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氣象物候》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記敘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氣象物候》中考試題薈萃
“百川歸大海,何日復西歸”揭示了水循環(huán)規(guī)律。這就比李白的黃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復回”進了一步。另外,還有描寫植被、物產、田園風光、風俗的等等,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其實,古詩中的知識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我只是從地理角度去閱讀和理解,這只不過是古詩寶庫中的蒼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識需要我們去發(fā)掘。
(一)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說明其中的物候的規(guī)律是什么?
答:揭示了土壤中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過程,蘊涵生物循環(huán)規(guī)律。
2、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边@是一首描寫我國季風氣候的詩篇。詩中的“春風”當指夏季風。請你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春風不度玉門關”。
答:甘肅玉門關一帶,深居大陸內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擋,來自海洋的溫潤氣流,很少能到達這里,因此,境內大部分地區(qū)屬于荒漠。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全詩短短四句,寫出了平原與山地氣候的差異。請你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答:在大氣的對流層內,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氣溫就下降0.65攝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頂,氣溫比山?要低近10攝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遲開。
4、“江作清羅帶,山如碧玉簪”請你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
答:因為這一帶廣泛分布著石灰?guī)r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江清水碧,漓江兩岸風景如畫,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5、“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請你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
答:清明時節(jié),南方來的暖空氣增強,在北上的過程中與北方的冷空氣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帶陰雨連綿的天氣。
6、“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闭埬憬Y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
答:我國內蒙古草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是我國四大牧區(qū)之一,適于發(fā)展畜牧業(yè),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yè)基地。
7、下面是鹽城5月6日的天氣預報,電臺計劃播送時,在各條信息內加上一些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內容。請你為電臺設計一段這樣的話,50字左右。
5月6日多云轉陰有陣雨或雷雨溫度:20?280C風力:<3級
[今天多云轉陰有陣雨,溫度20?280C,風力小于3級,出門的朋友,請帶上雨具,雨天路滑,請請注意安全。]
8、根據下面天氣預報材料,請你以導游的身份,給從西雙版納到昆明的游客經人性化的提醒。
西雙版納晴250C??320C昆明多云轉小雨70C??120C
(二)探究練習??請用平時積累的知識來解說下列詩詞中的物候現(xiàn)象
(1)請你用物候知識解釋“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現(xiàn)象。
答: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卻依然白雪皚皚,只有寒冷,沒有爛漫的鮮花,這是由于高下的差異。“天山”海拔甚高,氣溫自然偏低。《氣象物候》閱讀答案
(2)古代詩詞中常常寫到梅雨。柳宗元寫在廣西柳州的《梅雨》詩說:“梅熟迎時雨,蒼茫值小春(農歷三月)!倍鸥懺谒拇ǔ啥嫉摹睹酚辍吩娬f:“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黃梅。”蘇軾寫在浙江湖州的《舶?風》詩說:“三時(農歷五月)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風!闭埬阌梦锖蛑R解釋這種現(xiàn)象。
答:梅雨多發(fā)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時間不一樣。柳州、成都、湖州地點不同,入梅時間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長短也不一樣。一般來說,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進的。
(3)有人說“天有不測風云”,有人說“天有可測風云”你同意哪種說法?為什么?
答:A:我認為“天有不測風云”?茖W雖然發(fā)展了,人類對氣象的觀測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變幻莫測的,人類到目前為止上不能完全解讀出“大自然的語言”,印度洋地震海嘯給東南亞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便是明證?梢娞煊小安粶y”風云。
B:我認為“天有可測風云”。大自然雖然變幻莫測,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對天氣的認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類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無策,人類可以憑借高科技來預測天氣。
(4)宋代詩人歐陽修《鳥啼》:窮山候到陽氣生,百物如與時節(jié)爭;ㄉ钊~暗耀明日,日暖眾鳥皆嚶鳴。為什么?
答:候到日暖,萬類生物與時爭開,眾鳥皆鳴;B草木是有生命的東西,它們對季節(jié)變化非常敏感,它們的生長發(fā)育,直接反映自然季節(jié)的變化。
(5)唐代詩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答:這首詩開頭兩句揭示了物候學上兩個重要規(guī)律:第一,植物的榮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環(huán)變化;第二,這種循環(huán)變化是隨氣候為轉移的,春天一到,萬物就要復蘇了。
(6)《游廬山大林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山中。
答:古代詩人對自然界觀察之細致,使后代人佩服不已,這首詩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山下芳華菲盡,而此處桃李始華?北宋科學家沈括經過反復思索,得出這是由于山地氣候對植物的影響。
(7)《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有人認為“黃河”應為黃沙)
答:兩種說法的角度不同。從物候學的角度看,“黃沙直上白云間”是事實,從地理學角度分析,“黃河遠上白云間”則不可能,涼州城與黃河相去甚遠。有可能是“河”與“沙”傳寫錯誤。但是從文學角度看,“黃沙直上白云間”沒有“黃河遠上白云間”那樣顯得有美感,文學是可以發(fā)揮想像的。
(三)
1.《看云識天氣》一文中說“云能夠幫助我們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如通過觀察暈、華、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狀,預測天氣情況。你認為這種憑經驗測天氣的方法有沒有價值?為什么?
這種憑經驗測天氣的方法是有價值的。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測天氣的科學技術手段越來越發(fā)達,設備越來越先進,對諸如航空航天等人類活動而言,需要這種盡可能精確的氣象預測。但是運用高新技術測天氣,成本也很高,同時需要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先進的設備。“看云識天氣”依據的是相對可靠的經驗,這種方法簡明易學,對諸如農事或出行等對天氣的要求,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衛(wèi)星測天氣體現(xiàn)的是高科技的進步,而看云識天氣是一種生活的基本常識,兩種方法的服務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2、學了《大自然的語言》一文后,想一想,了解氣象物候現(xiàn)象與農業(yè)生產有什么關系?如何運用科學的眼光觀察自然現(xiàn)象?
由于農業(yè)生產主要是農作物種植,農作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如溫度、水分、濕度、陽光等等,它的種植、收獲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條件,而不同的農作物的生長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條件,所以可以根據氣象物候情況作出判斷,安排農業(yè)生產。物候現(xiàn)象體現(xiàn)著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物候的來臨受一定的客觀因素影響,有它的基本表現(xiàn),只要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和變化,就能作出正確判斷,合理地安排農業(yè)生產。
3、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寫的是農歷五月天山的景象,它說明了物候的高下差異。在大氣中從地面往上升則氣溫下降,平均每上升200米,溫度要下降1℃。能否再舉一例句反映這一物候現(xiàn)象。
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四)在學習“氣象物候”專題的小組活動過程中,小明發(fā)現(xiàn),在古詩文中有許多關于“雁”和“燕”的詩句,并且摘錄了下來。請你幫小明解讀出“雁”和“燕”在古詩文中各自的文化內涵。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了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韋應物《聞雁》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葛天民《迎燕》《氣象物候》閱讀答案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答:“雁”,秋天來臨,北雁南飛,寄托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表明季節(jié)是秋天!把唷笔谴旱氖拐,表明季節(jié)是春天或:“鶯歌燕舞”一貫認為是春的景象,因為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
(五)閱讀下列詩句,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探究詩中所蘊含的物候現(xiàn)象。
A、“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保ò拙右住洞罅炙绿一ā罚
A句反映了物候與緯度有關系;B句反映了物候與地勢高下有關系。
(六)天氣預報
那么,什么叫天氣預報呢?天氣預報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guī)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wèi)星云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jié)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國中央氣象臺的衛(wèi)星云圖,就是我國制造的“風云一號”氣象衛(wèi)星攝取的。利用衛(wèi)星云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中央電視臺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地區(qū)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
形勢預報:即預報未來某時段內各種天氣系統(tǒng)的生消、移動和強度的變化。
要素預報:即預報氣溫、風、云、降水和天氣現(xiàn)象等在未來某時段的變化。
如鹽城:今天白天,晴,最高氣溫29℃,東北風4-5級;今天夜間,晴,最低氣溫21℃,東北風4-5級
如全國:18日08時至19日08時,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qū)大部、河北東北部、黃淮東部、江淮東部、江南東部以及西藏南部、四川西南部、云南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陣雨,其中,江浙東部沿海及上海等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內蒙古中東部、華北北部、東北地區(qū)有4~6級偏北或偏南風。黃海中南部、東海海區(qū)有6-8級、陣風9-11級大風!稓庀笪锖颉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uedu/jixuwen/1033141.html

相關閱讀:“類文閱讀1月24日”閱讀理解答案
《那冬天好大雪》閱讀答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閱讀練習及答案
“大小姐,別說什么告訴你爸爸了”閱讀答案及考點分析
《捕蝶者 筱敏》閱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