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義田記
【宋】錢公輔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shù),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余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后世子孫修其業(yè),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車贏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标套釉唬骸白猿贾F,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觀文正之義,賢于平仲,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況于施賢乎!其下為卿,為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yǎng)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為溝中?者,又豈少哉?況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yè)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后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于世云。
小題1:對下列句子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濟:救助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達到
C.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都:京城
D.獨高其義高:推崇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少而強者不可保
B.承其志,如公之存也。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C.以其所入,給其所聚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D.賢于平仲襪材當萃于子矣
小題3:全都能表現(xiàn)作者“高其(范文正公)義”的原因的一組是()
①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②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
③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④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
⑤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⑥廩稍之充,奉養(yǎng)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⑥
小題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文正公在沒有顯貴發(fā)達時就有了施與貧者賢者的愿望,但很多年后才真正付諸實踐;他的后世子孫也繼承了他的志向,繼續(xù)經(jīng)營義田。
B.作者認為范文正公和晏平仲都“好施與”,而范文正公在“義”和“規(guī)模遠舉”的方面都超過了晏平仲。
C.在如何彰顯君主恩賜的問題上,桓子和晏子有爭執(zhí),而作者認為兩個人的觀點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D.作者抨擊了那些只顧自己享樂、不知體恤他人的高官,并以此反襯出范文正公的高德義行。
小題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3分)
(2) 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3分)
(3) 廩稍之充,奉養(yǎng)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C
小題2:A
小題3:A
小題4:C
小題5:
(1)購置臨近城邑常年豐收的千畝田地,叫做義田。(置、負郭、常稔,1分)
(2)退職回家等待補缺的人,也提供幫助。(屏、俟待、與,各1分)
(3)官府供給糧食這樣充裕,朝廷俸祿這樣優(yōu)厚,(卻)停留在一己私欲罷了。(廩稍、厚、止、一己各1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jié)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都:身居。
小題2:
試題分析:兩個“而”均作連詞,表并列。B.之:上句,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下句,代詞,這件事。C.以:上句,介詞,用;下句,連詞,表目的,用來。D.于:上句介詞,比;下句介詞,到。
小題3:.
試題分析:③是晏子之仁有等級。⑥是說卿、大夫、士,他們享受著公家的供給,奉養(yǎng)優(yōu)厚,都不過是供自己一人享受罷了。
小題4:
試題分析:“作者認為兩個人的觀點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說法錯,作者肯定的是“晏子好行仁德,齊君了解賢者,而桓子能認錯服義”。
小題5: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
附譯文:
范文正公,蘇州人,平時樂于用錢財幫助別人,選擇那關(guān)系親近而貧窮、關(guān)系疏遠而賢能的人,都予以幫助。
當他貴重顯達之時,購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畝,稱作“義田”,用來養(yǎng)育救濟本家族的人們。使他們天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喪葬都予以資助。選擇家族中年長輩高而且賢德的人主管帳目,經(jīng)?傆嬍杖牒椭С觥C刻斓娘,一人供給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給一匹細絹。嫁閨女的發(fā)給五十千錢,閨女改嫁的發(fā)給三十千錢;娶兒媳婦的發(fā)給三十千錢,再娶的發(fā)給十五千錢;喪葬發(fā)給的費用和閨女再嫁的數(shù)目相同,孩子的喪事發(fā)錢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義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糧食,來供應(yīng)在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無枯竭之時。退居在家、等待職務(wù)的人予以供給,出仕為官的人則停止供給。這就是它的大致情況。
當初,范公還未貴重顯達時,就曾有過這種愿望,而無力實現(xiàn)長達二十年之久。后來做了西部邊境的統(tǒng)帥,又入朝參與主持朝政,從此才開始有了俸祿賞賜的收入,而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孫修明他的事業(yè),繼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時候一樣。他雖地位高俸祿多,卻終生過著清貧的生活。逝世的時候,甚至沒有錢財裝殮,子女們也沒有錢財為他舉辦像樣的喪事。他只是把救濟貧寒、養(yǎng)活親族的道義,留傳給子女罷了。
古時候晏平仲乘破車、駕瘦馬。陳桓子說:“這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啊!标套踊卮鹫f:“自從我顯貴以后,父系的親族,沒有不坐車的人;母系的親族,沒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親族,沒有挨餓受凍的;齊國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濟而點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像這樣,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呢?還是彰明君主的賞賜呢?”于是齊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罰桓子飲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齊君了解賢者,而桓子能認錯服義。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親疏層次之分,而言辭有井然的次序:先說父系親族,后說母系親族,再說妻子的親族,最后才提到關(guān)系疏遠的賢者。孟子說:“由愛自己的親人而施仁德于民眾,由對民眾仁德而愛惜世間萬物!标套拥淖鳛榻咏谶@一點啊。現(xiàn)在從范文正公的購置義田這件事來看,是比晏平仲還要賢明啊。他施行的規(guī)模的久遠和全面,恐怕是要超過晏子的。
!當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職位,享受萬鐘祿米的人,他們宅第的雄偉,車駕的華麗,歌妓的眾多,妻兒的富有,僅是為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親人不能登門的,難道還少嗎?何況說幫助疏遠的賢者呢?地位在他們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祿米的充裕,享用的豐富,也僅是為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親人,拿著破碗討飯,成為溝中的餓殍的,難道少嗎?何況對于其它的人呢?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
范文正公的忠義譽滿朝廷,業(yè)跡流布邊境,功名傳遍天下,后代一定會有史官記載的,我可以不用贅述了。唯獨敬仰推崇他的道義,因而記敘“義田”之事以留贈世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uedu/wenyanwen/629326.html
相關(guān)閱讀:《后漢書?光武帝紀》“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原文、注釋、翻譯、閱
《賀循,字彥先》閱讀
舊唐書?奚陟傳 閱讀答案附翻譯
愚公移山 閱讀附答案
《李賀集》序 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