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上學”成為一個教育新話題。家長們有的選擇親自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則把孩子送到自己信任的私塾或者學堂,在應試教育巨大的壓力面前,家長們用實際行動表達著對現行學校教育的反思,對自己心中教育理想的堅持和守望。
4人學堂變身微型學校
“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日日新學堂的教學理念。最早只是為了女兒創(chuàng)辦的日日新學堂,如今已經擁有148名學員,在京城家長中小有名氣。
在離回龍觀不遠的昌平區(qū)小沙河村,有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杖招聦W堂。這里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回龍觀地區(qū),父母多是高校老師、白領、公務員等,學堂設有幼兒園、學前班、一至五年級。與一般學校不同的是,這是一所體制外的學校,所有的教學和課程安排都是自主設定。
“我的孩子在這里上五年級了,當初就是為了她辦的這所學校!闭勂饎(chuàng)辦這所學堂的初衷,校長王曉峰的理由很簡單。2006年初,當時還在一家雜志社擔任編輯的王曉峰開始為5歲的小女兒尋找學校,由于他所居住的回龍觀地區(qū)教育資源不足,而女兒還未達到上學的規(guī)定年齡,再去讀幼兒園又不合適。多次考查無果后,一個念頭在王曉峰腦海里越來越清晰:為什么不能讓孩子在家上學?
王曉峰把這個想法發(fā)在了回龍觀社區(qū)網上,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跟帖中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最后有20多個家庭表示愿意參與。在一次次的開會討論中,學堂的辦學思路逐漸明確,可到了臨近快開學時,只剩了4個家庭。
“干還是不干?”家長們有些猶豫,為了保險起見,他們決定先從學前班辦起。每個家庭拿出一萬元,在回龍觀地區(qū)找房子,外聘兩位老師,王曉峰和愛人負責管理和課程安排……就這樣,日日新學堂誕生了。
王曉峰對于教育有著自己的思考。他的大女兒一直就讀正規(guī)學校,在他看來,以應試為目的的傳統(tǒng)教育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在枯燥、重復的訓練中,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快樂,變得麻木。為此,在他的學堂中,所有課程的開設都是為了讓孩子充分成長,享受快樂。
學堂開設的課程涵蓋多個方面。人文類有經典誦讀、兒童文學、文字匯解等;科學類有博物通識、數學、趣味數學等;藝術類有美術、手工、音樂、合唱、戲劇、書法、茶道等;體育類有武術以及作為選修課的柔道、足球等,老師定期還會組織學生遠足;還有社會實踐類,比如社會調查、科學考察、參觀、勞動等課程。
漸漸地,日日新學堂的名氣越來越大,在家長的口耳相傳中,來這里的孩子越來越多,已經從五年前的4個學生增長到了現在的148人。為擴大規(guī)模,辦學地也從回龍觀搬到了小沙河村,有了自己獨立的校園。
(來源:京華時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3575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