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雨果自然成了這個兒童樂園的經(jīng)常光顧者。就在前不久的一個晚上,雨果又去樂園玩去了,只因我和他爸都有事情,所以,這次是她姨爸帶雨果去的。以下的故事內(nèi)容全由姨爸和雨果口述。
雨果在兒童樂園里玩得正歡。
“小姑娘,給奶奶拿個塑料球看看”一位慈祥的奶奶隔著網(wǎng)狀圍欄叫住女兒。
雨果怯生生地看看奶奶,再看看游樂場里遍地的彩色塑料小球。一時不知 所措?
“來,孩子,給奶奶拿個看看”奶奶耐心說服著女兒。
終于,女兒鼓足勇氣,拾起一個球,順著網(wǎng)欄上的小洞遞了一個出去。隨后,這位慈祥的奶奶便迅速將小球裝進(jìn)了一個隨身攜帶的小布兜里,回過頭又道:“孩子,再給奶奶拿個”
奶奶的舉動讓雨果既震驚,又不解。她睜大雙眼,茫然了。她不明白奶奶為什么要把不屬于自己的小球裝進(jìn)自己兜里?又為什么還要拿?女兒被當(dāng)時的狀況弄蒙了!最終女兒沒有再遞小球給奶奶,而是扭頭跑向姨爸,去尋求解釋和答案。
這一幕早被在一旁陪伴的姨爸看在眼里,那位老奶奶甚至沒敢與姨爸相視一眼,就一溜煙地沒影了。
“姨爸,那個奶奶不是說要看看么?為什么要裝起來?為什么還帶走了?......”隨后,姨父面對的就是女兒接二連三的“疑問”,一遍又一遍的“為什么”。
當(dāng)姨爸把事情經(jīng)過說與全家聽時,頓時引起了公憤。
“怎么能這樣,這對孩子的影響該多大”
“都奶奶輩的人了,怎么能做出這樣的事”
“現(xiàn)在社會上就有這么一些人,不講社會公德、美德,不給子孫積點(diǎn)德”
.........
我知道,發(fā)牢騷是沒用的,必須給女兒一個解釋。
“孩子,奶奶這樣做是不對的,樂園里的每一樣?xùn)|西都是小朋友共有的,不是個人的,誰都不能拿回家的。記!孩子,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要,要是很喜歡,告訴媽媽,媽媽可以給買!”
“媽媽,奶奶這樣做,警察叔叔會抓她嗎?”
“會的”
“那為什么沒來呢?”
“也許這次警察叔叔沒發(fā)現(xiàn),她僥幸逃脫了,但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遲早都會被警察叔叔抓住的”我堅(jiān)定地回答
“那她都這么老了,怎么警察叔叔還沒有抓住她” ()
“別急,會的,遲早會的”我真不知如何解釋了。我相信這位老奶奶會受到良心的譴責(zé),也許懲罰還不僅僅是這些........
講文明、講公德、講秩序,對于我們成人來說,僅僅是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不亂吐口香糖,自覺排隊(duì)上下車,尊老愛幼、幫助弱者,愛護(hù)花草、愛護(hù)大自然......,但卻給孩子的心靈留下一片蔚藍(lán)蔚藍(lán)的天空!
2008.10.2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4837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