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平日里,小區(qū)的廣場上、往返幼兒園的路上,隨處可見老人帶孩子的場景。每當老人們談論起自己的孫輩、年輕父母談到老人帶孩子,總是有苦有樂,有欣慰也有煩惱……本期,我們一同來關(guān)注隔代教養(yǎng)問題,探討祖輩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教育方式。
現(xiàn)象:吃飯吃出“老大難”
■邴麗巖
格格家是典型的五口之家,平常爸爸媽媽上班忙,格格在上幼兒園以前都是姥姥姥爺無微不至地照料她。幼兒園開學之后,格格吃飯時總是閑不住:東瞧瞧、西看看,吃幾口飯,再玩玩勺子,忙得不亦樂乎!直到忙得飯也冷了,其他的小朋友快吃完了。老師們在吃飯慢這件事上很為格格犯愁!
我們向格格父母反映過這個問題之后,得知在家姥姥總是追著格格喂飯。姥姥振振有詞:“吃飯就是吃飯,不管怎么吃,總得讓孩子把飯吃下去啊!”格格爸爸也怪姥姥:“媽媽,這孩子不能這么寵著,這樣幼兒園培養(yǎng)的好習慣都沒有了,我們?nèi)蘸筮怎么教育她!”
原本快樂的周末時光就在這樣的爭吵聲中溜走了。其實家人在關(guān)于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上的初衷都是好的:年輕的父母希望孩子能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縱容孩子;老人們不愿看著孩子把飯放涼,心疼孩子,所以忍不住去喂。但是雙方的教育方式?jīng)_突,一方烈如火,一方溫如玉。孩子的吃飯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倒在家人的爭吵中增加了心理負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1382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