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分蘋果的故事(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語言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快樂的妞妞媽 的回復: (寫于9/11/2001 4:09:43 PM)

第二個故事也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屢見不鮮的事情:要得到什么須先付出什么,付出得多,得到的就多。公平競爭,不附加任何人為的因素。這個孩子按媽媽的要求,最先把草坪整理好,理所當然地得到了他最希望得到的蘋果。過程簡單,操作容易。這個孩子后來居身成功人士之列,在數(shù)十年后對此事細節(jié)記憶猶新,并說他感謝母親,讓他明白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道理。誰能說童年的這件事不是他世界觀形成的基石呢。本著這樣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態(tài)度,他老老實實做人,盡心盡力做事,不偷懶、不取巧,一步步走向了成功,最終走進了白宮,成為著名人士。

也許我們會說,這沒什么深奧的,本來就是這樣的處理,我們的機制就應該是這樣的。這個機制的核心就是鼓勵實事求是,多勞多得,不附加其它的任何條件。比如你是不是媽媽最疼愛的孩子,你是不是常得最好蘋果,你是不是最會討媽媽的歡心,你是不是最會察言觀色等等,除了用心做好你該做的事情,不必在其他方面花太多的心思,用更多的精力。其結果是:心理平衡,“認賭服輸”;心氣順暢,絕不“紅眼”。曾有專家撰文對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無責任現(xiàn)象深感憂慮。而分配不公、權錢交易、司法腐敗、行賄受賄、瀆職失職等導致的利益傾向正是無責任感產生的根源,而無責任對社會的危害是極大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到整個社會,小到一個家庭、一個團隊、一個部門,好的機制可以培養(yǎng)、訓練人們的責任感,使之對社會、對事業(yè)、對集體承擔起自己的一分責任。

應該說第三個故事最令人回味、也使人深思和震撼。游戲的規(guī)則確定了,也就是說制度有了。但制度在權威(也就是媽媽)面前不堪一擊。如果對規(guī)則、制度視同兒戲,惟我獨尊,對事物發(fā)展秩序的破壞和對個人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具有的殺傷力是難以估量的。作為“老大”,他從此事得到的“教訓”是:凡事不可以當真,堅持真理便是“白癡”,作為“弟弟”。他從此事得到的啟發(fā)是:只要討好“媽媽”,把“媽媽”哄轉,就有好果子吃,完全沒有必要到大太陽地里去流血流汗。作為旁觀者,會因為這件事的價值導向從而對自己的正確行為準則產生叛離或懷疑,漸漸形成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說的。

這里的“媽媽”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媽媽,是指管理者、決策者、領導者。每一位管理者如果主觀意識強于客觀標準,不管你的主觀意識的出發(fā)點有多么好,效果都不會好,更何況摻雜著個人感情和個人利益的主觀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說,分蘋果的故事對個人心態(tài)和團隊氛圍的啟示不可小覷,對社會機制也有警示作用。

wsam13 的回復: (寫于9/13/2001 10:23:53 PM)

我以前聽說過一句話,“干木頭不爛,濕木頭不爛,不干不濕的木頭才會爛”。

robin.wang 的回復: (寫于9/13/2001 7:43:36 PM)

就是當你費盡心思教育的孩子帶到社會上時候,卻發(fā)現(xiàn)她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分蘋果的媽媽,比如老師呀,以及其他對她有很大影響的成年人。
該怎樣讓我們的寶貝在各種媽媽面前都能吃到蘋果呢?或者吃不到蘋果的時候也不改變正確的人生觀呢?

good manner 的回復: (寫于9/13/2001 1:23:49 PM)

我和那兩位媽媽有同感。我總是教育孩子腳踏實地、好好做人。但教小孩子投機取巧的人,我周圍就大有人在?膳碌氖牵核麄儾⒉徽J為這樣不對或不好,還為此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聰敏。因此,我擔心的不是孩子吃虧,而是擔心她以后是不是能適應社會。

ganlan 的回復: (寫于9/12/2001 3:57:40 PM)

正巧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有人向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提問,影響他一生的重要階段,結果這個教授回答說是幼兒園?戳艘院笪翌H有所思,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啟蒙階段,第一步邁得好不好,將影響他的一生,那么,我們做為孩子的家長,該如何通過言傳身教為孩子們未來的成長打好基礎。
我感到肩負的責任很大很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6367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