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孩子離園的教育契機,老師可以貼在家園欄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入園入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孩子離園時,以下問題是不是您經(jīng)常問孩子的:

“今天在幼兒園吃什么了,有沒有吃飽?”

“老師今天教什么了,有沒有叫你回答問題?”

“今天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呀!”

聽著很耳熟吧,這些是多數(shù)父母在接孩子放學后必進行的“親子對話”。家長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恨不得讓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細節(jié)都描述一遍。雖然這是您了解、關(guān)心孩子的一種方式,但是像這種 “問題式炮轟”感覺只是滿足了您對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好奇而已,并無其他意義了。

【小故事】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么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么好事發(fā)生嗎?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現(xiàn)?
3、今天有什么好收獲嗎?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感知女兒的價值觀,了解她心里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么;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guān)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其實包含了很多關(guān)愛關(guān)懷在里面,事實證明也很有效。

當然,這樣的“家庭教育”似乎更適合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但萬變不離其宗,它所折射出的教育理念是通用的。

專家指出

父母每天接孩子放學回家這個時刻,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也是開發(fā)孩子智力的黃金時間,父母可以好好利用這一段時間,開發(fā)孩子的思維,給孩子的表達創(chuàng)造良好的機會。

譬如:可以提一些這樣的問題:

你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么?

為什么它是最快樂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戲?

你聽見/看見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什么優(yōu)點?

像這樣的問題,提問內(nèi)容具體,孩子知道從何而答。這樣的問話,還能激發(fā)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在表達的過程中,有時還會附帶上他自己的見解,這會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

接孩子離園,這些事情家長不要做:

①立刻送上“好吃好喝”:家長自己認為孩子上了一天幼兒園辛苦了、委屈了,馬上送上“好吃好喝”,這樣做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喝白開水、正常按點進餐的好習慣。

②家長“刨根問底”: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huán)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xiàn)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chǎn)生焦慮情緒。

③家長“偏聽偏信”:家長對剛剛?cè)雸@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象與現(xiàn)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兒童之間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可“偏聽偏信”。

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jié)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眴枺骸澳愠詻]吃飽?”答:“沒吃飽!睋(jù)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31776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