,即便是一個5個月大的寶寶,對加法和減法也有基本的理解,盡管這種理解很原始。耶魯大學卡倫?韋恩教授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用一個小舞臺和米老鼠玩偶來測試5個月大的嬰兒。首先,讓每個嬰兒都有機會看到一個米老鼠玩偶出現在舞臺上。當寶寶們出現厭倦的跡象時——這意味著他們對玩偶已經熟悉了——研究人員就用一個簾幕遮住舞臺,使寶寶看不見玩偶。然后,研究人員讓寶寶們看到他們在簾幕后面放上第二個米老鼠玩偶。然而,在寶寶不知情的狀況下,研究人員悄悄地拿走其中一個玩偶。研究人員報告說,當他們拉開簾幕,讓寶寶看見舞臺時,所有的寶寶在看到只有一個而不是兩個玩偶時,都顯得非常驚訝。寶寶們驚訝的是,他們看到的實際情況,與自己原來數的玩偶個數以及預計會看到的情況不一樣。這使得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認為,嬰兒對數字有本能的感覺,理解二比一多的概念。在這項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人員先讓嬰兒們看到兩個玩偶,然后拉開簾幕。接著,研究人員做出看上去他們好像在拿走一個玩偶,但實際上卻沒有拿走的動作。當他們再次拉開簾幕,嬰兒們看到舞臺上有兩個玩偶時,顯得很驚訝。研究人員因此推斷,5個月大的嬰兒對減法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
如果數學是我們的天性的一部分,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在學校里學不好數學呢?我認為,其中一個問題是,我們讓學齡前兒童接觸數學的方式不對。我們錯誤地相信,教孩子從1數到10,或讓他們記住乘法口訣表,就是在加強他們的數學知識。這強調的是我們的孩子該學什么,而不是該怎么學。實際上,比這重要得多的是,先教給孩子數字所代表的基本概念,并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中的一些基礎表述:“多于”是什么意思?“少于”是什么意思?“大于”是什么樣子?“小于”是什么樣子?當然,孩子們需要知道如何數數以及如何讀數字,但他們還需要知道數字的真正涵義。以嬰兒展現出的對數字的天生興趣為基礎來學數學,而不要讓它消失或被死記硬背的重復方式毀滅掉,是極其重要的。
活動:在寶寶12個月大時,要通過將數數自然地融入日常對話中,鼓勵寶寶保持對數學的天生興趣。要向孩子表明數字與其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問寶寶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告訴他答案。例如“媽媽穿著多少鞋子?媽媽穿著兩只鞋子,就像你一樣,一只腳穿一只鞋。”“嬰兒車上有多少娃娃?嬰兒車上有一個娃娃。”“籃子里有多少球?籃子里有三個球。”在這個階段,不要嘗試教孩子任何數學知識,也不要期望他能聽懂哪怕最簡單的加法問題。這都不重要。你的目標應該是加強他對數字所代表的意義的理解。要用能刺激他做大小比較的簡單事情來挑戰(zhàn)孩子。當孩子坐在高腳椅里時,給他玩兩個大小不同的塑料量杯。在他厭倦后,給他兩個同樣大小的黃色杯子和一個不同大小的紅色杯子。要不斷變換杯子的顏色和大小。這個簡單的活動會幫助他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并改善其視覺?空間能力。
進入下一個階段
活動:在孩子18個月大時,要在卡片練習中增加數字1~10的卡片。這會幫助孩子開始認識數字并了解數字的名稱。2歲是開始和孩子玩數數游戲的好時機。2歲大的孩子不理解抽象概念,因而,沒有視覺強調的純粹數數并不是很有效。如果你數的是孩子在意的真實物品,如玩具、餅干或衣物,她會更好地理解。剛開始,可以用三個物品(不需要完全一樣),并從左向右數,說“一、二、三”最后說:“我們現在有三個東西。”要從左向右多數幾次,讓孩子熟悉這個活動。然后,改為從右向左數。數過幾次之后,最后要從中間的物品開始數。這樣做過一段時間后,會讓孩子明白數數與順序無關,大多數孩子要到3歲或3歲以上才能完全理解這個概念。要盡量變換一下這個活動中使用的物品。讓孩子理解數字5的意義都相同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用5來描述5塊餅干、5張多米諾骨牌、5個球,或3塊餅干加2張多米諾骨牌。
進入下一個階段
活動:到孩子2歲時,要在日常生活中找機會強化“大于”和“小于”的概念。當你們去兒童游樂場時,要指出“珍妮比她的小弟弟亞當大”。當你們進屋脫鞋時,要拿起你和孩子的鞋子,對他說明:“爸爸的鞋子比喬什的鞋子大。”拿孩子的兩個不同大小的玩具,問他:“這輛卡車比這個球大嗎?”開始時要比較大小明顯不同的玩具,隨著孩子形成對“大于”和“小于”的理解,再用大小差異不大的物品來挑戰(zhàn)他的能力。
進入下一個階段
活動:大多數孩子到兩歲半時就能認識數字1~10了,并開始對“多于”和“少于”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你可以和孩子玩一個能加強“多于”和“少于”概念,并為理解加法和減法鋪路的簡單數數游戲。比如,在地板上放五塊積木,讓兩歲半的孩子數數。在他數完后,對他說:“對,你有五塊積木。”然后再遞給他一塊積木,問他:“你現在有多少積木?”大多數兩歲半至3歲的孩子必須再全部重數一次,才能得出現在有六塊積木的結論。然而,有些孩子會記住自己上次數的是五,并能直接說出“六”。這個看似細微的差異,實際上是智力的一個非常復雜的大進步,因為這是數學的核心:當你把兩個數字加在一起時,會得出一個不同的數字。
你可以通過這樣做來引導孩子達到這個發(fā)展的里程碑:當孩子數完五塊積木時,你就說“五”,并馬上遞給他另一塊積木,如果孩子沒有說“六”(大多數孩子都不會說),你就替他說出來。在你重復幾次這個練習后,孩子最終會理解這個游戲。一旦他懂了之后,下次再玩這個游戲的時候,讓他數完五塊積木,在你遞給他第六塊積木時,要說:“五加一等于六”。要用其他簡單的加法來重復練習,比如2+1或3+1等等。當孩子能跟著你做簡單的算術時,下一步就是要拿走其中一塊積木,問他:“還剩多少?”同樣,孩子可能需要重新數。要按照先前同樣的方法,在拿走一塊積木之前,先說出積木的數量。例如,如果有四塊積木,你就說:“我們有四塊積木。”然后拿走一塊,并說:“我們現在有多少塊?”如果孩子沒有立即回答,你就通過說出“三”來引導他。重復幾次,孩子很快就能理解了。
進入下一個階段
活動:到3歲時,孩子們的基礎數學知識以及理解一對一關系的能力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進步,為學習比例奠定了基礎。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眾多機會來增強孩子對這個數學原理的理解。在孩子幫你布置餐桌時,要強調每套餐具有一個杯子、一個盤子等等。在你幫孩子穿鞋時,要指出他有兩只腳,所以需要兩只襪子和兩只鞋子。這些真實生活中的數學課,會為孩子上學后理解這些概念打下很好的基礎。
進入下一個階段
活動:到孩子三歲半時,你應該向孩子提供需要記憶力和想象力的數學挑戰(zhàn),而不是只用孩子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來做數字練習了。例如,當孩子幫你布置供六個人使用的餐桌,而餐桌子上只放了四個盤子時,要問他還需要多少盤子才能湊成六個。然后,接著問他:“昨天晚餐布置了多少座位?昨天晚餐有多少人?”讓孩子自己去想。這不僅是發(fā)展早期數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而且能加強與數學能力有關的記憶力,為孩子取得更高的成就鋪平道路。
進入下一個階段
活動:要用一些能促使孩子“跳出框框”來思考的問題,為孩子提供挑戰(zhàn)。在為晚餐布置餐桌時,在應該是六個座位的情況下,布置七套餐具,問孩子應該拿走幾套餐具。同樣,這也要做得很有趣。如果你在布置四個人就餐的餐桌,你可以在爸爸的座位前放兩個盤子。問孩子:“為什么我們有五個而不是四個盤子呢?”讓他自己思考,看他能否想出答案。如果孩子回答不了,你就回答:“因為爸爸今天晚上太餓了。”
進入下一個階段
活動:到4歲時,你的孩子通過想象力游戲就能理解更多象征和價值的抽象概念了。和孩子玩“假裝”商店游戲,是教給金錢并訓練其數學能力的絕佳方式。要用一元的玩具鈔票,只要孩子不會把小東西放進嘴里,你也可以使用真硬幣;否則,就用較大且你容易注意到的籌碼。白色籌碼可以代表一分錢,紅色籌碼代表五分錢,藍色籌碼代表一角錢,綠色籌碼代表兩角五分錢。在家里開設一個“假裝”的商店,在孩子最喜愛的玩具上貼上價格標簽。先從諸如5分錢或10分錢等簡單的數字開始,以便孩子能夠理解用籌碼來買玩具的概念。然后,你可以過渡到更復雜的計算,比如收他7分錢,這意味著他要用一個5分錢的籌碼和兩個1分錢的籌碼,或者給你一個一角錢的籌碼,然后拿回找零的零錢。
當你帶孩子到真正的商店買東西時,可以把這個游戲改造一下,這會使購物的時間過得更快,還能教給孩子一堂無比珍貴的數學課。告訴4歲大的孩子:“我們假裝今天只能在商店花20元錢。”然后,當你從貨架上拿東西并放滿購物車時,加總出最接近的總金額。當你準備再放入另一個物品時,要提醒孩子(如果她忘記了的話)你原來算的是多少錢,并問她如果這件商品是2元,總金額是多少。要這樣說:“我們剛才算到了12元。如果加上這瓶2元的花生醬,總共是多少?”當金額達到比如15元或18元時,問孩子:“我們還能花多少錢?”當金額達到20元時,再多放一點東西到購物車里,讓金額超過20元的限制。然后,問孩子,應該去掉哪樣東西,才能使金額降到20元以內。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堂非常有效的減法課,并且遠比在屏幕上反復做數學游戲要有意義得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7478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