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兒童都有比較穩(wěn)定的情緒行為特征,這種特征來自先天因素,更來自環(huán)境濡染、家庭的培養(yǎng)與教育。當前家長普遍關心的是孩子的智力,然而最讓家長感到頭痛和束手無策的是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或者說是孩子的性格問題。但是很少有家長能夠認真地考慮如何使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緒行為。家長教育孩子的著眼點是學習各種技能,如畫畫、彈琴、溜冰、游泳等,注重地是孩子的成績。其實這種培養(yǎng)是容易見效的,而良好情緒行為以及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重視智力因素忽視情緒因素、個性人格因素,是教育上的急功近利。當然良好情緒、個性人格的培養(yǎng)是有難度的,首先家長要有良好的觀念和方法,其次,個性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而且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變。比如驕橫的孩子、暴怒的孩子可能從小就是摔了跟頭媽媽替他抱怨地不平,碰了頭,媽媽要替他打桌子、打椅子,都是桌子椅子不好,碰了我們的頭。其結果,不但助長了孩子驕橫暴怒的性格,還發(fā)展了不良情緒,以后什么事情都要怪罪別人。兒童良好情緒行為的養(yǎng)成家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身上的種種情緒行為都烙著家庭的烙印、父母的烙印。父母及長輩的情緒行為對后代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終身的。作為父母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才能有意識地對兒童進行情緒行為的培養(yǎng),而這種培養(yǎng)又是十分重要的。
二、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對嬰幼兒發(fā)展的影響
(一)家長教育方式對嬰兒情緒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生活理念、態(tài)度,教養(yǎng)孩子的方式方法隨時影響著孩子情緒行為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有人將家長教養(yǎng)孩子的方式分為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是:忽視型、反對型、放任型和輔導型。每種類型的父母表現(xiàn)特點和對孩子情緒行為的影響如下:
1)忽視型父母
1.將孩子的感受看作是不重要的、膚淺的。
2.擺脫或不理睬孩子的感受。
3.想要孩子的負面情緒能迅速地消失。
4.典型地用精神分散來制止孩子的情緒。
5.可能將孩子的情緒滑稽化或小事化。
6.認為孩子的感情是不理性的,也就無意義。
7.對孩子嘗試溝通的事情,表示興趣不多。
8.可能對自我和他人缺乏情緒的察覺。
9.對孩子的情緒感到討厭、恐懼、煩惱、傷害或崩潰。
10.害怕在情緒上“失控”。
11.對如何“渡過”情緒比情緒本身的意義更重視。
12.認為負面的情緒是有害或“有毒的”。
13.認為重視負面的情緒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14.對于孩子的情緒感到“不知所措”。
15.認為孩子的情緒是一種“處理”事情的要求。
16.認為負面的情緒表示孩子適應不良。
17.認為孩子的負面的情緒應歸咎于父母。
18.低估孩子的情緒,將導致孩子情緒的事件輕描淡寫。
19.不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認為時間會解決大部份問題。
忽視型父母的根本問題在于不能正確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這種模式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他們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感覺、感受是不對的、不適當?shù)摹]有根據(jù)的,因此,孩子在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方面會感到困難。
2)反對型
1.表現(xiàn)出許多忽視型父母的行為,但是其方式更為負面。
2.批判孩子的情緒表達。
3.知道限制孩子的必要,但程度過份。
4.強調(diào)孩子要服從良好的標準或行為。
5.不論孩子是否行為不端,只要有情緒的表現(xiàn)就譴責、訓導或處罰。
6.認為負面情緒的表達要有時間限制。
7.認為負面情緒反映出惡劣的品格。
8.認為孩子利用負面的情緒來操控;這種做法只會導致權力之爭。
9.認為負面情緒一無是處。
這種模式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同于第一種類型。
3)放任型
1.自由地接受孩子所有的表現(xiàn)。
2.給經(jīng)歷負面情緒的孩子慰藉。
3.對于孩子行為不提供很多的引導。
4.對孩子有關情緒的問題不給予教導。
5.放任的,不設限。
6.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7.不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
8.認為對于負面情緒除了“安全渡過”之外,幫不了什么忙。
9.認為處理負面情緒是心理學的問題,釋放情緒就大功告成了。
這種模式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使孩子不會學習去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因此對于友誼、親近、以及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都會產(chǎn)生困難。
4)輔導型
1.重視孩子負面的情緒,把負面情緒發(fā)作的時期看作是與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
2.能耐心地在一個憂傷、憤怒或害怕的小孩身上花時間;對孩子的情緒化不會變得不耐煩。
3.覺察并重視自己的情緒。
4.將負面情緒的世界看作是培養(yǎng)孩子重要的舞臺。
5.對孩子的情緒,甚至那些復雜的、不可思議的狀態(tài),都會有敏銳的感覺。
6.對孩子的情緒表達不感到惶惑或焦慮;知道什么是該做的。
7.尊重孩子的情緒。
8.不戲弄或淡化孩子的負面情緒。
9.不說孩子“應該”有如何的感覺。
10.不覺得自己必須替孩子“處理”好所有問題。
11.利用情緒的時刻:
??傾聽孩子的心聲。
??以安慰的言詞和關愛對孩子施于同情心。
??幫助孩子認識他(她)們正在發(fā)泄的情緒。
??提供情緒調(diào)整的輔導。
??建立規(guī)范并教導可被接納的情緒表現(xiàn)。
??教導解決問題的技巧。
這種模式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使孩子學會相信自己的感覺、能夠?qū)W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和解決問題;逐漸擁有崇高的自尊、良好的學習能力和與其他人融洽相處的能力。
(二)父母教養(yǎng)類型與兒童性格的關系
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教養(yǎng)方式、方法和類型對孩子情緒、性格的發(fā)展有直接的深遠的影響。我們將這種影響進行比較如下:
表1 父母的管教態(tài)度與類型 孩子的性格特征 支配性 消極、缺乏主動性、依賴、順從 干涉性 幼稚、神經(jīng)質(zhì)、被動 嬌寵性 任性、幼稚、神經(jīng)質(zhì) 否定性 反抗、暴躁、冷淡、自高自大 不關心 攻擊、情緒不穩(wěn)定、冷酷 專制性 反抗、情緒不穩(wěn)定、依賴、服從 民主性 合作、獨立、直爽
表2:
父母行為類型 孩子行為類型 寬容放縱型 沖動攻擊型 不實施規(guī)則 對成人反抗、不順從 不明確解釋規(guī)則 自信心低 對孩子的強硬、哭鬧和挑剔讓步 成就動機弱 紀律要求不連續(xù) 缺乏自控 忽視或接受壞的行為 喜樂無常 壓抑不耐煩和怒氣 沖動性 中等程度的熱情 無目標 贊揚沖動和愿望的自由表述 目標定向的活動少、專橫 獨斷型 沖突-急躁型 嚴格實施規(guī)則 害怕、膽小 監(jiān)視和懲罰不良行為 抑郁、不快 表明憤怒和不親切 易于激怒 對規(guī)則缺乏清楚的解釋 被動的敵意和狡猾 認為兒童是由反社會的沖動支配著 對壓力很敏感 不考慮兒童的感受與觀點,面臨反對和抵制也堅持實施原則 缺乏目標 嚴厲的懲罰性紀律 缺少熱情和積極參與 不安排文化活動和共同生活 沒有教育上的要求或標準 威望型 積極-友好型 堅定地實施規(guī)則 自信 對兒童的強硬不讓步 自控 正視兒童的不服從 精力充沛 對兒童不良行為的反應表現(xiàn)出厭倦和不快 與同伴的友好往來 清楚地表明規(guī)則 對新鮮情境的興趣和好奇心 考慮兒童的愿望、請求和觀點 與成人合作 提供選擇 易于指導 期待與兒童年齡相適應的成熟和獨立性 成就定向 安排文化活動和共同活動 確定和實施教育標準
三、對嬰幼兒情緒行為的輔導建立在家長自我了解的基礎之上
嬰幼兒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情緒化。父母必須適時對嬰幼兒的情緒進行正確的輔導,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有效地控制自身的情緒。父母是對嬰幼兒進行情緒輔導最好的老師。情緒輔導是一種藝術,學會科學、正確的情緒輔導,就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進行。
(一)父母對自我情緒和態(tài)度的了解
為了更好地對嬰幼兒進行情緒輔導,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和撫養(yǎng)孩子的態(tài)度類型有正確地了解。父母對嬰幼兒的情緒輔導就是父母與嬰幼兒情緒交流的互動過程。因此父母本身的情緒狀態(tài)以及教養(yǎng)孩子的態(tài)度類型對孩子情緒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里,我們設計了一些自我測試題目,讓家長通過這些題目的自我測試,了解、判斷自己在教養(yǎng)孩子方面屬于哪一個類型。只有父母對自己本身的情緒、態(tài)度、行為有了客觀地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才能正確地輔導孩子。
下面共有81道父母教養(yǎng)孩子態(tài)度類型的自我測試題,每題有T和F兩種答案。T表示題目是正確的,F(xiàn)表示錯誤!
(1) 孩子其實沒有什么好憂傷的。TF
(2) 我認為只要是在控制之下憤怒就不是個問題。TF
(3) 孩子假裝憂傷通常只是要大人替他們感到難過。TF
(4) 孩子的憤怒是值得我們特地花時間去探討的。TF
(5) 當我的小孩假裝難過的時候,真的很令人討厭。TF
(6) 當孩子難過的時候,我必須要把事情弄得妥當、完美。TF
(7) 我在自己的生活里,真的沒有時間去憂傷。TF
(8) 憤怒是一種危險的狀態(tài)。TF
(9) 假如你忽視孩子的憂傷,他會走開并照顧自己。TF
(10) 憤怒一般意味著侵略。TF
(11) 孩子常常假裝悲哀以得逞。TF
(12) 我認為只要是在控制之下憂傷就不是個問題。TF
(13) 一個人必須去克服、渡過而不是老是想著憂傷。TF
(14) 我不會介意處理孩子的憂傷,只要不是太久。TF
(15) 我寧愿要一個快樂的小孩,而非一個過度情緒化的孩子。TF
(16) 小孩難過時,就是解決問題的時刻。TF
(17) 我協(xié)助孩子快速地渡過憂傷,好讓他們可以往較好的方向邁進。TF
(18) 我不認為孩子的憂傷時是一個能教導孩子許多事情的好機會。TF
(19) 我覺得孩子難過的時候,他們過份地強調(diào)了生命負面的事情。TF
(20) 當我的小孩假裝憤怒的時候,真的很令人討厭。TF
(21) 我對孩子的憤怒程度有所控制。TF
(22) 當孩子假裝難過時,是要別人注意他。TF
(23) 憤怒是一個值得去探究的情緒。TF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065506.html
相關閱讀: